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古代书院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书院,充分显示出书院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教育需求的特点。岳麓、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重镇,曾经主导湖湘文化的发展方向。白鹿洞书院,曾经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与学术中心。东林书院因承接程朱之学而有"洛闽中枢"而闻名天下。安定书院所祀胡瑗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声。鹅湖书院因阐扬理学之功而获得清康熙帝手书"穷理居敬"之匾。浙江书院推进了江浙地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汇聚之地。士人学子在此研习经典,探求修身治国之道、应举准备之策;大师也多在此讲学论道,阐发自己的学术主张,而且地方书院一般还起着教化一方礼仪道德的作用。对联则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副含义隽永、文字精工的对联,往往是一座书院的画龙点睛之作。徜徉古代的书院,此类佳联可谓是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在我国长期的古代高等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古代书院促进了中国学术的进步及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书院官学化倾向日渐严重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最终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进行研究,可以为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借鉴、启示作用。本文将对古代书院的产生、发展以及教育特色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宋代教育传播与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书院教育的学术传播功能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播开创了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对程朱理学家的教育活动以及其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并且了解其兴起、发展、最终确立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探究南宋教育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战乱使中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走向没落。清初名士耿介遍请名师讲学于嵩阳,开始复兴书院。讲学内容涉及理学的传承、洛学的复兴,注重人伦、推崇孝道,在提高书院学生学术水平的同时,更强调端正学生的品行道德,讲究克己复礼。讲学形式自由开放,师生相互诘问,并订立学规,使书院在清初得以复兴。嵩阳书院在耿介的主持下,逐渐兴盛,一批批名儒讲学于嵩阳,颇有“鹅湖之会”的盛况,向后世传承了开放自由的讲学风气,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为近现代学术活动做了启发,培养了一批近代经世致用的学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鹅湖书院     
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书院是我国古代名的书院之一,自南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了,它曾被称为天下名书院,明景泰五年(1454)大理寺正卿李奎写的《重建鹅湖书院记》,高度评价了鹅湖书院在中国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大江以西古称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天下。”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是书院出现较早的地区。攸县光石山书院创建于唐开元以前,为中国最早的民间书院。随后书院文化在这方土地得到大的发展和繁荣,曾经的三湘四水、城镇乡村,皆见书院。湖南书院声名之大,得于湘水之滨的石鼓、岳麓书院。宋初有天下三大书院、四大书院、五大书院之说,岳麓、石鼓皆名列其中。南宋时期,二书院同为朱熹、张栻讲学之地,是理学研究与传播的大本营。明代王  相似文献   

8.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教学形式,不但在学问研究上填补了官学留下的空白,更以其自由独立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大批人才。贵州在明代建省,在政治经济有了较好的基础以后,文化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书院教育呈现出鼎盛之势,并因应贵州省情而别具特色,书院的发展也对贵州地域文化贡献颇大,提高了士人文化水平,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清代苏州书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州地区自宋代开始出现书院,至清代,苏州书院经历了前期复兴、中期鼎盛、后期衰落三个阶段。清代苏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特点,不仅促进了苏州教育的发达,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繁荣了学术。  相似文献   

10.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是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书院正是这样一所"庭院"。它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宋代是书院的鼎盛期,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写道:"国初海内向平,文风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白鹿,天下所谓四大书院者。"800年过去,这四大书院依然存在,就是今天所说的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11.
据初步统计,留存至今的中国古代书院不过千余所。按照保护状况,大致可以分成各级学校、地名单位、旅游景点、文物遗存、文保单位等几种情况。其中以学校与文物遗存形式存在的居多。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古代书院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着建筑损毁严重,建设性破坏依旧存在,缺乏对书院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与传播,偏重于单项功能的发展,难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隶属于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传统书院保护利用可资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山林书院讲习不受约束,讲学形式(有讲演、讨论、质疑、辩难等)自由,思想活跃,主讲者可聘四方名士。书院文化声气相求,寄托了中国士人追求独立思考与人格理想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潮与别树一帜流派风格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始于唐,兴于宋,沿至清末,历时千年,发展遍及全国,多达数千所,成为各地培养人才、发展学派的重要基地和化活动中心。书院起于私学而渐趋官学,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它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私学的传统,也吸取了宗教和官学的教学经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20,(1)
两宋时期,书院作为承担教育之责的机构,受多重因素影响,产生了多方面的发展和流变。其中,理学思想对书院的产生及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书院也为理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阵地。本文以湖南地区两宋时期书院流变为重点,梳理两宋时期书院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而探讨这一时期书院和理学的关系,及其对两宋时期各地特色文化形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百泉书院与元初理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旺 《史学月刊》2006,(9):121-124
百泉书院是宋末元初具有全国影响的理学研究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在战乱频繁的宋元之际,百泉书院“慨然以道为己任”(宋濂《元史·许衡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致力于理学的研讨和传播,不仅在理学理论研究上实现了突破,也开创了理学风行全国的局面,一度衰微的理学在元初得到了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院精神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书院是一种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机构。它产生于乱世,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优良的私学教育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官学之不足,无论是从书院发展起源的角度,还是从它的思想制度方面,都表现出它独立、自主、开放、创新等诸多可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一道举足轻重而又独具特色的风景,也为现代学校教育提供诸多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正岭南在古代包括广东、广西,现在又包括海南地区。岭南书院的发展与海外商路的开拓关系甚大。唐宋元时期,相对于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区来说,这里属于不发达地区,书院发展较缓慢。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岭南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加,许多知名一时的学者不约而同的选择岭南地区作为其传播思想、广收门徒、开枝散叶的地区。在陈献章、湛若水等理学名儒的推动下,岭南书院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在我国唐宋期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方式,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学术酝酿及学术宣达的重要基地。书院的最初形式是藏书、校书之地,随后发展为聚徒讲学之地,到南宋时期,几乎取代官学,成为主要教育基地。书院所提倡的重学与提倡讲学之风,支配与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刘灏 《文物世界》2011,(4):33-37,80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教育制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书院萌芽于唐末,形成于五代,大盛于宋代,衰亡于清末,存在近千年之久,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空间中,礼与俗呈现出共存与互动的状况。从书院建筑看,书院的建筑实体、形式以及空间格局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价值理念,熔铸了儒家的价值追求,但其中民俗文化层面的内容也多有体现,尤其是风水观念的影响不可忽视;从书院祭祀看,书院祭祀主要是为了体现儒家道统意识、反映时代学术风尚,但其中也包括与功名利禄相联系、追求多发科第、祈望平安福报的内容。书院文化空间上的礼俗互动与融合,是书院士人内在观念世界的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