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滔滔 《神州》2012,(28):219-219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挑战。作为回应,我国应吾建立起一套网络谣言法律审查标准,在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权利、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使社会免受网络谣言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严昊 《攀登》2020,39(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谣言的界定与规制则是社会治理制度的细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会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网络谣言,在探究其内涵的同时,把网络谣言的治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推进社会治理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攀登》2021,40(2)
网络谣言轻松摆脱了现实的社会身份与地理空间的限制,游走于网络空间的各个场景,促使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发生了重要的断裂和转变。网络谣言呈现出组织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成效。网络谣言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性与动态性,一般来说,网络谣言的发生机理并非线性递延,而是沿着生成、传播、终结的机理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同时,网络谣言始终围绕着关注度、共鸣度、话语度而形成延展动力。因此,网络谣言的治理必须立足于现有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框架,回归制度的本位,形成价值规制、技术规制与法律规制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12,(2):105-125
由上访村长钱云会之死引发的谣言流播,是2011年最重要的社会事件。随着钱案信息的不断披露,本该愈益清晰的真相却因意见领袖的鸡蛋情绪,以及各种政治诉求或经济诉求的推动,反而愈益扑朔迷离。谣言家在生产和传播谣言的同时,借助历史话语对谣言进行了“正义化”包装,将政治谣言提升到“为民请愿”的道德高度,赋予负面的谣言以正面价值,由此生产出一套“正义谣言”的反权力话语。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大众平台,意见领袖的立场和话语是受到民意制约的,而民意的向背,归根结底是由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的。谣言可以理解,也可以宽容,但必须受到理性的制约。保持对谣言的警惕,用理性制约谣言,恰恰是对谣言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巴黎和会期间,中日之间的外交冲突和中国南北政府及各种力量围绕和会展开的争斗催生出众多谣言.它们所制造出来的紧张和压力,既把亲日派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又与真实的外交危机信息一道把国人的心理推向崩溃的边缘.在此信息环境下,梁启超一封平常的电报激起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们使用定量与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谣言,已经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通过建立"小世界"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他们精确追索和呈现出了谣言的源头及其传播形态。然而这种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诸如过分追求因果关系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大数据研究则会通过对总体性、相关关系的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大数据的方法也将给谣言的定性研究,以及在口头性与书写性、语境、信仰等关键问题的思考方面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谣言通常是社会自发的产物,既非故意也非谋划。信息在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会繁衍出谣言。在谣言所构成的这种信息交流中,可以重新找到一切交换的原则,信息流传是因为它有价值。对于谣言的产生有以下认知:孙本文先生认为,谣言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发生变故;二是社会面临危机;三是社会内部结构紊乱;三种现象均表现为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谢晶仁 《攀登》2022,(5):74-78
正确引导网民是突发事件中网络行为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中网民的网络行为失范:传播小道消息、生产垃圾信息、编造脱离社会实际的热点话题等诸多形式,原因在于网民行为认知缺失、价值引导不力、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应抓住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关键环节,破解网民行为治理的瓶颈,激发网民内在活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魏泉 《民俗研究》2016,(3):92-100
无论古今中外,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谣言之所以易于形成并被普遍传播,是因其根植于人性,善于迎合大众的心理、情感和利益诉求,因此谣言研究是涉及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市场学的重要课题。从文体角度出发,聚焦分析网络时代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体",对具有典型表征的"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等常见的网络谣言文章用语作细致深入的考察,可以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辨识谣言,避免其造成危害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并对当下的谣言研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1.
谣言政治学     
远隔重洋发生在日本的核事故,却触发了一场让中国成为国际媒体笑柄的“抢盐”风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在内的多个大城市.以及一些偏远的县城和山区,市面所见的食盐都在几日甚至一日内被抢购一空。群众口耳相传,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辐射泄漏.很快祸延中国,碘片可以预防辐射,而盐中含有碘……  相似文献   

12.
李一聪  李静 《神州》2013,(34):262-262
近期,警方对涉及在网络上造谣、非法炒作、非法网络公关进行了严肃查处、处理。一系列举措使人们又将目光投到网络谣言上。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谣言的制造、传播插上“翅膀”。文章以网络谣言典型事件“抢盐风潮”为切入点,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对网络谣言的形成、危害进行一定分析,分析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机理,并提出抑制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民俗研究》2016,(3):75-84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谣言的泛滥,中国学界对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探究,其中既有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也有民俗学的视角。民俗学视角的最大特色,是将谣言的传播和变异视作一种人类固有的文化现象。西方民俗学界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关注谣言,将之视作传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谣言的类型、语境、传播和变异展开研究,不仅推动了谣言的研究,也促进了传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有关毛泽东的信息历来是民众关心的热点,虽然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家庭等已为群众所熟知,但仍有许多信息并不为一般人所知。部分人利用群众高度关注毛泽东相关信息的心理,制造和传播了多起谣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毛泽东"亿元稿费"谣言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毛泽东"亿元稿费"谣言经历了产生、发酵、扩散、真相大白的过程,其传播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15.
张岩  祝鹏程 《民俗研究》2016,(3):101-107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关于异文化的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这一谣言的生产和下水道的文化象征、社会现实的促动和文艺化的传谣方式密切相关,在谣言的生产过程中,对西方的想象和自我的反思贯穿其中,成为谣言生成的重要动力。这种想象虚构了一个完美的德国形象,并将中国塑造成了好大喜功的"暴发户"形象。这种想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但对我们真正了解西方先进文明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16.
夏柯 《黑龙江史志》2011,(17):69-70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上信息的内容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加强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16,(3):108-118
谣言除了具有众所周知的社会危害,也有协调社会关系的中性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谣言表达愿望、宣泄情绪、分摊恐惧、逃避指责,具有明显的心理抚慰功能。二、谣言是弱者的武器,是他们表达社会抗议的舆论工具。谣言作为公众情绪的下水道,起到发泄社会积怨、反映社会矛盾、借助舆论集体上书的规谏功能。三、谣言具有凝聚价值共同体的社会功能。谣言是集体认可的一种口头传统,这种传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认同感、凝聚力。四、谣言具有娱乐功能,原生娱乐谣言多以取悦听众为目的,虚拟或加工一些趣闻逸事,以纯娱乐为主;次生娱乐谣言往往以讽刺、恶搞既有谣言为目的,通过揶揄和嘲讽,对既有谣言和传谣行为实施打击。谣言处处表现出双刃剑的特征,是一种既令人憎厌,又无法割舍的语言民俗。  相似文献   

18.
刘文江 《民俗研究》2012,(2):136-142
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在人们的口头叙事实践中,其形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被看作是同一种实践性叙事体裁。在口头实践中,人们不仅通过内容的事实判断来相信叙事中的事件,也通过形式的认知来相信它们。传说的中心是一种传统性的确定性话语,而都市传说与谣言则正相反,其中心是非传统的材料。各种实践形式或亚体裁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它们相互构成了一种否定性的、不稳定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民间话语在没有渠道正常表达的时候,谣言就可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一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重新调整,相当数量的利益损失者为了维护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