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12年景德镇蓝田窑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釉瓷器。通过对窑址及出土陶瓷文物的整理与研究,专家提出蓝田窑是目前为止景德镇发现的早期烧制青瓷的窑址之一,其中出土的部分青瓷应为唐代时期烧造。因此,研究蓝田窑唐代和五代时期青瓷对探索景德镇早期青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热膨胀仪等对24件唐、五代蓝田窑青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的组成和工艺特征,为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瓷及其初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制瓷业后期阶段的生产中心,被称为中国的瓷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唐到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多条记载,表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可以上溯到中晚唐时期。然而,以往的考古发现却将景德镇窑业的创始时间定为五代时期1,并未发现中晚唐时期的窑业遗存。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南河流域一带分布有60处以上的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9~10世纪)的早期窑址,部分窑址的时代可早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元代中期新安沉船出水卵白釉瓷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可知其釉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装饰工艺及纹饰来源趋于多元化,这些信息充分显示出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的卵白釉瓷正处于试产阶段。对比景德镇地区窑址调查和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新安沉船出水部分卵白釉瓷为昌江河渡峰坑段至历尧村小学段窑场和景德镇老城区窑场烧造。此外,综合分析新安沉船出水瓷器品类、数量及各类瓷器面貌特征,再对比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陶瓷考古资料,可以进一步发现元代中期景德镇地区制瓷手工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唐代至宋元时期花口瓶发展源流的梳理,确认青白釉花口瓶是由景德镇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烧制,并逐渐传播到南方各省区烧制青白瓷的窑口,其中包括潮州笔架山窑和福建德化窑。通过与景德镇湖田窑和福建德化窑考古发掘报告中青白釉花口瓶对比分析,初步推断广东潮州笔架山窑址新出土的青白釉花口瓶产地是潮州笔架山窑址的可能性最大,其时代初步判断为北宋晚期或南宋早期。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今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是6月14日。作为主场城市的景德镇要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按照以往惯例,本期杂志特别推出了"大器成景景德镇瓷都风华"专题。通过专家的视角,解读一座城市何以和瓷器有着千年不解之缘。作为一座因瓷而名的城市,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山水形胜和特殊的土壤资源,造就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辉煌。《景德镇——世界瓷都成长史》讲述了中国官窑制度在这座城市里的近七百年延续,到清康雍乾时期达到历史的巅峰,创烧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昌江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最初整个城市沿着昌江两岸发展。《"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昌江边的窑址》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景德镇浮梁县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9~10世纪景德镇窑业的生产状况。首先介绍了兰田窑的基本情况和发掘的概况,并根据兰田窑大金坞窑址的发掘简报和万窑坞窑址初步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的三个问题。第一,根据万窑坞窑址发掘清理的五代早期窑炉遗迹,结合乐平南窑清理的晚唐时期龙窑,浮梁盈田凤凰山窑址清理的北宋早期窑炉,初步总结了景德镇地区早期龙窑从长变短,坡度从缓到陡,建筑方式从土筑到砖砌的变化趋势。第二,根据兰田窑发掘的地层,将景德镇地区9~10世纪的窑业分为5个发展阶段,并根据初步的整理结果对5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进行推断,总结了各期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第三,万窑坞窑址地层出土资料显示,9~10世纪景德镇生产的主要瓷器品种青绿釉、青灰釉、白釉等各类器物,在所有地层中均同时出土,表明这三类器物的生产不存在早晚相继的关系,而是同时生产的不同质量和特点的器物。同时,从这三类产物的胎釉特征制作工艺、器物造型及装烧方法等观察,其分别受到了江西洪州窑、浙江越窑和北方地区白瓷生产技术的影响,也有少量长沙窑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7,(5)
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404号红光瓷厂厂区内,西距昌江约0.6公里,南距南河约1.9公里。2012~2015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落马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672平方米,揭露了大量北宋至清末的制瓷业遗迹,并出土了数以吨计的瓷器标本。其中,宋元时期遗存主要包括南宋灰坑5个、元代储料池4个、元代房址5座,出土瓷器和窑具可分为三期五段,即北宋后期、南宋中后期和元代,元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段。本次发掘为研究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的制瓷业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早在宋代,安溪就已开始生产青瓷、青白瓷。明清时期安溪制瓷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窑址数量众多。自明代中期开始,安溪就有窑场模仿景德镇窑生产青花瓷,是福建最早生产青花瓷的窑场之一。明代晚期至清代,安溪制瓷业生产达到鼎盛,与德化窑、东溪窑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外销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为全面梳理安溪窑业技术发展脉络及内涵,2019年9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溪县博物馆对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下尾林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遗迹4座,出土了一批瓷器及窑具标本,为研究明清时期闽南窑业技术发展演变以及外销青花瓷器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景德镇兰田窑出土的器物及其窑具上的文字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其他窑址出土刻划文字进行比较,探究这些文字的含义及功能,从而进一步了解兰田窑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销售状况。  相似文献   

