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2年12月,固始县城关砖瓦厂工人在葛藤山工地取土时,发现龙形玉佩、素面小玉佩、料珠各二件及锈蚀的铜器残片等。据我们调查,这些器物出自一座墓葬。龙形玉佩 2件。质地、造型、纹饰相同。表面光洁滑润,呈叶青色,微闪黄,内含不规则的墨色斑点。龙身蜷曲,竖颈昂头,龙爪舒伸,尾部翘起,有跃起腾飞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猪尊的年代、造型和纹饰,并与相关器物进行比较,指出该器为祭祀礼器,体现了原始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3.
受青铜器器物造型制约与局限,人物画像纹饰在圆柱体器物上为上下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圆面形器物上为内外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方柱体器物上则分为独立的画面进行上下分层布局与构图。为了克服器物造型对纹饰画幅的制约与局限,青铜器人物画像纹饰往往在狭小的画幅空间中表达多个绘画主题,或在一个绘画主题中,表达多个相关情节场景,以增加装饰纹样内容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遗留到今天的众多的古代青铜器,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价值,给我们今天以艺术美的享受。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古人长期求索和孕育的产物,因此产生了它的总体特征:造型优美、种类繁多、纹饰富丽、铭文典雅、铸造精巧,等等一系列特点,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器物都是精美瑰丽的。下面从几个侧面简略论述青铜器的主要艺术特色。(一)青铜器中诸如:兕觥、 卣,不同样式的鸟兽尊等器物,不但造型奇特生动,气派雄奇,而且…  相似文献   

5.
鸮卣     
正商代。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造型为两鸮相背而立,圆润敦实,形象生动,纹饰精美。鸮,即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猫头鹰,以"鸮"为题材的青铜器极为少见。器物主体为椭圆形,有盖,盖上有一捉手。器盖与器身字母扣接,工艺精湛细腻。整件器物雄浑大气,凌然威武,然而又不失可爱。山西博物院收藏。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物展览、文物类图书出版中,对古器物纹饰部分进行拓片制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文物传拓实践中,对如何用传拓的手段来表现器物纹饰美感的理论认识。本文的观点是:传拓古器物纹饰,必须要深入把握古器物的纹饰内容和雕(铸)造层次,并通过对墨色浓淡变化的自觉控制,才能达到“传神”地再现古器物纹饰神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赤峰缸瓦窑烧造的辽三彩器在造型和纹饰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选出一些典型器物、常见纹饰加以分析,认为其纹饰有模仿辽代金银器的特点,从中使人们加深对缸瓦窑烧造的辽三彩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6)
正青铜觥,是一种源于兕牛角制作的盛酒器,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式微。器身常呈椭圆形或方形,周身饰以纹饰;有圈足、四足或三足;盖上常为兽首形状,流部用于倒酒,兽首与兽背一体构成觥盖;有些觥的腹内还置有勺。因其流行时间不长,与其他器物相比,出土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和见于著录的青铜觥不到百件。山东地区考古近来半个多世纪发现的东周时期贵族墓葬较多,而西周的贵族墓葬非常少。  相似文献   

9.
两周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商代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文物》1981年第8期)的续篇。凡论及前文时,简称《商玉龙研究》。一、西周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 (一) 西周早期的典型文物一类: 龙形珮(图1),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藏。卧式。阴线刻。直立蘑菇形角。方眼。张口,上唇翘,下唇垂。尖尾扬举。造型、刀法与晚商玉龙相同。唯此龙有一肢及足,为前者仅作龙爪之发展。肢上端有云纹。  相似文献   

