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使帝国主义失去了侵华的共同工具。于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从北洋军阀中寻找新代理人,作为它们各自侵略中国的工具。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之间为争夺北洋首领地位和北京政府的中央大权,彼此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从而形成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这三大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造成中国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惨象和政局的动荡不安。这种动乱局面给阎锡山扩张势力割据山西提供了可乘之隙。他决定大力经营山西,积聚内力。1917年7、8月间,阎锡山施展权术,先后收回了黄国梁、董崇仁、孔庚等人握有的军权,将山西的军权完全集中到了他个人的手里。他先后赶走北京政府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山西,多半时间由阎锡山统治.阎纵观山西经济的发展认识到,铁路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争的工具.他认为:“交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枢纽.”要想与省内外沟通,发展山西经济,必须修一条贯通山西南北的主干铁路,辅以许多支线,组成密的铁路网.他说:“修理道路,不仅是让大家走路方便自己,最主要的是建设我们山西的民生经济,发达农  相似文献   

3.
正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阎锡山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诡谲多变,翻云覆雨,左右逢源,奉行"中的哲学",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但是,在抗战期间,阎锡山脚踩三只船——拥蒋、联共、又想降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则采取了团结抗战,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同他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4.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0):49-5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盟国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陆军上将徐永昌。徐毕业于陆军大学,却只读过半年私塾;官至陆军上将,却是由清军中的一个夫起家。民国将领有如此出身者,仅他一人。他同阎锡山打了半辈子交道,对山西政局有过重要的影响。研究他与阎锡山的关系,对了解民国时期的山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使读者对徐有个概括的了解,我们先从他的童年谈起。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与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微妙,不能仅凭文史或口述资料盖棺论定,也不能简单地说阎"投靠"袁或"背叛革命"。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阎锡山因时而变,经历了由从众支持袁称帝,观望形势离弃袁,到最后公开抗袁的过程。其间,阎锡山和袁世凯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关系,而阎既不是袁的真正投靠者,也非袁帝制的忠实支持者,他只是受环境所迫及利益驱使与袁进行着社会交易。阎、袁之间的这种交往,更多显示了阎锡山的政治品格及其实用主义的处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的狡猾和奸诈是出了名的,被人称为"乱世狐狸".他统治山西长达38年,是山西的"土皇帝",也是民国少有的"不倒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在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之间玩儿着"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游戏.妄图维护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但是.阎锡山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善后会议是直奉战争之后,在各实力派形成暂时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由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做出的通过会议协商方式谋求国家统一的艰难政治尝试.会议旨在"收束军事"和"整理财政",并为召开"国民会议"做准备.其性质偏重战争善后问题解决,与涉及国体建设的国民会议并不构成冲突.从议程上看,会议不涉及政治权力分配,因而与"政治分赃"也不发生关系.由于中国政治权势的重心已经失却,善后会议未能实现主持者"和平统一"的初衷,但会议反映的中国政治语境变化及政治家的因应,却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重新分析各类核心史料,认为在汉武帝统治后期的高压政治生态下,朝中并不存在所谓"宽厚长者"守文政治势力。石徳、张安世等人亲附太子刘据,是出于政治投机目的,极少数持不同政见的臣僚,也不能作为形成政治势力的判断标准。分析武帝、太子在巫蛊之祸前后的政治表现,也难以得出所谓宽厚长者亲附太子形成政治势力的结论。巫蛊之祸超越了汉武帝、太子两条政治路线之间的纷争,交织着皇权、新兴军功集团、酷吏、外戚四股势力之间的争斗,深刻的影响了西汉中后期的政局。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是山西历史乃至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一生中苦心经营自己在山西的"地盘",素有"土皇帝"之称。他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利益。为了在山西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势力,阎锡山深知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军备力量。发展空军便是阎锡山的一个追求目  相似文献   

10.
太原与北京的山西人士知道后,认为此事违反争矿运动不准外国人在山西境内开矿的规定,纷纷起来反对。当时梁善济担任国会参议院副议长,颇有权势,大家便请他出面。梁自恃年高资深,接受要求,一面向北京政府告状,一面发动山西人士公开反对阎锡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