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空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身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赵娜 《民俗研究》2017,(1):138-14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社区文化主体和文化自身逻辑的角度,对社区文化的文化特性和意涵进行重新思考,明晰现阶段清河地区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人与地、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疏离问题,进而挖掘与整理社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创造社区文化空间、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书写社区口述史,从而建设对内认同、对外独特,并具有高度整合性的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多人主张以西方的现代管理模式为基础。这种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对经营者的现代意义。本文以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为例,从传统的商业模式、日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对于经营者提高心性、管理企业的意义。同时,本文建议,中国当代的企业家要避免在经商与做人两个方面都忽视传统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意蕴深长的"和文化"思想。主张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大特点,更是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而"道"的重要特征即是"和"。《太平经》的思想就是沿着"和"文化的传统,在东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庞莉 《神州》2012,(23):31+33-31,33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保证,要善于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要着力点。本文以渤船集团为例,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主题目标努力开展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戴春芳 《神州》2013,(14):20-20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人类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高校培育的众多专业人才是建设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未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历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媛媛 《攀登》2007,26(5):87-88
文章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谐社会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基点;和谐文化建设不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简单重复,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处理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关系中构建和谐文化;只有发展好少数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和谐的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崇 《神州》2013,(24):198-199
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并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法治传统。即使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种传统不仅没有断绝。反倒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得到继续的发展。但是在古代中国,这种优越的法治传统却无由完整并成功得以产生并运行。这在中西方同样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对比面前,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没有形成与西方社会一样优越的法治传统。是有其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两个社会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是造成中国社会在法治传统方面表现出与西方社会诸多不同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社会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路径,才造就和催生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是说,这种传统,运行在距离法治传统很遥远的轨道上,尽管是以一种正向态的姿势。因此,本文拟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政制和文化土壤的对比,以期对中国没有形成法治传统的历史缘由作一可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揭示了西方文化支配东方"异文化"的历史过程和文化手段。萨满教作为一种"异文化",20世纪以来,经历了由"迷信"到"民族文化"的身份之变,并因其越来越在现代知识网格和制度体制中占据位置,而被纳入到中国现代性展开的特定历史进程之中。20世纪初中国引介的西方话语与本土具体的生活世界相互塑造,而成为社会文化再生产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欲以"异文化"萨满教为基点,勘查文化霸权在东方具体的运作逻辑,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东方主体的角度回应了萨义德解释的东方学实质。  相似文献   

10.
任梦雪  王冲 《神州》2012,(15):11
企业文化是以人文本的管理哲学,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然而再宏伟的目标也要最终靠人去实现,可见人的价值和作用最为重要。那么,如何把全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也即如何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迎刃而解,本文浅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及发展历程,期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史学中最常见的两种历史研究方式是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前者旨在建立历史事实之真或寻求历史演变之理,后者则以探寻历史之意义或彰显切实之史识为目标,此二者可谓中国新史学之"双轨"。中国新史学正是沿此"双轨"向前发展的。从新史学之"双轨"着眼,并依据"新异性的标准",中国新史学界应有"八大家",他们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顾颉刚、傅斯年、郭沫若和钱穆。科学实证与文化阐释,这两种不同的历史研究取径,展示了中国新史学研究的多元面相,二者之间是相互融通的,并无根本性的冲突与对垒,其在治史观念与方法上亦可做到相互补益,相得益彰。许冠三在《新史学九十年》中因陷入"科学"迷思的褊狭"新史学观",以科学实证拒斥文化阐释,故而未能将钱穆基于"文化"视角来研究历史的文化史学视为新史学。钱穆的新史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在继承中国传统史学遗产之基础上,注重历史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文化为本位,以阐释为取径,其典型表现是"以士释史";以中国为立场,注重探寻本国历史文化之意义,探求与本国历史文化相符合之史识,强调历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钱穆的新史学观与后现代主义在批判科学主义历史学、反对文化一元论和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等方面多有契合之处,但其以"于客观中求实证"为基础的历史认识论与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谢艳花  董昊 《神州》2013,(18):22-23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努力加强学习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及家园文化建设,为企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东北县域经济必须抓住中央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这一基本思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要提升整体和谐文化"软实力",做到经济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得天独厚的南粤大地上,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岭南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对于它产生的故土一方,华侨文化具有明显中外文化结合品格,无论在思想、商业、饮食、建筑、语言文字、民俗、艺术、教育、工业文化等方面,都对传统岭南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华侨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因此成为最直接接触西方,学习西方的中国人群体。与广东本土相比,华侨更"得风气之先"。当中国面对西  相似文献   

15.
张晓红 《神州》2012,(21):18
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一直未受到重视,但企业文化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基础。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的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一论断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阐明了文化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在当前高度  相似文献   

16.
吴青松  冯兰婷  张佳伟 《神州》2014,(8):275-275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梦背景条件下的石油情,即通过对中国梦的提出及背景分析,结合石油企业及高校的具体发展、石油文化的形成与石油梦的建设情况,探讨石油情对个人、石油高校的社会功能。中国梦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而石油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血脉,是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石油梦的建设也就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云才 《沧桑》2009,(1):108-109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企业和谐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注重创新,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底蕴和根基,两者互为影响、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当下,打造文化强国的宏图呼之欲出。此刻,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达,我心向往之,畅想联翩。我们要创造前无古人的现代文明,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实现小康、富裕的同时,在精神和文化母活上也美起来、笑起来。  相似文献   

19.
窦增荣 《神州》2013,(12):16-16
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本文探讨了新时期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分析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对于打造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杨 《神州》2013,(33):29-29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因此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致力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便成为了实现国家复兴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面对当下的文化发展现状而言,要实现文化繁荣兴盛就应该首先以依托传统为先,其次以挖掘社会所需为重,最后以文化为民为根本。全面践行文化为民、文化源于民和实现文化繁荣以民为本的文化繁盛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