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绍兴 《黑龙江史志》2013,(23):367-368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则明显落后于硬实力。为此必须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文化体制、内容和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2.
蒋冀骋 《沧桑》2009,(1):69-70
主张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价值取向,“和谐”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渗透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倡导和谐理念为前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价值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标杆。  相似文献   

3.
李媛媛 《攀登》2007,26(5):87-88
文章围绕"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谐社会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基点;和谐文化建设不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简单重复,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处理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关系中构建和谐文化;只有发展好少数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整个社会才有可能和谐;和谐的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从文化意义上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活力、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公正、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戴琼 《神州》2013,(24):45-4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目标。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有先进的文化,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灵魂,就不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文化因素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文化作为基础,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针对和谐社会和群众文化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基础上的群众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口号,中国重庆市委将这一战略思想与重庆实际结合,在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大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了软实力,大学文化与城市建设三者的关系,指出繁荣重庆大学不仅是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搞好重庆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另外,文章综合分析了重庆目前的大学文化现状,提出了繁荣重庆大学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国民 《神州》2013,(34):18-18
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产品、思想动力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文化活动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政治要求高,因而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策划,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策划势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宁 《神州》2012,(33):30-30
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具有继承性、借鉴性、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具有凝聚导向、保障保护、规范教育等基本功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任晓东 《沧桑》2009,(1):112-113
文化乃民族精神的根本,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新时期,国家在强调增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同时,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现得尤为突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放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乃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诸多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李东轩 《神州》2012,(18):347-347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构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灵魂,人们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对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在目前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实际上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绝不仅仅是文化工作者的事,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马晓明 《丝绸之路》2009,(20):52-54
伊斯兰文化,尤其是《古兰经》,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本文主要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关和谐思想的内容,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自然等方面。这些思想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文化软实力、文化人民性、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诠释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文化人民性的实质和具体表现,指出了文化自信的持久性和基础性;在政治层面指出了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文化人民性和文化自信的现实必要性;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人民性、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措施。从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哲学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张岩 《沧桑》2008,(6):163-164
"和"的思想贯穿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马建武 《攀登》2008,27(3):72-74
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十七大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青海民族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文化和谐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重要推动作用。要针对乡村文化落后的实际,从经济、人才、制度方面统筹城乡文化和谐发展,提升乡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郑云才 《沧桑》2009,(1):108-109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企业和谐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注重创新,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底蕴和根基,两者互为影响、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不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但是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却深深的植根于邓小平理论之中。认真研究邓小平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上,历代的和谐思想由来已久,我国政府2005年年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有其深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并非是理论上的凭空创造,而是从中华法律文化思想宝库中采撷出的思想精华并加以理论创新而来。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