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91年第2期载隋开皇六年《仲思那等造桥碑》一文,所用拓片缺字甚多。原碑残缺三处,文章见刊后,石里村一同志到山东济宁市文物局提供了情况,说村民王振军家存一截石碑。市文物局、微山县文化局及马坡乡文化站的同志到石里村调查石碑。据村民介绍:1978年此碑在村中遭损坏,王振军将一截残碑搬回家中  相似文献   

2.
正当天气回暖,草地返青,尼玛石曲又忙碌起来了。他时刻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修水渠、建公路、照顾孤寡老人、帮助群众就业等,来访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他,而他从来都不推脱,他还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拓宽致富门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作为西藏自治区出席党的十九大29名代表之一,尼玛石曲是西藏300多万农牧民同胞的基层代表,更是他们的希望。从一名不识字的放羊娃到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冬,我县高坪区桑园乡麻扎坪村五组村民李明武在小地名叫摇船湾的责任田中挖地时挖出了古生物化石,继而挖成一个小坑,共挖出各种骨、牙化石十五点七公斤。尔后李将化石全部卖给了区供销社收购站。我所闻讯后,立即前往调查,并将李明武卖给收购站的牙化石全部征集到所收藏。今年七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教授许春华,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陈醒斌和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冯小波一行三人来我县进行巨猿考察,对该点出土的牙化石进行了鉴定,除了有熊猫、剑齿象、  相似文献   

4.
仪陇出土宋、金铜印考王永平1992年2月,仪陇县环山乡石佛岩村村民姚友斌、罗会然等六人,在本村嘉陵江"石鸭子"险滩处作业时,在浅水石腔中掏出十八方来、金时代铜铸官印和十五公斤方孔小铜钱,大部分被走私。仪陇县文物管理所在县公安部门配合下,现仅追回十四方...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北15公里的唐肃宗建陵南门外司马道700米处,即司马道南起第一对石人中间偏南处、96米深的沟底,出土一件石武将头。它是由昭陵乡石马岭村村民董益亮在放羊时发现的。发现时头像面部朝下,冠尖向南,纵卧在南北向的沟道底部。据发现人讲,30年前他曾在沟底见过这件石人头,这些年一直在寻找。由于前年雨水较多,沟底水量大,才将石人头冲出。村民发现后随即报告了建陵文管所所长符同舟,这件石武将头现由昭陵博物馆收藏。石武将头高70厘米,最宽处在两腮部,宽34、厚28厘米(图一、二)。石质青灰,头戴云纹“大冠”[1],冠顶…  相似文献   

6.
韩茂莉 《历史研究》2023,(4):50-69+219-220
石峁城与石峁文化的兴起取决于资源储备与社会支撑。资源储备得益于仰韶文化早中期因人类活动稀疏而保留的原始生态环境,社会支撑则来自石峁文化所在区域以防御与建构祭祀中心为目的集聚人力、物力的能力,二者均与环境资源相关。资源储备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支撑则是集聚资源、消耗资源的过程,当后者大于前者,超出土地承载力,其结果不是文明的前进而是衰落,石峁文化即是如此。陕北一带石峁城与其他石城的位置选择立足于防御,基本与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吻合,众石城连线之内应属以石峁城为中心的社会共同体范围。  相似文献   

7.
自八十年代以来,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的太学遗址内陆续发现汉魏石经残石多起。1984年冬东大郊村电工韩德朝在晋太学遗址范围的北侧,即距一口老井的北侧取土时发现汉石经一石两面为《春秋》经;又第二年冬村民张松照家在洛河南堤北侧,原棉专队的东南方向,今南北大路.的东侧,依着河堤北侧挖墓坑时。离地约四尺深的灰土层中,发现汉石经及其后记残石五块,计有《诗经》一石两面、《仪礼》一石一面、《公羊传》一石两面、后记颂碑二石三面。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2,(1):75-76
拥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甘肃嘉峪关市一直以来都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上的重要站点。由于地处祁连山下,拥有大量“石资源”,近年来,当地不少民间艺人将旅游资源与石资源结合,做活了当地的“石文化”。  相似文献   

9.
平山团寻踪     
<正>一离开西柏坡,顺207国道往西走20多公里,来到一个名为"猫石"的小山村,探访一位84岁的老人叫石瀛阔。他是这个村最年长的村民,知道很多平山团的事。石瀛阔老人告诉我们,1937年秋天,猫石村地里的水稻刚刚收割,村民们正忙着种麦子。  相似文献   

