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把中国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重点考察中国媒体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已经颇具规模的中国国际传播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国际影响力现状,就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传播竞争,在全球化语境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具体对策,提出几点思考。如:细分国际受众市场,加强传播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塑媒介形象,提高媒介公信力;突出中国名人明星在国际传播中的符号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程瑞 《神州》2012,(24):204-204
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但包括媒体产品和销售网络的竞争,而且包括媒体品牌形象力的竞争。而媒体形象广告语便是塑造媒体形象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3.
张曲如 《神州》2014,(9):224-225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硬件、用数字媒介的方法展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它拥有图像设计、图像分析、系统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它给平面广告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元素,使平面广告设计更能满足企业宣传的需求,推动了平面广告的宣传方法,使平面广告设计被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茹 《攀登》2011,30(3):114-116
电视媒体既要服从市场规律,又要服从政府意志,政府控制与市场动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中国电视业的显著特征。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新环境,使中国电视媒体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意识形态宣传机构和市场盈利机构的"双重身份"。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中国电视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星慧 《沧桑》2008,(6):155-156
议程设置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企业抓住媒介这一特点,利用媒介议程设置原理进行新闻策划甚至新闻炒作,起到良好的广告作用。媒介为吸引广告客户迎合企业,虽短期内取得经济效益,却逐渐地丧失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企业遇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生媒体危机。什么是“媒体危机”?“媒体危机”就是突发事件或危机发生后,企业由于不善于引导舆论,让事件被媒体炒作而变得不可收拾,使一个不大的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7.
贾可 《神州》2013,(9):39-40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中,明确定义了"自媒体"一词,即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这就表明进入自媒体时代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人人都可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的显著特征是其交互性和自主性,这使得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度大幅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盼 《神州》2013,(5):20-20
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媒体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刻板印象时有发生,关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存在主体虚位、符号异化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对大众媒体中所建构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媒介-空间辩证法:创意城市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12,27(4):44-48,82
本文采用思辨方法,以作者对现代城市空间的观察,以及"媒介物"和"媒介表征"在城市空间的渗透,作为出发点,探讨媒介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增进有关媒介和城市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文章指出媒介-空间辩证法的知识基础,来自于新兴交叉学科"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然后对媒体的空间性和空间化过程及其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和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交互分类体系;通过借用"媒介的物化"和"物的媒介化"思想,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与创意城市的理论探讨相关联,指出媒介-城市空间辩证法对于创意城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宁 《旅游纵览》2023,(7):182-184
自媒体的兴起,使旅游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自媒体概况分析,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将自媒体融入旅游营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广西旅游在进行自媒体营销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充分发挥自媒体在广西旅游营销中的促进作用,推动广西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爬虫编程抓取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社交媒体数据,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海外华人媒介形象的建构问题。论文认为,在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风行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海外华人媒介形象呈现多元类型,既有在祖(籍)国和住在国"双重"的抗疫防疫形象,也有在祖(籍)国和住在国"双重"的被质疑者乃至被歧视者形象。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中下旬,海外华人在中国曾遭遇严重的负面形象危机,但很快通过政府"稳定器"、主流媒体"把关人"、受众"自净化"等机制实现形象修复。其启示之一是媒介形象修复依赖于"现实社会—媒介—受众"三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启示之二是开放的网络环境,虽然会生成大量夸大信息和不实信息,但同时,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受众,可以通过主动发声以及辩论讨论,消除误会,弥合分歧,激活理性健康的正能量。此次疫情,对于海外华人的网络媒介形象构建,有"危",更有"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动机理论探究旅游体验分享意向的发展过程和影响机理,通过在线社交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均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分享意愿和分享行为产生影响,并且社交媒体信息分享价值和炫耀性消费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旅游企业应采取营销手段鼓励旅游者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旅游体验,增加标志性旅游景观,使分享信息中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得到强化和传播,从而满足旅游者的炫耀性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王倚天 《神州》2011,(4):66-69
大众媒介对当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强大的两大阵营——媒体与影视。不仅代表舆论,还可以左右舆论。由于媒介偏见的存在,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毋庸置疑是被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加工过的。尤其是在外国媒体和影视塑造中国形象的时候,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法国《世界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的分析以及对含有中国元素的、由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解放军在巴黎》(1974)、《的士速递Ⅲ》(2003)、《巴黎我爱你》(2006)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来阐述法国媒体对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被视为通过展现历史、文化、艺术信息来诠释人类文明的知识殿堂,肩负着服务大众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形象的塑造,不但影响自身工作是否顺利实施,更关乎其社会服务使命是否有效履行。博物馆良好形象的树立,除依赖本身的努力以外,离不开大众媒体这一重要媒介,大众媒体已日益成为公众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亦恰好与博物馆形象树立过程中信息推广的要求不谋而合。从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成功的媒体沟通案例可知,博物馆合理地运用媒体、与公众建立沟通的桥梁,可推动媒体和博物馆之间形成互动双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维忠  陈海雷 《攀登》2012,(3):7-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重视媒体的作用、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民族地区领导干部推动工作的助推器,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但在民族地区领导与媒体打交道中,还存在“轻”、“乱”、“梧”、“躲”、“堵”、“瞒”、“推”、“压”、“顶”等现象。因此,民族地区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必须做到善解媒体、善研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借媒体、善管媒体,适应在媒体关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给予媒体更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使党和政府、媒体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好沟通,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张思敏 《神州》2014,(14):266-266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介语境也随之产生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通过结构和制度的改变,以适应受众诉求的变化,从而达到战略转型目的的态势。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的转型对新旧媒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在传播全球化的浪潮中承担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关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利用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并购和重组以及多种创新战略的应用等策略,迅速兴起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经营、新媒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和资本市场的运作。  相似文献   

18.
张贺 《神州》2014,(8):281-281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主体转向大众化,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传播方式越来越趋向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互动,信息内容呈井喷式爆炸,使掌握着传播话语权的电视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媒体生存之道,通过转变传播理念、提升节目品质、促进与网络的融合三种途径继续领跑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陈圆圆 《神州》2012,(27):222-222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相对电视媒体的优点,分析了这些优点对电视媒体的冲击以及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机遇。基于这些影响,电视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网络结合增强电视媒体的相互性与个性化,并丰富电视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将较于纸媒呈现爆炸式发展,媒体环境和格局即将发生巨变.网络媒体的兴盛曾一度引起传统纸质媒体,特别是报纸的恐慌.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称,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有70%左右获取信息的来源不是报纸,而是网络或手机.由此可见,校园内的信息传播已经大幅度的偏向于移动媒体,在全媒体时代来临前,本论文将就调研观察一年半以来云师大的校园媒介使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