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众多的女性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而到了民国,女子教育迅速发展。文章以浙江地区的家谱为中心,从家谱鼓励女子入学,家谱中的女子教育状况等,探究民国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正>"自梳女"是19世纪中叶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的一种女子群体相约不嫁的特殊现象,她们通过特有的仪式,自己把头发盘成与当时社会已婚妇女一样的发髻,来表示独身不嫁。这一群体在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最为鼎盛,人数最多。直至今日在珠三角一带仍有自梳女健在,均已年过花甲。历史来源"不落夫家"是岭南地区古越人的一种婚俗,又称为"坐家"或"不落家",是指女子婚后仍居住在娘家,不住夫家,等怀孕后才正  相似文献   

3.
论文探讨了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华人社团呈现出的三个并行不悖的双向发展趋势:地缘性社团以原居地或住在地为基础双向延伸、业缘性社团结构类别与社会影响力双向拓展以及政治类社团宗旨的双向分化。提出了进一步深思的问题,一是华人社会的组织化构建渠道多元化。多元化路径寻求有效的社会粘合剂,是当今海外华人社团发展的普遍趋势,也与当今国际社会多元组织架构发展的大趋势相互吻合。二是华人群体的体制化诉求意识显性化,包括政党路径、利益集团抗争、法律维权、街头游行示威等。三是华人群体的族群性联合依然主流化。仍然以"同为中国人"的纵向族群性联合为号召,其所显现的依然是华人移民族群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自成一体的共性,真正与当地其他各民族人士结为命运共同体,进入超越族群边界的组织化建构,还只停留于个体化的呼吁和努力之中。  相似文献   

4.
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剑 《安徽史学》2002,2(2):56-63
中国科学社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综合性科学社团,对各专门学会的创立与发展有指导与示范作用,但没有成为联合全国各专门学会的统一组织,没有担负起“指导、联络与奖励”中国科学发展的学术评议功能。这一角色转换没有完成,与民国各重要学术团体之间存在“门户”之见、中国科学社自身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组织系统、国民政府国家科学发展体系的形成等因素有关。这样,作为制衡政府强力的民间科学社团力量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极大地影响了民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女子据其社会地位的不同可分为若干层次,本文所要论及的平民女子指的是除皇家、贵族的官宦妇女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群体和婢女群体以外的女子,她们包括大商人大地主家庭的女子、市井小  相似文献   

6.
滇黔毗邻区的花苗群体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清朝汉族士大夫把这一群体建构成一个与华夏有着巨大差异的“蛮夷”形象。民国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强调花苗群体与华夏的“同源”性,是中国民族的一部分。清末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建构的是一个被“拯救”而获得精神自由与新生的花苗群体形象,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民国时期的第一代花苗知识分子,在自我族群形象的建构中,既认识到本族群的不足,又意识到本族群的优势,自我归类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表达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情感。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形象的历史演变与多维呈现,其国家认同情感的逐渐强化,展现了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伴随王朝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泉币学社李雪梅THENUMISMATICSOCIETYOFTHEREPUBLICOFCHINA¥LiXuemei(58)民国时期,尤其是30年代前后,为中国钱币收藏研究社团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些收藏社团的最大特征就是其成员不仅多为知名收藏...  相似文献   

