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论学殊”、“革政同”来概括,并以为所谓“论学殊”之“殊”,主要在于章、康二人经学主张不同——康有为是经今文学的集大成者,而章太炎则持守经古文学的立场。 本文以为:1.章太炎早年并不是一个经古文学者,其经学主张也不像有些论者所说具有“明显的经古文学倾向”。以经今、古文的对立来概括戊戌时期章、康“论学”的歧异是不准确的;2.戊戌时期章太炎的确对康有为所宣扬的“经今文学”的某些观点持反对态度。但章氏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以经古文来反对经今文,而是出于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深沉思考。因此,章、康“论学”之殊实质上体现了二人历史、文化观念的歧异。以下,将以对章太炎早年经学主张的判别及章氏早期思想特征的分析为主,具体说明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奠基人,他对甲骨文的态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以章氏晚年弟子的回忆、章氏晚年的讲演记录和书信为主要资料,认为章太炎晚年对甲骨文仍然持消极、怀疑态度,但已有转变的趋向;对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章氏的甲骨文态度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界对他甲骨文态度的不同评论,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派分野。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登报"征婚",是近代以来学人和大众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学界对此存有巨大的争议,有持肯定态度者,有认为纯属"子虚乌有"之事,也有持阙疑态度者。而肯定章太炎曾登报征婚者,征婚内容又有三个不同的版本。本文通过翻检近代报刊,发现一则《时报》刊登的章太炎拟登报征婚的"北京专电",并且指出这则专电是章太炎征婚广告传闻之源头。笔者通过对章太炎婚姻观的剖析,判断这则专电内容为真。由此断定章太炎征婚的第一个版本,即"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较为符合历史的事实,因为它折射出章太炎迥异于时流的婚姻观。至于章太炎是否进一步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笔者不敢妄断,只有以俟来日新史料的发现,才能彻底厘清这一公案。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章太炎论述清代经学流派,以常州今文学派与吴派、皖派并列。章太炎宗古文,与梁启超不同,但双方也有共同点。梁启超、章太炎在1902年论修史,谈学派,互相商榷,因为都想从中国历史中寻找救国之路。即使政见不同,也会"不及择音";即使批判学术,还注意"攻击政党"。1902年以后,随着革命、改良的分野,情况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5.
太炎(1869—1936)是浙江余杭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一代国学宗师。夫人汤国黎(188——1980),系书香门弟,与章太炎夫唱妇随,留下了一段佳话。纳“妾”在先1892年,章太炎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章太炎自订年谱说是“纳妾王氏”)。由于章太炎长年在外,无暇顾家,两人的感情可想而知。然王氏却为章太炎生了三个女儿,章太炎分别为她们取名为章形(音丽)、章正(音辍)、章迁(音展)。1903年,王氏病故。章太炎则因“苏报案”被捕,3年后才获释。出狱后,他的革命斗志愈坚,应孙中山之邀去东流日本。在日本,章太炎…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文字古奥,诘屈聱牙,很多人以为他反对白话文,不写白话文。连学生钱玄同、鲁迅也有过章太炎“摈斥”白话文的话。章太炎的反对白话文,似成定谳。 然而,坊间却有《章太炎的白话文》一书,书名就叫“白话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致伯中书》手迹,凡十四通,四十一叶,约六千五百字,写于1913年4月至1913年8月间。现由重庆市博物馆收藏。这十四封信,是章太炎在宋教仁被刺后,辞去东三省筹边使南返,以至赴鄂谒黎元洪、赴京为袁世凯幽禁初期所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致伯中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章太炎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反袁斗争时期章太炎的政治态度的认识。本文  相似文献   

8.
清党以后国民党的组织蜕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共两党在有关清党历史的书写中,一方颂之为“护党救国运动”,一方谴之为“反革命政变”。双方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共在这场运动中所受的沉重打击,而甚少关注这场运动对国民党自身的直接影响。对国民党而言,清党运动是一场党内人才逆淘汰运动。国民党在清党过程中的自我创伤几乎不亚于共产党所受的打击。清党之后,国民党地方党权托付无人,惟有听任土豪劣绅和投机腐化分子侵夺和分掠地方权力资源,在地方社会藉党为恶。直至抗战前夕,普通国民党员数量尚未恢复到清党前的规模,党员的地域分布与政权的地域基础不相吻合,其党务组织形态大致呈现出“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乡村无党;沿海有党,内地无党”的格局。战前党员绝大多数出自中等以上社会阶层。国民党不是培养党员成为社会各界的楷模,而是网罗社会各界原有的权势人物或具有权势潜能的人加入国民党。考察战前舆论对国民党的观感,有助于我们修正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国民党的失民心主要是在抗战后期和抗战胜利以后才充分显露的。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同盟会早期骨干,是清廷眼中的革命党“章疯子”,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实际上,章太炎并非出自书香世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家三世皆知医。”祖父章鉴,少习举业,以妻病误于医,遍购古今医学书,研究三十年。父亲章潜,擅长医术。伯父章钱,更是当地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在医学上曾对幼年的章太炎做过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0月蒋冯战争期间,唐生智任“讨逆军”第五路军总指挥,指挥龚浩、刘兴所部2个甲种师(计18个团)以及新收编的徐源泉、王金钰、刘春荣等部,在郑州以西地区抗击冯军东进。冯军撤退后,唐生智在汪精卫的策动和阎锡山及一些杂牌军的支持下,于12月1日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反蒋,标榜“护党救国”,向武汉进军。蒋介石在南京得讯后立即调兵遣将,令原第一集团军的基本部队(刘峙第一师、顾祝同第二师、蒋鼎文第九师、  相似文献   

