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霁翔 《文博》2014,(2):67-76
博物馆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提供理想场所,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成为人们"休闲的共享空间",也可以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以走出馆舍,促进博物馆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更加及时、快捷和方便的传播。通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建立起社会动员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  相似文献   

2.
湖北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以及1项中遗筹备项目。"十二五"以来,为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与合理适度利用,发挥遗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在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完善遗产监测体系、进行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文物保护工程、采用科技手段与多学科交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逐步建立起以法制建设、保护规划、管理机制、保养维修、学术研究为保障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自觉意识,BMW秉承"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理念,于2007年正式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在中国,BMW始终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与社会包容作为对中国社会的长期承诺之一,并致力于将中国的本土文化推向世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BMW中国文化之旅"启动七年来,先后以"溯源丝绸之路""品鉴京杭  相似文献   

4.
正为庆祝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成立30周年,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in Hildesheim,Germany)将于2018年1月举办"加固与交流——文化遗产的加固材料与方法:跨学科对话"国际研讨会,旨在促进文物保护的跨学科交流。会议将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就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VR)技术凭借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等优势,可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的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助力下的博物馆文化展示系统能够改进传统博物馆固有的参观方式和展览条件,引发从"呈现文化"向"模仿文化"、从"静态展台"到"交互观展"、从"人在馆中"到"人馆分离"的传播场域与文化遗产形态变迁,使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走向智慧型与"活态"化。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源,是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前提。文章以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阐述了必须坚持"五要"作法:保障机制要给力、发掘措施要灵活、传播手段要新颖、传承保护要科学、开发利用要适度,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8.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2,(4):108-109
中国丹麦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为配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丹麦进行的国事访问,6月16日下午.中国驻丹麦大使李瑞宇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和丹麦文化大臣埃尔贝克在哥本哈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丹麦王国文化部关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民间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但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破坏文化遗产,因此必须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邱智鸿 《旅游纵览》2022,(16):64-66
本文以湖湘文化腹地娄底市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来促进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文章首先分析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其次阐释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活化面临的问题,最后梳理出娄底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文化遗产的活化策略,即加强认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遗产内涵;有效打造文化体验活动,推动文创产品开发;主动营销,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希望能够促进娄底市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文化间的权利关系,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其中三种代表性文化翻译策略包括韦努蒂提出的"抵抗式翻译"、巴西的"食人主义"以及霍米·巴巴"杂合"与"第三空间"的文化翻译思想,这三种文化翻译策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交流提供了不同的考虑视角。综合地对比研究这三种极具特色的文化翻译策略,结合中国文化英译的实际情况,探寻其对中国文化英译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资讯     
正UNESCO和ALIPH就保护武装冲突地区的文化遗产达成正式合作10月11日,UNESCO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和冲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盟(ALIPH)主席瓦列里·弗兰(Valéry Freland)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个机构间的合作、助力实现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该备忘录的签署将为ALIPH参与到教科文组织保护建筑和活态遗产等系列文化公约,为遗产的保护提供协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4,(3):112-112
<正>英国剑桥大学"康河计划——保护即将消失的世界"启动于1983年,致力于社会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遗产研究的创新与沟通。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保存即将消失的世界的信息,通过展示、研究与教学,传播不同社会与文化的知识。它通过互联网络渠道,让亚洲和西方文化有更广泛的可应用性材料的留存、传播与交流。自1983年以来,康河计划活跃于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5.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文化遗产属于我们所有人;它是脆弱的,它正在无时不刻地消失;专业保护人士和公众共同为了未来而保护它。 ICCROM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文化财产保护的政府间组织,目前有109个国家是它的成员国。2000年,中国成为其中的一员。它的全称是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1959年在罗马建立,是促进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唯一一个世界性的委托研究机构,所以它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主要通过五种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专业教育和培训,信息传播,研究,技术合作和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考虑到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在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与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履约水平。扩大与各国政府间文物交流互动,推动与更多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物合作网络。同时,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治理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与水的相争相生是黄河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黄河治理文化遗产所蕴藏的多重价值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治水原理与治水现象进行生动结合,全面展现黄河治理的真实情境与内在规律,促进黄河文化传播。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从黄河治理数字档案库建设、治河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体系建构、治河文化遗产的动态还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探索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积极推动黄河治理文化数字资源与文旅产业、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黄河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以及相关的衍生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利用,建立敦煌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存储、保护、研究、利用、弘扬和传播,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便捷传播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到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