10.
陈新冬 《文博》2014,(1):49-51
卣作为盛酒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本文主要从器型、纹饰及铭文三个方面对寜作父乙卣进行论述,对其断代分析并对该器物圈足的夔纹作以辨析,对器铭独特性作以研究讨论,最终表现其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陶是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研究的热点。彩陶以其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而备受中外众多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人物造型陶塑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包括大量仿人体局部造型的器物,如人头形、陶足、陶靴等陶塑。这些器物大量出现在黄河流域沿线,它们造型奇特,或稚拙、或灵巧、或诡异,体现出史前先民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与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7,(3)
<正>一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数量宏富的明清宫廷文物,其具体制作年代的判定,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也是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研究的先决条件。目前学术界的通行做法是,依据制作年代明确,且在纹饰、造型、颜色等方面特征鲜明的器物来进行类比。尽管通过典型器归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旺苍县嘉川镇蔬菜村二社村民在挖房屋地基时发现一批埋藏于地下的银器,旺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消息后将出土器物带回。后经工作人员简单清理,共清理出器物及配件、残片近百件。2015年,广元市博物馆因展陈之故,再次对这批窖藏银器进行清理,最终整理出银锅、银盘、银杯、执壶、汤勺、盏托等完整器物37件(套)。蔬菜村窖藏银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在器型、纹饰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晚唐风格,对研究唐代晚期旺苍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国唐代晚期银器手工业情况,皆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博物馆流散物库中珍藏有一批战国楚玉器,其中有龙形佩饰、璜、璧等。特别是龙形佩饰,制作精细,造型生动,属上等精品。其造型、纹饰风格、加工技艺与湖南澧县新洲一号墓、河南平粮台十六号墓、安徽长丰杨公M8、M9等楚墓中出土的玉器有极为类似之处,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玉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现择其精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博物馆藏有一件铭文为"蜀郡作造羊"铜洗,其造型、纹饰、铭文书体符合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同类器物的特征,是先秦以来西南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物证,为研究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的青铜铸  相似文献   

16.
田湘萍 《大众考古》2023,(10):47-56
<正>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古蜀文明而在原址上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馆藏2976件(套)金沙遗址出土器物,其中包含不少动物造型及纹饰器物,这些动物造型及纹饰,或生动写实,或抽象神秘,为探究古蜀先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发展,青铜艺术品的类别、铸造技术、造型、纹饰纹样、风格、民俗文化等方面研究入手,以其出土实物资料为依据,论证越南青铜文化深受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和外来文化之影响,并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越南的青铜文化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出土的遗存较为丰富,类别也较齐全,而且,所铸造的青铜艺术品璀璨绚烂,并且,许多器物蕴藏着浓厚的越南文化而独具特色,令人喜爱!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器物之造型、纹饰、技术工致殊绝、独树一帜,特征鲜明而成为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一衣带水,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2000多年,这是中国、越南经济交通和文化艺术交流水乳交融的结果,是中越人民世代友谊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刘金成 《东南文化》2012,(2):96-104,132
高安市博物馆藏的两件元代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均出土于江西省高安市一处元代窖藏中。从出土的情况并结合两件荷叶盖罐的造型、纹饰、制作工艺诸方面情况判断,此两件器物应为元代景德镇同一窑场、同一批次制作的产品,但经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在造型、纹饰的描绘等细节上存有一定差异。在鉴定元青花瓷器时,不能仅凭一二点现象断定其真假,而应从造型、纹饰和工艺等方面对器物做全面分析再下定论。  相似文献   

19.
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代表性纹饰之一。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模仿植物萱草的特征,有些与莲荷纹形成组合。本文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对定窑瓷器上的萱草纹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类纹饰的流行年代、对其他窑场的影响及与莲荷纹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以考古类型学来考察一件器物年代,只能划定其使用的上下限,器物流行时间锁定在一段区间之内,无法直接得出确切的数值,铜器上纹饰的断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好比几个数字,各自的约数都会比较多,而它们的公约数则可能只有一两个,这样极大地缩小了取值范围。同理,如果是同墓所出的一组青铜器,种类偏多,各器的纹饰也不尽相同,只要分别用年代明确的标准器来衡量,同时结合器形和纹饰来考虑,虽然每件器的年代都会有游离的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