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陈飞 《文献》2002,(3):32-47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俊士科作为唐代的贡举科目,见载于《唐摭言》的有关卷目和《新唐书·选举志》中。与唐代贡举其他科目相考较,俊士一科的史料记载至为疏略,其考试内容、录取标准、及第定品规定、考生来源等均无翔实明确的记载,置废沿革的情况也难以诠定。后世史家在论及俊士科时,或统...  相似文献   

3.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武英殿本与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分别有"永徽二年五月"和"永泰二年五月"两种不同记载。通过考察目前国内外所藏十数种《唐会要》抄本的相关记载,可以确认"永泰二年五月"这一记载准确无误。武英殿本《唐会要》所记,有可能为清四库馆臣对所据底本的删改。  相似文献   

4.
正军器监是唐代的武器生产部门,~((1))在唐代前中期屡置屡废,尤其是开元年间更有北都军器监之设,致使各部史书对其置废时间记载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以还原唐代军器监的置废情况。一中唐之前军器监置废时间关于军器监置废时间的相关记载,《通典》曰:大唐武德初,置军器监。贞观元年,罢军器大监,置少监,后省之,以其地隶少府监,为甲弩坊。开元初,复以其地置军器使。至三年,以使为监,更置少监一员……十一年,悉罢之,复隶少府,为  相似文献   

5.
唐代吏部宏词科考诗、赋和议论等"三篇",与进士科试诗、赋、策论的内容和评判标准十分相似,以致此科及第者几乎均为进士科出身。宏词科考官主要由吏部官员主导,皇帝临时选任尚书省其他五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与吏部侍郎等同考,考官多为进士及第者。唐代宏词科设置之初是吏部为了解决"格限未至"的才能之士迁转问题,后来变为及第进士赖以解决释褐问题的最重要科目。唐后期宏词科考试为"士林华选",从及第进士中"优中选优",释褐校书正字、畿望县尉、两府参军等基层官中的清要官职,或入幕使府,重点培养,"以备将相之任"。其中释褐校书郎者最多,入幕使府者其次,释褐畿县尉最为清显;而释褐人数最少的两府参军者入相率却最高,释褐畿县尉者次之。唐后期及第进士再登宏词科者,其释褐官的品秩高低和职望清浊,往往决定其能否入仕清望官,与其问鼎相位的几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一)唐代雁塔题名与宋人刻石的始末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是唐高宗时所建,唐代社会风习,中进士的人必登雁塔,题名姓于塔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曾有记载,他说: "进士为时所尚久矣……,由此而出者终身为文人,……既捷,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此条原引李肇《国史补》,今查原书失载) "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善书者纪之。他时有将相则朱书之,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 "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乐天时年二十七。" 从上面的记载,可见雁塔题名实为后世进士题名碑之始。  相似文献   

7.
国子监“大成”一职创设于唐代,是朝廷从明经及第者中选取的聪明卓然者,让他们入国子监进修,以便减少守选年限的一批特殊官员。本文力图从唐代国子监大成的选择标准、设置背景,设置时间、以及员额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在大成性质的划定上,本文与其他学者存在分歧,因此另辟一段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此官职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唐代科举制度、教育政策以及官员守选制度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范淑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30-44,108,109
自1945年梅原末治《唐镜大观》著录两面"永徽元年"铜镜以来,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发现多件带有"贞观元年""贞观十六年""永徽元年""上元二年""大和元年"等唐代年号的铜镜。这些铜镜因有明确的纪年,在唐代铜镜艺术研究中曾被作为标准器对待。但这些铜镜在造型、铭文书体、纹饰等方面,皆与唐代铜镜有异,而与宋代铜镜相合。本文对5种8件带有唐代年号的铜镜予以重新考察,认为它们与一般宋代的仿唐镜不同,一是没有铸镜作坊铭或是姓氏铭;二是铜质精良;三是花纹清晰。因此,这8件器物应为宋代铸造的仿唐镜。  相似文献   

