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先秦文献都提到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提到大禹治理洪水并划分九州,讲长江、黄河的各处险要为大禹开凿水道留下的遗迹。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本文认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流域的洪涝排泄出去而已,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不出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4,(11)
大禹故里华夏神游大禹治水名扬四海西羌古寨美景依旧禹生石纽在北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治水英雄大禹就出生在这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  相似文献   

3.
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自身优秀的领导素质很重要。 大禹克己奉公,为了救世济民公而忘私,甚至甘愿牺牲自己。孔子赞美大禹说,大禹顾不上考虑自己住房条件的低劣,而尽心力于水利建设;富有天下而不贪图享受。《淮南子》也说:大禹治水的时候,鞋和帽子丢了都顾不上管,这可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争夺治水的有利季节。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禹城市人民政府、禹城市大禹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4月 2 5至 2 6日在山东省禹城市召开。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的 6 6位专家学者和当地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 6 7篇 ,与会的专家学者本着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精神 ,对大禹治水史实和大禹文化内涵及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大禹治水的史实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与会学者围绕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事实以及大禹治水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鲍义志先生撰写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发表后,在青海文史界引起反响。文中提出"喇家遗址极有可能是大禹生活过  相似文献   

6.
高杨  刘琦 《满族研究》2023,(3):30-34
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为落实好习总书记“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大禹治水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远古走来的青海,伴着奔腾的黄河,在人类史上镌刻出章章璀璨瑰丽的诗篇……当一件件光彩夺目的“舞蹈纹盆”、“黄河磬王”、“巨型玉刀”不断浮出泥土,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我们的心被震撼了;它们似乎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那远去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不断地提醒我们:热爱黄河吧,热爱你生存的土地!前不久,《中国土族》杂志秋季号上发表了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我省著名作家鲍义志先生撰写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该文大胆提出这样的一个推测:喇家遗址很可能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活动过的地方,是大禹故里。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很大的的社会反响,读者纷纷撰稿,给予积极评价。我省文史专家、著名学者谢佐读了该文后,随即撰稿表示对此观点的认同,他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可信的,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河湟文化的史前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鲍义志先生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一文对河湟史前文明的研究作了拓展性工作,应当首肯。”本刊特推出谢佐先生的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上说大禹     
汉阳的龟山古名大别山。传说大禹治水初登此山时,山南江汉奔腾,春水凝绿;山北依然朔风凛冽,水冷草枯。惊奇之中,大禹脱口而出:一山观两景,真大别也。就是在这大别之地,大禹历经三载苦治,没有成效。为了帮助大禹,一只灵龟直扑水妖,汉江终于疏导成功,波涛顿时平静如镜,为了保护治水成果,灵龟遂化成一座山。大别山因而又得俗名龟山。  相似文献   

9.
正禹河,渭河,玉河大禹的卓著功绩是治理滔天洪水和划定中国版图,渭河是他建功立业的重要基地,也可以说是夏朝主要孕育地。顾颉刚先生认为"禹"字源与龙有一定关系。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西周遂公盨、齐侯钟和秦公簋。《尚书·禹贡》记载:"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将渭水源头之一命名为"禹河"。后来,随着其功绩被  相似文献   

10.
汉阳的龟山古名大别山。传说大禹治水初登此山时,山南江汉奔腾,春水凝绿;山北依然朔风凛冽, 水冷草枯。惊奇之中,大禹脱口而出:一山观两景,真大别也。就是在这大别之地,大禹历经三载苦治,没有成效。为了帮助大禹,一只灵龟直扑水妖,汉江终于疏导成功,波涛顿时平静如镜,为了保护治水成果,灵龟遂化成一座山。大别山因而又得俗名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