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艺丹 《神州》2012,(21):8-9
在现代社会,网络平台在给我们带来显著的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消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有许多的中学生沉醉干网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网络上,荒废了学业,逐渐发展为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并且身心健康也受到极大地损害。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进行简要的论述,重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中学生网络成癔的关注,共同努力,让深陷网络成瘾的中学生,早日返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2.
刘涓 《神州》2013,(11):97
通过网络道德教育来培养中学生健康的网络评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是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网络素养的提升,成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言传身教者";中学生要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提高信息素养,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李艳芳 《神州》2012,(4):259-259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自我,做到自知 俗语说,人贵自知。中学生处在身心巨变时期,对于自我特别关注,因此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就被作为最基本的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在身体与心理方面都经历着巨大变化,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今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经无处不在,网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最近很多家长都把网络妖魔化了,一提到网络就和不求上进、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要上网也只能在家,在父母的监视下上网。中学生可以上网  相似文献   

7.
学好英语,听力越来越重要,怎样有效地提高听力学习效果是学习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加强中学生的听力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当前有些学生虽然重视了英语听力训练,但效果不明显。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图从营造和谐氛围,扩大听的渠道;创设情景,激发听的欲望;教授方法,提高听力水平听力;降低焦虑,减少情绪障碍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问:现在,国家对中学生出国留学有什么政策、限制或规定?答:中学生只要获得国外学校的人学资格并已经取得入学通知书,就可以直接到当地公安局办理护照,然后到有签证权限的使领馆申请学生签证。问:中学生出国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答:目前可以提供两种形式:一种是长期留学,是指中学生长期在外学习,就读完整的课程;另一种是短期出境,例如寒暑假期间组织的短期学习和旅行,是一种将语言学习和参观旅游相结合的形式。问:中学生留学渠道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答:主要指在读中学生和高考落榜生(年龄在20周岁以下)。问:希望留学的…  相似文献   

9.
李日刚 《神州》2012,(5):210-210
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给中小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可以使中学生都能正确上网,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
郝丽君 《神州》2013,(11):206
初中历史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历史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  相似文献   

11.
“恶搞”又被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当前的“恶搞”主要从网络上开始流行,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来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它的滑稽和颠覆以及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让一些青少年模糊了对中国传统观念的认识,所谓的“正常”已成为一种荒诞。随着“恶搞”作品在网络上“新作不断”,课文恶搞、语言恶搞、短信恶搞、视频恶搞等正以潮涌般侵蚀着中学生稚嫩的思想。那么,“恶搞”对中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它的兴起又对中学生的盲目效仿存在哪些消极影响,就此现象,记者对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2.
黄蓓佳 《文史月刊》2012,(Z3):124-125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大学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所以,加强网络精神文化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精神文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其次研究了网络精神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网络精神文化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3台根服务器9台设在美国,用网络为所欲为斯诺登泄密事件表明,网络监控几乎无处不在。在以互联网和无线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已经很难独立于信息网络之外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处在一种怎样的信息网络格局中?我们如何在这  相似文献   

14.
游华 《神州》2013,(33):139-139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同意特性就是记忆力好和可塑性强,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阶段,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又由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恰好处在叛逆期,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培养都是处在一个重要时期,一旦在这一时期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学生日后的发展将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初中政治教育迫在眉睫。在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我们应该探究新的政治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充分表现出政治在德育这一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赵志杰  李娟 《神州》2013,(9):241-241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工具,已成为"90"后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媒介。然而由于他们仍处在青年初期,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没有完全成熟,缺乏自制约束力,因此网络在带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也使其更快的沾染上不良的网络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其心理特点,以及网络行为特点,提出了规范"90"后学生网络行为的几点建议,以期网络能够真正为学生所服务。  相似文献   

16.
曾根作 《神州》2014,(18):158-158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愈发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微信微博交流,学校开设网络公开课以供学生下载学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人们不禁思考,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提升传统教育?本文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即时交流,网络授课等方式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莉 《黑龙江史志》2008,(20):94-95
大量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网络社团在增加大学生表达渠道、丰富社会交往、调适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为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本文探讨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心理动因,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网络互动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这一新型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孟黎  郑恩兴 《区域治理》2022,(3):189-192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双向影响.高校在应对处置网络舆情时,存在应对观念陈旧、应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应对业务能力欠佳等方面的问题,为此,高校要完善舆情反馈渠道,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机制,善用网络隐性育人平台,构建网络舆情法制环境,不断提升网络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9.
孙丹丹 《旅游纵览》2022,(24):108-110
旅游产品具有较为显著的无形性特征,在购买体验之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口碑逐渐成为有效影响游客购买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持续不断地有力推动下,社会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大量出现并持续抢占媒体传播市场,来自游客亲身体验的直接评论大量出现,已经成为广大游客获取旅游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旅游景区管理层需要关注网络口碑及其影响力因素,以便为旅游景区的沟通营销、形象创设、游客管理和市场动态把控等工作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性条件。本文首先论述网络口碑相关概念、影响等,其次分析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最后提出基于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的旅游景区有效营销策略,包括针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正面网络口碑;选择更加专业的营销渠道;结合不同营销传播渠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监控网络口碑状况,预防负面口碑传播带来不利影响,以期为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如今,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普及,人们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量远大于其他渠道。但是现在,网络在我们身边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许多家长都反对孩子上网;媒体中关于网络的报导也几乎都是负面的,像“为了上网而离家出走”,“为了上网去偷抢拐骗”等等。人们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甚至惧怕网络。这样,就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