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近代化历程的再认识──《中西体用之间》读后王法周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年,是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历程中艰难曲折而又意味深长的70年,在此期间,近代中国文化的种种经历,对今天来说,都仍有它极具现代意义的启示价值。关乎此,长期以来的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陈垣先生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教育家,他还编辑了一系列报刊,为学术文化传播做出贡献。早年他主持革命报刊《时事画报》《震旦日报》和医学刊物《医学卫生报》《光华医事卫生杂志》,启迪民智,推动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年他主编故宫档案刊物《掌故丛编》,促成了明清档案的公布;主编《辅仁学志》则提供了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阵地。晚年他也参与了一些刊物的编辑工作。在编辑这些报刊的过程中,陈垣先生秉持“中西会通”“百家争鸣”的理念,注重报刊传播知识、引领风气的社会影响,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互动。陈垣先生的编辑事业,具有与学术研究密切联系的特点,并且体现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更路簿》是以潭门渔民为代表的海南岛东部沿海渔民记录的关于南海更路的航海指南,是研究我国南海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更路簿》不仅可以证明中国渔民是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群体,同时还可以证明集渔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于一身的渔民群体在历史上曾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一直保有密切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研究和调查《更路簿》及其背后人群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理解和处理当前中国渔民在南海频繁遭遇矛盾冲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艳勤 《史学月刊》2007,(7):117-122
何晓明近著《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建构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在诸多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著中,何著所建构的思想谱系脉络最长。该书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开端提早到19世纪中叶,较19世纪末叶说与20世纪初叶说提早了半个世纪,这一论断充分考虑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通的历史以及"中体西用"论的内在发生机制;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推进,有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是"中体西用"论的内在演进,二是从"体用二元"论到"体用不二"论的演化;何著将19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复出"也纳入了视野之内,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求同的趋势和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存异的趋势。总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是以超越文化保守主义、反思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5.
学界关于明清社会冲突的思考,大体以人群、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为叙事主线,而对以地域为单位的社会冲突探讨得较少。本文从嘉庆《宁国府志》修撰中的矛盾着手,发掘县名排序冲突所蕴含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并揭示其背后的区域格局和文化传统。泾县与南陵县在府志中的排序之争,表面上是学者洪亮吉与官员鲁铨之间的理念冲突,实质上反映出宁国府南部丘陵山地与北部平原圩区的社会实力之转换,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域观念之更替,是为皖南社会变迁乃至明清地域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冷东 《岭南文史》2012,(1):49-51
西洋钟表作为世界近代文明与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是清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广州十三行在西洋钟表引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广州钟表业的发展,并在中西钟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变迁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小盈 《黑龙江史志》2013,(21):178-179
鸦片战争之前,在面对中西之间交往的争端与冲突时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一命一抵"的政策。本文拟通过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这部著作,从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政策在清代对外关系中被使用的原因、这一政策带来的争议和影响以及这一政策的冲突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道德的态度往往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或一个流派文化观的重要考察层面。五四前后的文化调和论者提倡道德进化,主张斟酌新旧,调和中西,因革损益,熔铸新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其道德调和论以是否适用于现实需要为取舍原则,不固守体用之别,观念较为开放,不能与传统守旧者等同视之。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卞利教授所著《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整合——论明清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作为《中青年法学文库》之一种,2008年3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12章,计30.5万字,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6,(6)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开放发展的中国,获得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尊重与认同;另一方面,也必然面临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维护国家文化完全带来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更为频繁深入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歪曲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执政的合法性的挑战;民族与宗教文化安全面临着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网络文化的跨时空、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以及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西方价值观对国民的消极影响更趋强烈、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改造更显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11.
《东西史记和合》是最早的东西历史比较年表,它将中西历史置于同一框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并试图将中国历史纳入西方历史。这部年表将中国的循环状历史与西方的线状历史结合在一起。基于线性历史观,中国近代的世界史观念经历了社会进步观、社会进化观、社会发展观三个阶段,《东西史记和合》正是这一发展脉络的起点。从文化交流视角看,晚清世界史观念的萌生是中西文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与繁荣时期。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环境。同时由于唐朝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使佛教得到了空前的传播.达到了中国佛教兴盛与发展的巅峰。当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心的武威,佛教及佛教艺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修寺、建塔、开凿石窟造像之风方兴未艾.留下了众多的寺庙石窟遗址及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13.
"中体西用"是一种以中学为主导,中西兼容的文化结构。它对中学与西学两种不同文化因素进行调试整合,成为甲午战后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学模式,其发展轨道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既是对旧时代的继承,更是新世纪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西会通与近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会通,即会合变通。《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中西会通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出现,则是近代的产物,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旨在寻求两大文明的接合点,重构中国新文化。它与中国近代文化的诞生、成长息息相关,骨肉相连,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对此文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传统礼制文化广泛存在于中原王畿之地,从未随政治更迭而中断,且持续与周边民族文化发生交流、碰撞。西周以来,这种文化交流和冲突碰撞仍未停歇。其中战争作为冲突碰撞的主要形式,显著地反映了中原礼制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战场是战争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西周中期战场遗存的历时性变化则清晰地反映出周王朝外部边疆地带的动态变化,同时边疆地带的变迁又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国际冲突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和影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揭开了国际冲突研究中的文化热.1996年美国学者麦克·摩查在《华盛顿季刊》发表的《文化与国际关系》一文则对90年代以来学术界有关文化与国际关系的五种分析模式进行了总结.1997年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中对文化因素探讨的深入展开.进入21世纪,国际学术界对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国际冲突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在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和影响等专题的研究不断拓展,甚至一些传统的国际关系史课题也开始从文化的视角被重新审视,相关的研究机构、网站、学术研讨会等也日益增多.时至今日,文化与国际冲突的关系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新一轮国际冲突研究中的文化热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编好《福建茶志》是打造福建文化名片的重大工程。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应与开展系列配套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优秀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编纂整理大型文献《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对深化闽台文化融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方志委在全国率先与台湾有关组织联合编纂志书《妈祖文化志》,这是一次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探索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域,实施的措施,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人类航海史上的地位,学人论述颇多,且一致肯定了郑和开创了中西交通史上的新局面,扩大了中西海上交通、海上贸易、海上文化交流的范围,推动了华侨向海外的迁移,促进了南洋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负面影响论及的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目的、其所到之处采取的措施,及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来客观阐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以便我们以史为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从中寻取其有价值的部分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9.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缺乏实效性的根本性原因是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问题没有很好的为学生解答,从而造成了学生不相信、教师不好教的尴尬局面。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问题有如下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政治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冲突、阶级斗争理论与当前中国建构和谐社会之间的冲突、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合理性之间的冲突……等若干方面。勇于直面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科学解答是上好该门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赵文宁 《风景名胜》2021,(7):0021-0022
明清西画东渐背景下的肖像画研究关系着中西的相遇和思想转型,关联着中西间的图像交流、文化对视和借鉴融合,是中国艺术史不可回避的课题。考察中国肖像画艺术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互动,厘清明清时期西画东渐史的发展脉络,可以为如何立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提供有益参考,为世界性的文化艺术交流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