9.
金代"前进士"称谓,承袭于唐、辽、宋,影响直至元代。唐代"前进士"是指进士及第后通过吏部关试获得铨选资格,但尚未仕宦于官僚机构的守选进士。辽宋"前进士"比唐代又增加了新内涵,表现出对进士称谓引申出文化特质的尊重与认同。金代"前进士"内涵比之辽宋又出现新的变化,参加科举考试,但未通过殿试获得及第进士身份者以"前进士"自称作为知识身份象征。元代金遗民"前进士"内涵中增加时间维度,特指已经覆灭王朝遗存至新王朝的及第进士。"前进士"内涵于辽、金、元三朝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疆民族政权统治下的文士对自身儒学文化继承人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中日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依据敦煌书及相关献,从唐代前期沙州长官的称谓、六曹机构及官员名称、吏员设置及称谓、官书的钤印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沙州的行政建制问题。认为开元、天宝以前,沙州的行政建制一直都是刺史州(太守郡)建制,而非都督州(郡)建制;又据渊阁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卷70的记载,确认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是在唐代宗的永泰二年(766)五月,而非唐高宗的永徽二年(652)五月。沙州的这一行政建制变动,与同年五月河西节度使西迁沙州有密切关联。这一考定,对正确认识唐代沙州的行政建制演变和相关敦煌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代书判拔萃科仅存在于北宋前期,曾两度置废,但性质有所不同。首次设置于建隆三年,属于吏部科目选,应试者须是有出身、有官者。大中祥符元年,因失去科目选意义而被废。第二次设置于天圣七年,属于制举之一科。景祐元年,因不合皇帝亲试的制科规矩再度被废。宋代书判拔萃科有较为严格的考选制度,曾得到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2.
李铭敬 《文献》2006,(2):171-181
一 《冥报记》为唐朝初年唐临所撰,是一部鼓吹佛教因果报应的"辅教小说".其成书时间史书无载,依书中所录故事,大致可推测为永徽年间(650-655).岑仲勉先生考之为永徽四年(653).《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  相似文献   

13.
正《新唐书·选举志》曰:"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①是说"学馆"为唐代取士两大生源系统之一,其属国家(中央)者主要有"六学"~②和"二馆",~③性质不尽相同,皆有教学和取士职能。"二馆"因其地位特殊、~④生徒"资荫全高",~⑤其意义和影响亦非同寻常。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缺乏等原  相似文献   

14.
一秀才这个称谓,最初在《礼记》、《管子》、《周礼》等书籍中见到。这些书,有人认为是汉代的,有人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钱泳《履园丛话》云:“秀才二字昉于汉。”昉,即“始”之意。据此推想,秀才称谓可能出现于汉或汉以前。当时,秀才二字只是对才学优异者的称谓,而不是读书人的专称,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科目名称。至汉武帝时,诏令地方举荐孝廉和茂材,以供朝廷选录。这里的茂材即秀才,是在东汉以后因避汉光武之讳而改秀才为茂材的。有人依据此说,认为汉代是秀才成为举荐科目的开端;清赵翼却以为“晋世始有秀才之举”。那是依据史籍中出现赫然明确的秀才二字的记载才断言的。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7,(11)
<正>段■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外甥女,永徽二年(651年)病卒。她的墓志中记载:"粤以其年八月壬戌朔廿三日甲申子,窆于昭陵之南原,礼也!"其墓在今礼泉县烟霞镇张家山村北面的山梁上,西北距昭陵5公里。1978年10月至1979年1月,昭陵博物馆发掘了该墓,在墓室西侧出土了由4块青石条、6块青石板围成的石棺床(图一),现收藏于昭陵博物馆。棺床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中,记录了一桩雍正年间学臣俞鸿图收受钱财,贿卖秀才一案。学臣贿卖秀才,明清两朝文献均有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河南学政俞鸿图的包揽贿卖案较为典型。俞鸿图,浙江海盐人,其父亲俞兆晟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进士。俞鸿图本人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进士,旋授翰林院编修。他曾于雍正四年(1726年)任江西乡试副主考,正主考是查嗣庭。这次乡试,因为出题有诋毁皇上之嫌,被言官参奏,正主考查嗣庭被斩,副主考俞鸿图亦受讯问,但得以免罪。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史中一些问题的纠正和补充——唐墓志铭札记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博物馆存藏的唐代墓志铭,约达四百余块,是一项研究唐代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特别是纠正补充两《唐书》、《长安志》等书的记载更显得它的重要。《旧唐书》完成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  相似文献   

18.
唐李恪墓志铭考释与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李恪墓志铭》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于唐高宗永徽四年被杀后,又以国公礼仪埋葬时撰写的,史料价值极高,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本文针对墓志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考释,就李恪被杀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仲民 《清史研究》2020,118(2):92-104
1905年清廷停废科举后,继续保留了之前辅助性的优拔等考试作为善后之策,由此优拔贡考试也变得炙手可热,无形中取代了之前乡会试的作用,吸引了大量考生特别是具有新式出身的人与考。实际上,优拔考试之地位远不如科举未废前的乡会试,而且优拔贡的现实出路也并不好,多数中选者难以得到实缺,这种局面的存在无疑又进一步加剧了晚清以来的官多为患局面,被不少人认为是清朝灭亡的造因。  相似文献   

20.
洛阳红山HM2026是一座未出土纪年材料的唐代墓葬。此墓年代应在710年左右,而非发掘者认为的玄宗至代宗时期。红山HM2026出土了铁牛与生肖俑,使这两类盟器神煞在唐两京地区出现的时间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前,且其中铁牛的发现,还印证了《大唐新语》中的相关记载。透过HM2026的铁牛与生肖俑,可见"四神"之外的盟器神煞在唐代东、西两京的出现时间与流行程度存在一定区别,相对洛阳而言,长安处于更为保守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