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按参观顺序,叙述了游览颐和园的经过,描绘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情。我们要通过讲读,让学生感知公园的美丽,把握观察的顺序,体会文章的韵味,临摹课文的章法。一、看图学文,感知美丽这篇课文包括三幅彩图。在教学时,我们要把插图也当作教材,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彩图,从彩图导入课文  相似文献   

2.
周柏丽 《神州》2011,(8S):42-4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言训练有被削弱的严重倾向,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我们对语言文字表达训练进行和探讨,对于“教学相长”或有裨益。现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栗蕙琳 《神州》2012,(10):45-45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课文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提出了“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4.
栗明 《神州》2012,(18):137-13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梁俊红 《神州》2012,(21):98
一、在读中领悟语言的音韵美。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有人豪情满怀,有人郁郁满腹,有人喜悦非常,有人愁绪万丈。作者的这些感情我们首先要通过"读"表现出来。有喜有乐的要读的节奏快一点,语调高昂一点;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金色花》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的嬉戏,体现了对妈妈最挚朴的关心;《纸船》表达了一个离家的游子在泪眼婆婆中对母亲的思念。我们读《金色花》就要读的欢快,读《纸船》就要读的哀婉。不同的课文,在语调、语速上的要求不同。一般的诗词,句子短小,  相似文献   

6.
田曼曼 《神州》2013,(31):100-100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现在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郭艳 《神州》2014,(5):76-76
<正>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开头课文《花钟》,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仔细观察。一、教材分析与定位《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  相似文献   

9.
申岩 《神州》2012,(9):157-158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分析课文,让学生自己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老师只是指导领悟,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理解有偏差,老师就要帮助、纠正;但决不是强硬的将学生拉到教学目标所指定的那个情感上去。  相似文献   

10.
魏建荣 《神州》2012,(16):56-56
做学生时,我对语文教师在学课文之前的作者简介或背景介绍非常感兴趣,想不到在课文之外还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或故事。因此,在学课文之前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现在,身为教师,我明白,学课文之前老师的这些介绍,并不仅仅是为吸引学生,或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对更好地理解课文、领悟中心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背景,在此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等。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背景介绍在课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宋·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却自然成趣。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简笔勾勒出山村那迷人的景色和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腊酒在开春后饮用,虽然显得有些浑浊,但它依然醇厚。更  相似文献   

12.
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宋·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却自然成趣。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简笔勾勒出山村那迷人的景色和农家的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腊酒在开春后饮用,虽然显得有些浑浊,但它依然醇厚。更  相似文献   

13.
中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现在均取自课外,选材标准是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人文内涵和素质教育导向。按修订版大纲和课标精神,现代文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  相似文献   

14.
读《世纪伟人周恩来》,深感但凡伟人,都不把自己看得比群众高贵,而是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中的一员,保持着谦逊和平等的风范。195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周总理因出访需要,到北京市“中国照相馆”照相。当时很多人都在等候拍照,当摄影师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照相的时候,忽然有人叫道“: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那位正准备照相的战士一听,赶忙上前给总理敬礼,并请总理先照。周总理微笑着对他说“:你先照,我等一等没关系!”那位战士在周总理的一再催促下,才照了相。这类小事书中记载很多,无不体现出人民总理时刻把自己当普通人的伟大品格。真诚…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的逝世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世界各国友好人士也痛感失去一位伟大的朋友。《1976年1目9日:东京哭泣》一文追述了当年的日本友人对周总理逝世的哀悼之情。  相似文献   

16.
“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人民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敬爱的领导人发自内心的歌颂。周总理有宽广的胸怀,他胸中装着广大人民;他对新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成长,更时常挂在心中。我从1953年到1963年担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从周总理关注这个杂志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青年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孙明 《纵横》1997,(11)
北京,文津街,解放军305医院。 1974年6月,患膀胱癌晚期的周总理,不得不告别工作了25年的西花厅住进了医院;75年下半年,癌瘤已经在周恩来全身扩散,130斤的体重下降到几十斤,…… 9月4日,周总理阅读了当日的《参考消息》后,在第四版《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一文空白处,用颤抖不止的手十分费力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批示: 请罗青长、家栋,将蔡省三四篇、对四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两字模糊)  相似文献   

18.
黄清素 《神州》2012,(9):270-27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七册第112-114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体会运用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刘晓娜 《神州》2012,(16):115-115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英语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般的孩子都缺少持之以恒去背单词、背书的精神,周围缺少练习英语的环境,又要受到小学英语基础的影响。尤其作为农村地区的教师来说,英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情感培育就是打开师生感情,启动英语学习兴趣的总开关。英语情感培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郝家琳 《文史博览》2014,(11):70-70
宋代名臣寇准在《夜审潘洪》《寇准背靴》等传统戏曲节目中,以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印象中,像寇准这样的清官,应该是两袖清风,生活简朴。不过艺术终归是经过加工的,真实的寇准其实生活非常奢靡,最终因嗜酒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