8.
孟庆艳 《神州》2011,(3):103-104
本文研究的视角选取的是青年社会政治参与,把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团体的一种类型,从青年的参与意识、社会政治诉求的角度研究学生社团的发展。本文认为随着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学生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社团作为这样一个为学生实现参与目标的渠道应运而生,而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而又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云雪梅 《收藏家》2000,(11):25-30
民国时期的北方活跃着两个美术社团,它们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前者由金城、陈师曾等创立于1920年5月,后者由金城之子金潜庵及金门弟子创立于1927年初。在近30年的时间里,它们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招生授徒、举办展览,在当时的美术界有相当影响,现在人们多称其为“京派”。金城与这两个社团都有密切关系。一、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缘起和背景作为民国期间北京和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艺术社团,中国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的领导群体,系由各社团的核心人物构成,他们是各自所在社团的主要决策者,其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人际关系和领导风格如何,往往对他们所领导立社团的兴败盛衰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对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的人员构成、职务类别、自身条件以及形成途径等,略作剖析,以求对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的组织运作特点,加深认识。众所周知,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均属所在国民间志愿团体,其领导人不仅不能从社团任职中领取薪傣报酬,而且大多还要经常为社团出钱出力,因此,担任社团领导只能是一种义务兼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女校学潮中学生的心理及其得以产生的日常情境与历史环境,试图探讨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对学潮学生的主观性倾向和“捍卫人格”的精神气质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个体心理与宏观结构的关联,才能对学潮女学生的言论与行事有更为共情式的理解。学潮女学生经常提到对“人格”“女子人格”的捍卫。“人格”作为一种话语,除了表达女学生面对外部环境、捍卫独立与自由的社会性意涵,还具有对于历史上传统女性缺乏“人格”的克服与超越;同时,捍卫人格的学潮实践在伸张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包含了对“女子人格”这一群体权利的维护。这四重内涵共同构成了此一时期女学生对于自我的整体性认识,对于理解近代新女性的自我与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南开大学发展初期的师资背景为研究视角,解读张伯苓与成志会这一留美兄弟会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留美生校际聚合的影响。尤其对成志会是一个怎样的留美社团,张伯苓的成志会会员身份以及成志会社团网络在南开大学发展中的两面性做了重点研究。论文认为晚清民国时期留美社团非常活跃,形成了以社团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并在留美生归国后的职业选择和学校聚合中有显著的影响。作为兄弟会之一的成志会是一个提倡互助和爱国的社团组织,以之为纽带,留美生相互扶助,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张伯苓成志会会员的身份成为张伯苓延揽南开大学教师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成志会会员是张伯苓开拓南开系列学校的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南开大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与经济社团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与经济社团的发展虞和平工商经济社团是一种追求工商经济利益的群体组织,由具有某种共同利益关系的分散而众多的经济单元和个人联合组成,旨在保护和谋求成员的利益。因此,工商经济社团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成份主体的改变和公私经济利益的分...  相似文献   

14.
鲁迪秋 《世界历史》2020,(1):59-73,I0004
19世纪初期,受国内外局势的推动,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大量涌现。成立于1811年的波士顿科班社就是这股浪潮的产物。以科班社为代表的女性慈善社团在美国白人女性公民身份的初步建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女性慈善社团的日常运作为白人女性提供了扮演美国公民的机会与训练。在起草与签署社团章程、向立法机构请愿并以法人身份行使法律和经济权利、通过选举和表决来解决社团事务的过程中,白人女性确立起公民意识。此外,女性慈善社团开展的活动进一步为女性成员提供了以公民身份行动的平台。通过参与慈善活动,美国白人女性能够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公共影响力,关注家庭以外的公共事务,进入公共领域。公民意识的确立与公民身份的践行,为日后美国白人女性追求完整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万章 《收藏家》2006,(7):9-17
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2006年2月24日至5月1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出,2006年5月26日至8月16日该展览移师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广东国画研究会是活跃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广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美术社团,其宗旨是高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是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美术社团。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藏作品为基础,并商借了香港艺术馆部分藏品。本刊约请朱万章先生撰文对展览涉及的画家及作品作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开封犹太人问题在明末引起西方宗教界人士关注,到清末民初国内地理学者研究我国人种、语言、风俗等问题时,开封犹太人作为少数族群进入国内知识群体的视野。陈垣为最早关注该问题的历史学家,其《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审视开封犹太社团,解决了社团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为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被中外学界所重,并多有借鉴,推动着开封犹太社团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中国留德学生与中德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中国留德学生与中德文化交流元青在民国时期的中德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学生赴德留学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不仅在于留德学生人数广大(在留日、留美、留法人数后,居第4位),更在于这个留学群体对传播近代德国和西方文化、加强推进中德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突出...  相似文献   

18.
青年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中国近代以前,青年概念除在历代杂记诗文中表示年轻人的年岁载数外,未见用于群体、社团之称谓。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社会构成是复杂多元的,不仅有轰轰烈烈的民族运动和阶级斗争,有风云际会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还有因业缘、地缘、血缘或情感利益、目标等元素组合而成的社群与社团。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社群、社团的进退行止展现了社会主体的历史参与性与历史创造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章开沅就倡导要克服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不分行业和地区的空泛性缺点,强调要对资产阶级群体做认真、细致、深入的调查,通过团体、群体及阶层研究的结合来补充单纯阶级分析的不足,还历史以血肉。①为了进一步推动社群、社团史的研究,揭示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华人社团”是普遍存在于各国华人族群中的一种社会组织。笔者以为,“社团”是人际关系结合的实体,并且总是运行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因此,其社会功能的基本点,应是在某一特定群体与相对于该群体之整体社会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从这一基本点出发,笔者拟在本文中着重探讨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在沟通华人族群与当地国大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发挥了哪些特殊的作用。笔者以为,就内涵而言,“血浓于水”实际上反映的是海外华人内心深处对故土中华的依恋,是中华文化的自幼熏陶或潜移默化在华人移民身上留下的痕迹。然而,海外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