11.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本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原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维,号太炎。章太炎曾经参与百日维新,后又投身民主革命,因生性傲慢,举止怪异,而被讥为“疯子”。其实,他的“疯”极奇、极异、极含大智、大勇、大谋、大略,为人未有可及者,被称为近代学界第一疯人。一、奇妙“疯子”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太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在留日学生及同盟会员欢迎会上,针对社会传闻“疯子”一事,以“不怕有神经病”为题,作即席演讲。发表了一通奇妙的“疯子”论。章太炎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  相似文献   

12.
南京博物院收藏了章太炎先生《祭孙公文》手稿(见图).卷首为大篆书“祭孙公文”四字.祭文首与跋文尾均盖有章太炎印鉴.一方为白文“章炳麟”;一方为朱文“太炎”;手稿装裱成横幅,纵41、横102厘米.为50年代初吴县西山显庆寺移交而来.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病逝北京后,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先生亲笔撰写《祭孙公文》以示悼念,《祭孙公文》曾多次多处刊登.但文字有一些歧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章太炎手书《祭孙公文》手稿(简称“南博本”)其与章导先生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时间问题,《辞海》(1979版缩印本)与《章太炎政论选集》(附录《章太炎生平活动年表》)说法不一。前者说:“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后者说:“1935年,章太炎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会。”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讹误。据史料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在民族苦难的感召下,一批批有志之士从各种思想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自东汉传人并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无疑也成为众多志士仁人们寻求的目标,其卓有成就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作为康梁同时代的先进人物,黄遵宪反其道而行之,在其作中展现了“排佛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又集中在其作中的两处,一是《日本国志》中的《民俗志四?佛教》;二是五言长诗《锡兰岛卧佛》。由于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该思想,因此也往往容易被研究们所忽视。笔试从上述两处对黄遵宪的排佛思想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世人皆知的民主革命家,因生性傲慢,举止怪,被讥为“疯子”,其实,他的“疯”,极含大智、大勇、大谋、大略。兹辑录“疯”事几则,以为佳话。一、“疯子”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太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时,在留日学生及同盟会员欢迎会上,针对社会传闻“疯子”一事,以“不怕有神经病”为题,作即席演讲,发表了一通奇妙的“疯子”论。章太炎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事业者,必得…  相似文献   

16.
王标 《文史春秋》2009,(9):50-57
懂得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二次革命”失败之后,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了。章太炎最初对袁世凯是抱有一定幻想的,后来袁世凯复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章太炎开始发表文章针砭之。当黄兴等起兵讨袁的时候,他也发表文章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黄侃(季刚)祖籍湖北蕲春,生于四川成都。他是章太炎的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将黄与乃师章太炎共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世称“章黄二学”。黄的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无所不作,时人目之为“黄疯”。说起这位“黄疯”,妙闻趣事颇多。  相似文献   

18.
常青 《文史月刊》2006,(5):14-15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  相似文献   

19.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十九世纪“进化”哲学运动的知识领袖,对全球思想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斯宾塞尔文集》1898年由曾广铨、章太炎合译而成,是体现斯宾塞“综合哲学体系”整体轮廓的经典文献。章太炎早期的整个知识图景都受到该著启发。  相似文献   

20.
从1905年阅读《哲学丛书》到1910年出版《国故论衡》,整个阶段都属于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哲学的再会期。通过井上哲次郎及其周边日本学者引介的德国进化主义生理学和心理学,章太炎进一步将宇宙与人的交汇点定位在“活动”上,愈发靠拢叔本华的意志论。章太炎立足于尊重和扩展个人的自我感知,井上哲次郎则把理想的极处置于超出个体之外的绝对实在之物。章太炎承认人间的有限和不完美,把听从下民的欲求作为清末革命的目的。井上哲次郎号召社会的差别性元素遵从“大我之声”的伦理召唤,他的“现象即实在论”不断满足天皇制道德意识形态对权威性的要求。两者在认识论、伦理观和政治哲学上出现的暌离,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两个民族的心智角力和道路对决。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主张平等之“道”主动向下、不断变化去相合有差别的万物之“理”;井上哲次郎的论敌井上圆了倡导无限的“实在”去适应差别、有限之人生,与章太炎的观念却意外地亲近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