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书房     
《神州》2013,(4):I0001-I0001
有如农夫走向田野,蜜蜂飞向花海,从喧嚣的闹市中来,从繁杂的琐事中来,去寻觅宁静,感悟平淡,自然而从容地走进书房,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寸心熨帖而舒畅。走进书房,与书对望,大千世界跃然纸上,芸芸众生纷至沓来。书似青山常乱叠,置身它博大的胸怀,你的思绪便如野草般疯长和蔓延,撩起喷泉般的力量和创造,倍感生命诚可贵,知识价更高。走进书房,你是自己当然的国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常常一人憋了  相似文献   

2.
星期天在家,走进久违的书房.目光从那些一排排列好的中外巨著、古今大师身旁移过,并习惯性地向他们致以庄严地问好。然后对近期从书店淘来的或朋友赠送的新书一一筛选,分类存人它们应该去的位置。当我再次翻阅李后强的《震中行》时,书中陶武先在震中帐篷里写下的《震情三首》犹如一幅长长的震情图,  相似文献   

3.
马家辉家里,目光所及,最多的东西是书。书架见缝插针地竖立在书房、客厅、卧室甚至过道上,"专业书虫"的绰号果然名不虚传。打开"专业书虫"自己写的书,个人的经历、成长的故事、爱恨情仇的种种分布在文章的各个角落里。  相似文献   

4.
初次见到柳亚子 1930年秋的一天,在上海拉斐德路的柳公馆里,阳光从窗户透射进屋.柳亚子正靠在书房的沙发上看报纸。这时.夫人郑佩宜领着高尔柏和谢冰莹走进屋里来。高尔柏是中共党员.为了便于革命活动,后又加入了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东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久闻家宽大名,也品尝过他的佳作,但一直无机会见家宽其人。新世纪第一个初夏的一天,终在蓉城城西与君相会。走进一幢没有张扬感的小楼,阵阵墨香、文气扑面而来。墙上四壁挂着他的一书书作品和师友的墨宝,画室书房中堆放着画稿、书籍和画册,略显几分凌乱,还有那些本应得到精心"呵护"的各类古玩,置于书架、画桌乃至于地上。置身此境,目睹此景,我的第一感觉是主人必定是个性情中人,也是个真正的玩家。在这种不拘小节,不故作古雅的随意之中,洋溢着沉厚而素朴的儒雅之气。同家宽品(?)论画之间,的确印  相似文献   

6.
一 一年以前,这部书已经出版日文本。主编者是井上清、卫藤沈吉,书名叫《日中战争与日中关系——卢沟桥事件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记录》。1988年9月东京原书房发行。中文本《中日  相似文献   

7.
“我的书为什么基本都能通过,因为我做到‘两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观点正确,作品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另外就是史实正确,以事实说话”。上海市中心一栋老住宅的顶楼3层是叶永烈家。第一层是起居室,二楼有他的“沉思斋”书房,两面墙的书柜里。堆积着他50年来出版的书,以及从地摊上买来的、冒用其名出版的备式车站读物。  相似文献   

8.
上初中的女儿性格活泼开朗,个头虽超过了我,仍时不时凑到我面前跟我发嗲:"妈,嗯!亲一个!"可这个暑假,我发现女儿有些郁郁寡欢,也不跟我和她爸说笑,吃完晚饭便一头扎进书房。直觉告诉我,女儿一定有心事。等洗刷完毕,我轻轻走进书房,想和女儿随便聊一聊。  相似文献   

9.
《陕西史志》2005,(3):15-19,24
走进杨树民同志的办公室,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书多:两个大书柜层层是书,办公桌上是书,待客茶几上还是书,其中最耀眼的当数他自己多年来辛勤编写的足足四十多公分厚的渭南地方志、年鉴、市情资料丛书。  相似文献   

10.
我为书狂     
正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玩起来像个疯丫头,看起书来就目不转睛,可专注了!我爱读的书可多了!尤其喜欢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我简直爱不释手,整天都躲在书房看,连一向鼓励我多看书的妈妈也忍不住抱怨起来,提醒我多注意休息。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2月,日本“原书房”出版了伊东六十次郎先生的《满洲问题的历史》一书。全书12章,1072页,可谓洋洋“巨著”。作者从十九世纪末“日本的亚洲政策”写起,一直写到二  相似文献   

12.
读书台作为古人户外啸嗷朗吟的去所,是相对于拥书万卷的书房而言的。天光月色,竹蓠茅舍,这种洒脱与自由,比之书房,该是别有一番滋味的。所以,古往今来,单是有迹可寻的读书台、读书处在中国就有数百处。  相似文献   

13.
王建芙 《收藏家》2013,(5):45-52
清代皇帝自幼读《四书》、《五经》,习学满、蒙、汉文字,兼及天文、地理等,且每日阅读前朝《实录》、《圣iJi『》,又喜临池书翰、著文吟诗、品鉴古玩。因此,内廷以及各处行宫遍设书房,房内书格环壁摆放,钙案上陈设笔墨纸砚以及各类文房清玩。文房清供是对中圈传统书房、书案陈设辅助用品的一种泛称,它多有精美的工艺造型和观赏性而被俗称为“文玩”。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者纪晓岚的故居,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西珠市口大街路北,而今的晋阳饭店所在地,与虎坊桥十字街西南的湖广会馆遥遥相对。“阅微草堂”是纪晓岚故居书房的名字,也是他书房的“斋号”。当年“阅微草堂”的匾额就是纪晓岚亲笔所书。  相似文献   

15.
书籍与人类及空间的关系是个有意思的主题。爱书人无不希望随时随地都能“看书”——在视线所及之处看得到书。书房里有书不够,客厅、餐厅、厨房、卧室、浴室、储藏室全都得有书。在路上的爱书人,一定会毫不费力地嗅到当地书店的书香。  相似文献   

16.
正1965年,在国外居住了30多年的林语堂回到台湾定居,他自行设计了一座既具东方情调又有西式风味的庭园。林语堂希望书房的窗前有数竿篁竹,夏日则要天高气爽、万里一碧如海……别墅盖好后,林语堂把自己的4000多册藏书全部搬进了书房,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相似文献   

17.
北京,胡同里的前毛家湾1号,曾为林彪故居。如今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在地。 经过原林彪和林立果的房间,走道尽头出现了一间两面环书的老式书房:历史学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谨以此篇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再创女书辉煌─—访女书艺术家王澄溪女士本刊记者陈豫郑初春一日,我来到河南省著名女书专家王澄溪女士的家。一进书房,便被墙上那清秀俊逸的女书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据王女士介绍,江永女书是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乡一带的一种十分独...  相似文献   

19.
雷峥嵘 《湖南文史》2011,(10):66-66
在清理旧书时,偶然从书中发现了一张1967年6月10日为自己恢复名誉的平反书,签发此平反书的是当时邵阳市六岭小学的校长曾素兰。  相似文献   

20.
周晓晶 《收藏家》2013,(2):27-34
文房用具是指书房中所用的物品,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干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代才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品,是伴随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才而才大量出现的,唐宋时期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他们在倾情于诗、书、画的同时,也注重文房器物的品味,把文房用具当作一种玩赏品加以收藏,开创了文房艺术的先河,而且此时文房用具的范畴也逐渐超出了笔、墨、纸、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