10.
宣州窑是皖南地区的重要窑场。多年来,在皖南地区发现的宣城市山岗窑、小河口窑,泾县琴溪窑、窑头岭窑,繁昌县柯家冲窑、骆冲窑,芜湖县东门渡窑,铜陵市狮山嘴窑等唐宋时期古窑址均属于古宣州的地域范围,应为宣州窑的组成部分。从这些窑址来看,宣州窑应创烧于晚唐,兴盛于五代至北宋时期,在胎釉及装饰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唐代烧造青釉瓷器,点褐彩装饰独具特色;五代时期,繁昌地区创烧了青白釉瓷器,胎体薄而细腻,部分精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景德镇窑的青白瓷烧造有重要影响。南宋以后,受周边地区景德镇窑、龙泉窑的冲击,宣州窑渐趋式微,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21,(1)
正米黄釉瓷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少,但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米黄釉瓷器是江西吉州窑和福建漳州窑的产品。随着景德镇考古工作的开展,现已证实景德镇在宋元时期也生产米黄釉瓷器[1]。2015年和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了一批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2],部分标本见图一~六[3],与景德镇窑址出土的资料能够相互印证。考古发掘出土及博物馆所藏的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以作为礼器、祭器的瓶和炉为多,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唐宁 《江汉考古》2012,(1):54-58,60
金鸡岭遗址窑址群是目前长江中游发现的屈家岭文化时期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分布最为集中的窑址群。陶窑从形态特征看有圆形窑、长条形分室窑、长方形馒头窑三种类型,其中长条形分室窑似龙窑结构在长江流域是首次发现,为我国早期龙窑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窑址附近发现的非正常死亡的人骨架可能与窑址奠基或祭祀仪式有关。该窑址群时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3.
湖田刘家坞“枢府窑“清理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德镇湖田窑窑区内的刘家坞窑址,因过去出土过印有双角五爪龙纹的高足杯和缠枝花间印有“枢府”款的枢府瓷碗盘,被陶瓷考古界公认为烧造元朝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址,甚至被认为是元朝“枢府窑”的所在地。但由于刘家坞窑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周建有保护墙,对刘家坞窑址的考古工作只能局限于考古调查,不能进行考古发掘,使得大家对刘家坞窑址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八十年代初发表的《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①一文的认识水平上,对刘家坞窑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及其文化内涵认识不是很清楚。1999年6月,由于连续暴雨,造成刘家坞窑址北面…  相似文献   

14.
钟华 《南方文物》2013,(3):77-82
瓷器山明代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处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的西坡,南侧即为昌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5年7~11月,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该窑址所揭示的遗迹和遗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葫芦形窑炉从形制上介于明初和明中期同类窑炉之间,从窑炉演变序列上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青花瓷标本的年代为明代早期宣德至天顺时期,涵盖了陶瓷界所说的"空白期";白釉、仿龙泉釉、哥釉、紫金釉等瓷器标本的发现,丰富了学界对明代早期景德镇地区瓷器釉色品种的认识,说明在同一窑场内器物的器类与造型并不因釉色的不同而有差异,这对于陶瓷考古进行类型学研究具有提示作用。由于该窑址的重要性,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219-1-219]。本文在对该窑址出土器物标本的制作工艺、青花纹样、釉色以及窑炉的形制分析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资料,对其时代特征作一详尽考证,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认识该窑址的内涵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景德镇丽阳蛇山五代窑址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山五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处丽阳乡洪家村和港南村之间的蛇山西坡上,面积约1000平方米(图一)。昌江在此处蜿蜒流过,距该窑址东、北、西三侧1~2公里。2005年7~11月,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对丽阳乡元、明窑址进行主动发掘时调查发现了该处窑址,由于修建乡村机耕道横穿该窑址,使窑址遭到了局部破坏,堆积断面暴露清楚,地表也散布有大量的窑业遗存。由于正式发掘的条件不成熟,我们对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布方(编号05JLHST1)清理(图二),出土了大量五代时期的青瓷器。  相似文献   

16.
浙江乐清大坟庵窑址是生产褐釉瓷和褐彩青瓷的地方性民窑,兼有部分单色青釉瓷,主要烧制生活用瓷,是南宋时期瓯窑的重要窑址,为研究瓯窑衰落时期的面貌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江西景德镇是蜚声中外的制瓷名窑,是我国宋元时期优秀名品影青瓷的中心产区.能集中反映景德镇窑场概貌的是湖田窑、杨梅亭、黄泥头、柳家湾、南市街等一批古窑址.其中杨梅亭窑址因我国古陶瓷前辈陈万里先生曾作过简略的调查而引起世人的注目,然而对它的概况、产品种类、制烧工艺等历史内涵仍不甚明了,很有了解的必要.近年来多次到杨梅亭窑场考察,对它作了较多的调查,特作如下记述,以奉献给陶瓷考古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为了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创始时间的产品面貌的资料及早期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景德镇市浮梁县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面积40平方米,局部清理窑炉一座。柏树下窑址的时代自晚唐到五代,是一处大量生产碗、盘、罐等日用瓷的民间窑场,产品种类主要是青绿釉、青灰釉和白釉瓷器,三类器物生产的时间不分早晚,再次证明了这三类器物是同时生产的,表明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生产所受影响来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江西鄱阳湖博物馆联合对鄱阳长山窑址进行考古调查,通过采集标本判断,该窑址为是晚唐五代时期鄱阳地区的民间窑场,产品以酱黑釉器为大宗,还有少量的素胎器,器型主要为碗、罐等日常生活用器。该窑址为晚唐五代时期环鄱阳湖区域窑业布局的节点之一,对研究江西地区窑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为研究唐五代时期陶瓷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安徽省繁昌窑窑址、窑包分布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覆盖范围约30平方公里,全面摸清了繁昌县境内五代—北宋时期青白瓷窑址分布情况,确定了繁昌窑规模最大的窑场——柯冲窑的窑包数量。调查摸索了一套适合南方地区规模性龙窑窑址、窑址群调查登记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起繁昌窑系列窑场分布与发展的时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