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标志着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完美秉承牧歌文学传统的扛鼎之作,《边城》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乡土抒情模式,具有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频 《神州民俗》2007,(10):54-55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边城》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的隐痛。  相似文献   

3.
邵静 《丝绸之路》2013,(2):36-38
在谈到《边城》的悲剧美时,大部分研究会提到"人性美"与"自然外力"的冲突。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作品中语言分歧与话语地位、符号的"隐喻链"与类比性等理论进行分析,指出《边城》人物间的话语分歧和文化环境的"暖昧"描写亦是小说悲剧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边城两三话     
俞金英 《神州》2014,(2):11-11
<正>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历来为人称道,它描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是世人苦苦寻访,终无果的。唯有沈从文先生却探寻到了。他也深深爱着这块干净如始,质朴如玉的土地,亦作"游记"一篇,名曰《边城》。陶潜到过他那不染世俗的世外桃源,从文先生心中却一直有他的湘西桃源,这个不沾尘埃的理想国。初读《边城》,我便爱上了这一座风雨边城,这是一方净土,山水拂心的美意令人陶醉其中。《边城》是一支幽远,哀婉,清新绵长的曲子。你可以听见远处飘来的山高水长,小舟摇曳,还有碧溪岨渡船上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美的。  相似文献   

6.
李代军 《丝绸之路》2013,(2):117-118
本文主要从文本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出发,对萧红小说《小城三月》和沈从文小说《边城》加以比较,辨析两篇小说在语言、人物、主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把握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前,读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被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从此知道了凤凰;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屏幕上原始古朴的画面打动,开始向往凤凰。多年以来,一直希冀着背起行囊踏上去凤凰的路,去寻找《边城》故事中的翠翠,去聆听那动人的情歌,去领略湘西小城牧歌般的宁静生活。  相似文献   

8.
李然 《神州》2013,(20):18-18,20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历来被人们解释成为美与善的体现。众家评论也多是从牧歌式情调、湘西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研究,仅有少数评论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文中被净化的美善悲剧之上。本文力求结合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分析这一美善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探寻出边城本质及该创作的内蕴。  相似文献   

10.
正杨宪益先生是成就卓著的翻译家,他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在英语世界颇有影响。此外还英译了《离骚》、《儒林外史》、《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鲁迅文集》、《边城》、《王贵与李香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云初记》、《青春之歌》、《红旗谱》等从古到今的诸多中国文学作品。戴乃迭去世后,杨先生从原来居住的友谊宾馆搬到  相似文献   

11.
一部《边城》让从湖南湘西走出来的沈从文驰誉世界文坛,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差点成为民国总理熊希龄的侄女婿。  相似文献   

12.
魏羲之 《湖南文史》2011,(12):38-39
一部《边城》让从湖南湘西走出来的沈从文驰誉世界文坛,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差点成为民国总理熊希龄的侄女婿。  相似文献   

13.
“挂塔”辨     
《龙川别志》卷下载:“时边城多警,每一挂塔,所费甚厚,惟高阳独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素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以后完成了《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中长篇小说,构造了他心中的“湘西世界”,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简称《苔丝》)分别是中英两国“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沈从文和哈代的主要代表作。两位作家将画面与音乐视为文字之外的语义载体,填补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空白,丰富了作品的主题意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打破对沈从文的《八骏图》的常规认识和传统阐释,全面解读其深层特征和内在蕴含,并把它放归到沈从文的全部作品中,来考察它的审美新变及风格嬗变。经过这种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扩展,重新阐释《八骏图》在沈从文小说中(从《边城》到《看虹录》)的转型特征和过渡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尔朱的先辈是北魏末年的尔朱彦伯,尔朱彦伯的从兄是一度权倾朝野的尔朱荣。他们一度拥兵自重,专秉朝政,于时立君废主,握赏罚之柄,擅生杀之威。尔朱,其高祖彦伯《魏书》、《北史》有传,曾祖尔朱敞《北史》、《隋书》有传,其志《大隋故上开府徐州总管边城郡开国...  相似文献   

18.
雷文婷 《神州》2013,(10):4-5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传达给人一种关于人性的自然美以及造化弄人的遗憾美,通过悲剧的形式来唤醒人们日益麻痹的良知,正视生活中的真善美。时代文化的限制给悲剧奠定了大的背景;宿命论是贯穿整个爱情悲剧的一个特点;善良的人性和谦让的美德是导致这个爱情悲剧的诱因、导火索。尽管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一部充满着不能让人释怀遗憾美的悲剧,却也让人们体会到了善良的人性以及无限的希望,这一切都引导我们要正视我们的生活、时代,勇敢地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读罢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掩卷沉思,随着作者对于傩送是否会回来的一句模棱两可的憶测,心中不禁悬念蝶涌。很显然,爷爷的离去让边城茶峒的少女翠翠彻底沦为孤儿,也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推到了悬崖边上,这颗在两个情窦初开的恋人心中萌芽的爱之种子,最终会在悬崖上开出艳丽的虎耳草花吗?又或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边城》结尾的"等待"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与屈原作品中的"等待"是一脉相承的,造成两者相关性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们共同的湘楚地理环境和极为相似的"放逐"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