10.
谢小菲  龙岳林 《风景名胜》2021,(5):0263-0264,0266
阐述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意义,深刻剖析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在居住环境、设施等特别要求,对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建设与经营提供建议:即充分考虑乡村地理区位、特色资源、经济水平等产业发展要素,按照组合大院落的建设思路,激活闲置的民居建筑资源;以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为模本,营造优美的园林式居住生活环境。在组织上,鼓励村民参与、争取政府支持和吸纳企业加入,由企业、村民和村级政府共同创建旅居康养产业平台;经营上,积极招商引资,确定投资主体,实行股份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先后出土了大批玉器,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出土的玉器已为欧美几家博物馆收购入藏。1949年之后,石峁村民在耕地、修建梯田、开坡筑路时不断发现古玉,这些古玉有的被农民作为镇宅之宝加以珍藏,有的则被卖到高家堡农副产品收购站.收购站将收购到的古玉一律上交外贸部门出口换取外  相似文献   

12.
义乌出土宋代金龙吴高彬1984年2月,浙江省义乌县塘李公社北岭塘大队一村民在挖土时,发现距地表60厘米深处有一窑藏,内有石碑(元丰七年甲子岁十月日叶诜等发愿文)、银佛像、石盒、铜镜、钱币、金龙等文物。据考证,窑藏地点正是当年景德禅院(后改为景德寺)位...  相似文献   

13.
董胤 《收藏家》2022,(10):61-68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具代表性石种,自明清以来备受世人珍重,有“石帝”之称。寿山石及田黄石资源稀缺,早已禁止开采,关于是否扩大田黄石范围将其他地区印石纳入其中,各方所持观点分歧较多。加之因田黄石经济价值高而导致的各类易混淆石种冒充问题由来已久,使寿山石文化延续及市场受到较大负面影响。本文从寿山石历史、矿物学、艺术市场等角度出发,认为田黄石概念不可扩大,并讨论名称泛化和滥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宝昌 《神州》2014,(2):270-270
<正>农家书屋管理员应该担当并且具备成为农村文化传播意见领袖的一些条件,那么书屋管理员担当农村文化传播的意见领袖应该有哪些内涵呢?或者说,如何担当这一角色呢?这体现在管理员管理与服务的活动中,体现在农家书屋整个传播活动的环节当中。(一)积极吸引村民接触文化信息要开展好农家书屋的文化服务,做好农村文化传播工作,就需要把村民吸引到农家书屋的文化活动中来,培养村民的接触文化信息的兴趣。要吸引村民,固然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投入,需要图书、期刊、网络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只依  相似文献   

15.
玉什阔灭依村M1位于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玉什阔灭依村中部一户村民的院落中,由于村民常年取土肥田,对墓葬造成了较大破坏。经发掘,墓葬封堆为土、石混合结构,封堆下有大型木构建筑,清理出柱洞28个,建筑已被烧毁。墓室被破坏,从残存部分判断应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出土有金、银箔片和漆器残片。金、银箔片应为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步摇”的组成部分“摇叶”,具有典型的年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地处云岭山脉南麓。境内有澜沧江水系的黑惠江、金龙河、螳螂河、迴龙河、蚌永河、弥沙河、白石江等河流,另有剑湖、西湖等湖泊。 1977年8月,剑川县沙溪区沙溪街村民在鳌凤山顶开山取石,发现少许铜、陶、石器。1978年5月,我馆前往调查,确认是一处青铜文化墓地。1980年10、11月发掘,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17.
杨丽丽 《旅游纵览》2022,(19):81-84
风景名胜区拥有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地区落实国家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抓手。文章从风景名胜区概念出发,分析重庆市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现存问题,从规划、设计、建设、宣传和管理方面提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宏观策略,以期对大足石刻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未来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国内其他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漳城关东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 11月 28日,南漳县城关镇花石桥村七组发现一座古墓,县博物馆人员闻讯赶往现场时,20余件器物已被村民取出。据村民介绍,该地由于平场取土,雨后坡体崩塌,致使墓葬两壁砖、石显露,西北角垮塌出一直径约50厘米的孔洞,村民由此进入墓室,将器物取出。我们当即将移出的23件器物收集运回保管,并组织人员对墓葬作了进一步清理。 墓葬位于县城东边一条南北走向的黄沙石岗西坡上,岗梁高出平地约15米,东部为连绵起伏的沙石土岗,西北地势平缓,为农耕地与城区建筑,村民房屋顺岗而建,北距316国道150米(图一…  相似文献   

19.
濒危的石头     
《山茶》2009,(5):30-30
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并称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石”。然而,它们现在却都面临着“濒危”的窘境。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公布的普查报告显示,目前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储量已经非常稀少。而内蒙古巴林石虽然较其他石材开采年代较晚,但原材料资源也不容乐观。资源短缺导致了价格飙升,青田石印章,普通品在近三年涨了5倍,而精品则足足涨了20倍:寿山石中的传统精品田黄石,  相似文献   

20.
任恰恰  陈磊 《旅游纵览》2022,(18):151-153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丁南峪村地处鲁中南山区,拥有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和淳朴乡村风貌,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本文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对村民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丁南峪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如构建乡村生活核心吸引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方式以及提高村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