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科远 《神州》2013,(24):217-217
如今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大,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成递增趋势,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一个好的居室空间布局以及装饰设计不仅能够很好的缓解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压力,让居住者回家之后有一种欢喜、放松的心情。在居室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装饰艺术的风格性要紧紧与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文化品味相匹配,很好的了解居住者的“渴望环境”,从而去迎合居住这的心理需求。创造出更完美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现存的大量寺观壁画和梁架彩画使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建筑装饰的华丽之美。许多重要建筑的室内大量使用金箔进行装饰,整个殿内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丝毫没有夸张之处。用在建筑上的金饰工艺一般有贴金、鎏金和描金,其中贴金又有多种,分别为沥粉贴金、堆金、混金等。沥粉贴金是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同时也是建筑等级的一个标志。从唐宋直至明清,  相似文献   

3.
张欣 《神州》2013,(21):219-220
本文根据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征详细阐述了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体现。通过对室内展示设计对色彩元素要求的研究分析,来说明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在室内设计中起的重要作用。巧妙地把浓郁的传统色彩艺术赋之以新意,应用到现代室内展示设计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既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色彩艺术支撑,同时也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展品说明牌作为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中的一部分,所占空间虽小,但在辅助展品的信息传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参观者的理解。然而,如今设计者对于展品说明牌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信息传达不足,专业化强、形式单一缺乏细节设计等问题的出现。本文从博物馆说明牌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归纳总结现有说明牌的特点,提出直观、多元、精简、变换、互动的设计原则。引发设计者对于博物馆说明牌的内容和形式等细节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反植荷渠"常以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这种样式在早期不但有"厌火"的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征性。通过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样式的渊源、主要分布、造型特点及风格等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建筑装饰样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指向,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用性"装饰向"装饰性"文化符号演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生动地显示了审美更迭背景下建造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是一部介绍中国建筑装饰及视觉传达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10个中国符号的详细解说本,是作者吴卫教授从12年的研究中精选出来的10幅"作品"。其内容丰富、翔实,是打开中国传统符号宝库的钥匙,是汇聚传统艺术符号的图典,是提取民族特征设计元素的典范,将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本质上认识和区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文中把真正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称为应然的中国特色。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的形成",其中一是与党的领导.二是与传统文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与文物法律体系"。第四部分为"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翠 《神州》2012,(28):179-179
情趣化的设计使人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因此,设计中应该蕴涵更多的情趣与内涵,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机械设备。人们更希望通过所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和使用方式等各种设计语言与产品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全新的情趣体验和心理满足,这也正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陶瓷的孕育、发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的不断提高相联系的。划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阶段的依据是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还不知道制陶术",野蛮时代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0.
考察古代人的结构力学认识,是对古建筑结构的分析及解释必不可少的研究之一。因为与现代建筑结构不同,古代建筑结构主要取决于当时工匠们的经验与直观判断。古代人对结构力学的认识概念,我们从中国古文献中可以看到。通过本研究发现,古代人已经有对力与荷重的力学认识以及古建筑的对称结构就是从古代力学的平衡概念出发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段凯风 《文物天地》2023,(S1):30-37
以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在拥有完整叙事框架的文本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逻辑体系和诠释功能的造型结构,将空间造型、形态、色彩等元素有机地纳入其中,能够帮助我们从视觉与感知角度呈现日趋新颖的展览主题。设计思维在此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创造一个可见、可及、易懂的环境,还在于扩展思考的维度,为观众带来呼应时代精神,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观展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