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瑞《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社会控制》),该书系徽州宗族史、社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拓展了明清徽州乡村社会史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建立,同年首个旅沪同乡会诞生。同乡会是旧式会馆的延续,是在新式与旧式商人、士绅与新知识阶层、男性与女性、资方与劳工等更广泛参与下建立起来的地缘性自治组织,与商会功能互补。徽州旅沪同乡会从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到1953年消亡,经历了延续到断裂、再延续、最终断裂的过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徽州旅沪同乡会纷纷停止会务。抗战胜利后,同乡会的社团自治功能及上海的市民公共空间得以延续。第二次国内战争后期,经济凋疲,社会动荡,同乡会又陷入困境,乃至1953年最终消亡。解读同乡会延续与断裂的历史,为观察这个时代的变迁提供了特有视角。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安徽史学》2005,(6):86-92
招赘与过继是家庭延续出现断裂环节时常用的实现香火传承的两种基本方法.在明清徽州文书中,有关招赘和过继的契约不乏,解读这些文献,有利于我们认识徽州社会的家庭观念、招赘与过继的方式以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梦到徽州     
一直以为徽州是一个梦。这个梦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做起。过去,徽州山高水远,远离中原、远离权力、远离战乱;徽州山清水秀,"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是历代士族躲避战乱和隐居的"世外桃源"。现在,徽州是斑斑驳驳的粉墙黛瓦,是远离都市的田园风光,是岁月的留痕,是徽商们昨日的梦。  相似文献   

5.
唐力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版,以下简称《苏州与徽州》)终于面世了,先睹为快,钦佩不已,特简略推介于兹.  相似文献   

6.
小田 《安徽史学》2007,(6):126-126,56
唐力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版,以下简称《苏州与徽州》)终于面世了,先睹为快,钦佩不已,特简略推介于兹。  相似文献   

7.
南宋徽州县人罗愿所撰《新安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部方志著作。安徽师范大学萧建新、杨国宜二位先生,从文献学角度对《新安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其最终成果《(新安志)整理与研究》于2008年1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面世。这是近年来方志、宋史和徽学研究领域中一部较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晓光 《安徽史学》2006,10(5):126-127
期盼已久的<徽州文书>第一辑10卷已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主编刘伯山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徽州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并着力于徽州文书的收集和整理,在徽学界声名远播.以他名字命名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收藏了丰富的徽州文书,徽学界久闻其名而因种种原因不得其详.此次<徽州文书>首次影印展示了"伯山书屋"收藏的部分文书,同时也公布了祁门县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徽州文书精品,令徽学研究者欣喜不已.这批文书的整理和出版,无疑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8万字,60元无论是历史的中国还是现实的中国,乡村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领域,因为它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走向。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已出版《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等著作。这部专著,是作者近些年来围绕"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所进行的探讨。首先,以华北为中心,阐述了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并检讨  相似文献   

10.
由《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期中国近代史论坛——"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6-8日在天津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部等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38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本次会议以近代乡村危机与重建为主题,既体现出对第一期中国近代史论坛议题延续与深化的学术诉求,也凝聚着史学界对于当代"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现实关怀.会议分别就乡村危机、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革命、土地改革、乡村经济等问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并在热烈的交锋和碰撞中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12.
《变动时代的乡绅》首次较系统地考察了清末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的乡制变革和乡绅变迁,以乡绅为切入点,分析了近代乡村权力结构从保甲—自治—保甲—"村选"政治的历史过程,民国时期的乡村绅士也在权力变动的过程中蜕变、分化以至消亡,随着绅士的离村和基层政权日益痞化,乡村社会陷入日趋崩溃的境地,并成为酝酿社会革命的温床。同时,该著作在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方面给予读者一定的启迪,包括区域性案例研究后的宏观解释,实证研究中的思辨追求和历史研究的现实关怀,而该书呈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也有助于继续拓展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徽州人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有关《四库全书》的文献、有关徽州的地志的广泛查考 ,获得了徽州人与《四库全书》关系的大量资料 ,分三个方面论述了徽州人对纂修《四库全书》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商传先生著《走进晚明》一书于2014年7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何兹全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成果之一,是一部对晚明社会转型问题深入研究的力作。"晚明时代"所探讨的内容始于万历初年,至弘光政权的覆灭为止,前后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弘光以后的南明政权,存亡于战乱之中,没有了繁荣景象,与晚明时代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场景,已迥然不同。关于晚明时代开始发生社会变迁的观点已为目前许多学者所认可和探讨,商传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以"国家权力的异化"来解释明朝何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走向灭亡,认为"晚明时代国家权力没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乡村社会有一些解释性概念,如"差序格局""熟人社会""无讼"等,在国内外学界影响广泛,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语。由此,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传统中国乡村演进的历史脉动和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反思与理论构建——黄宗智学术研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籍学者黄宗智先生继《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年》(以下简称《长江》)一书之后,发表了《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悖论》)一文、对《长江》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1993年6月,在中国经济史学会和  相似文献   

17.
王齐 《南方文物》2013,(2):108-112
当历史领域的"宏大叙事"模式渐渐被片断的、断裂的现象所取代之时,《夏鼐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位学术大师的心路历程提供绝佳的机会,而且还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乃至现当代历史的有益"增补"。与夏鼐先生同时代并有着相似经历的钱鐘书先生也留下了名著《围城》。本文尝试着对《夏鼐日记》前三卷和小说《围城》这两部不同的"作品"进行"互读",以期进一步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那一代学人的风范。任何"作品"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视角",但倘若各种不同的"视角"彼此交织、互为补充,那么,关于"过去"图景的立体"拼图"就会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及其对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启示"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一书中提出的~([1])。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文化传统,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  相似文献   

19.
在徽学研究的论著中,对于徽州绅商在徽州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作用的学术关怀似乎稍嫌不足.徽州因山多田少,从外输入粮食又常遭受邻县遏籴,徽州文书《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就记载了晚清时期因为"遏籴"而分别发生在歙县和淳安,以及祁门和饶州之间的粮食运输纠纷.本文以邻县遏籴为切入点,以"歙案"和"祁案"为主要资料探讨徽州士绅和商人群体在晚清徽州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官绅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黎虎先生,祖籍广东兴宁,1936年8月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虎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自著及主编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黎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一、开创并构建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这一由外交决策制度、外交管理制度、外交使节制度、外交方式方法、外交手段与工具、外交礼仪制度与法纪等方面构成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学术体系,被学界盛誉为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汉代外交体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二、开创并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和学术体系。黎虎先生的吴简"吏民"学术新体系将吴简与文献资料结合,推翻了长期统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吏户"论;全面、系统论证了"吏民"的内涵、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所阐释的"真吏"论、"给吏"论等对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官制史,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代表作有《先秦汉唐史论》(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三、提出并构建了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提出"权力的掌控与人力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据此而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依次相承的三个时代。代表作有《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文史哲》202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