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王保顶董仲舒的五德终始学说为刘汉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循环不已的五德终始动性体系也为王莽代汉准备了逻辑基础。东汉建立之后,惩于前汉亡国的教训,对五德终始学说进行改造,使原本用于说明朝代更替、政权嬗变的动性体系变为规定封建...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2016,(6)
天文分野是盛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天地学说,它对中古时期的星占政治以及中国人传统世界观的塑造都有重要影响。然而从宋代开始,不断有士林知识精英分别从分野体系的自身逻辑、地理格局衍变、星宿运行规律等诸多方面对传统分野说加以严厉批判,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否定分野的思潮。至乾嘉以后,随着乾隆帝表明其全盘否定天文分野的立场以及李林松撰《星土释》对分野理论的全面清算,传统分野说最终走到了穷途末路。一方面,自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陷入全面崩溃,数术之学在人们知识信仰体系中的地位下降,这是导致天文分野学说走向末路的内在根源;另一方面,明末清初西方的天文、地理以及测绘学知识传入中国,从而对中土分野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分野说的终结就是在这内外双重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史学月刊》2014,(6)
原始道教兴起于两汉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原始道经信奉者原本提出了一套救世方案劝说最高统治者进行政治改良,在多次进献救世经典均遭拒绝之后便走向民间传道布教,发动民众进行暴力革命。在原始道经信奉者从社会改良到暴力革命的转变过程中,借助的舆论宣传手段就是"五德终始"理论的相生和相胜说。在劝说最高统治者进行政治改良时信奉相生说,而当他们进行暴力革命时,主张的是相胜说。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中的"苍天"之"苍"是蓝色,是水的颜色,象征东汉的水德;而"黄天"象征黄巾农民政权,是土德,表示土胜水。从此以后,相生说与相胜说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在有关朝代更迭问题上各自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思想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4.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刘复生自战国以降,“五德转移”政治学说流行于中原政权。历朝统治者莫不对本朝之“德运”萦萦于心,苦心求索本朝承天应命的合法性,以与“五德转移”的天意相契合。北宋中期以后,“五德转移”说开始发生了根本动摇...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尚五、重德思想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出现了指向个人内在品性的各种德目说.子思首先借用《洪范》五行象数把繁多的德目简化、结构化为仁、义、礼、智、圣为代表的道德五行说.邹衍继其后将五德思想引入社会政治领域,在五行相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巨大的五德终始说.汉代之后,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成为五德说... 相似文献
6.
“大宛汗血天马”出现和流传于史籍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这种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马呢?至今还是个谜。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认为那就是一种经过阉割的马。起先,汉朝人称这种马为善马,在得知它就是一种经过阉割的马之后,仍沿用此称,后来才改称骟马或扇马,“骟”、“扇”、“善”音同而字异。中国早就有对家畜和家禽进行阉割的传统,经过阉割的马又称睬马或乘马,又称礅马或敦马。推而广之,称经过阉割的牛为牿牛或犍牛,骆驼为乘橐佗,羊为羯羊,猪为阉猪,鸡为镦鸡,狗为善狗,猫为净猫。又,驴肯定也有经过阉割的;骡(軁,赢)是驴、马杂交的产物,也是新品种,是不能繁衍后代的。这也是我国古代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7.
永嘉之乱中原流民迁入河陇,北魏太延五年河西士族东迁平城,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具有转移保存中原文化的移民事件。事实并非如此,以移民迁入河陇来说,学者们所热衷于讨论的永嘉移民使中原学术转移保存于河陇说,实际上是对陈寅恪学术观点的误读。陈寅恪先生所论是指文化重心转移而非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之转移。而河西士人东迁平城后,因其境遇很差,对北魏的贡献大打折扣,但河西士族被竭泽式地迁出,却使河陇,特别是河西历史学术发展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8.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党的指导理论、组织纪律、制度、作风、廉政问题等多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性、中国政治传统性、民主革命性和社会主义先进性,为今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理念、原则、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传统性、革命性、社会主义先进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原理性,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过程的复杂性,这在另一层面启示当下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将现代政党语境与历史相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王晓丹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4)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玉石分化”这一论点进行了辨析,从原料、制作技术等方面揭示玉器产生的根源。认为玉器起源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之初,地点最有可能在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核心的东北亚。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化系统中,直接影响与作用于政治的是政治化。北宋政治化是中国传统政治化发展演变的一个历史阶段。在北宋繁荣的学术化与学艺术的促进下,北宋政治化的发展更加成熟,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在北宋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中,可以明显看到北宋政治化对政治所发挥的影响与导向功能。在北宋的政治危机以及北宋败亡中,则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化所具有的缺陷与弊端。北宋政治化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政治化所固有的缺陷,而且在其形成发展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五十年来的日本宋代政治史研究,深受内藤湖南、宫崎市定倡导的“君主独裁政治”论的重大影响。在此引导下,日本的宋代政治史研究不断发展,有关政治的大致框架得到了澄清,但在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仍有改进的必要。今后需要引进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理论和方法,扩大研究领域,跨出制度史研究的框架,并努力发掘新资料和扩大对以往资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推进“谁?何时?什么?怎样搞?”这种政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五代、宋墓葬中的仿木建筑砖雕表现的均为建筑的外观,该形式处于墓葬这一内部空间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何协调仿木建筑的外观与墓室内部空间之间的矛盾?怎样表现仿木建筑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塑造仿木建筑的虚拟空间?这正是本文作者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白石道人诗说》历来被认为是姜夔所作,但姜夔却在《诗说自序》中说此书得自山中"异人"。通过对姜夔及其友人的诗词分析,可知姜夔在淳熙丙午遇见隐士一事为真。《白石道人诗说》有可能是姜夔在他人的诗学思想影响下完成的。这与姜夔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南宋中期诗坛风气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和平建国及收兵权的基础上,宋初统一战略中,和平统一的设想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在战略中广泛实施,并在一些地方大获成功。出现了在武力威胁下不战而降的荆南模式;没有直接的军事威胁,但朝廷做出过明确的归顺要求,最终主动归顺的吴越模式;既没有任何军事威胁,朝廷甚至也没有做出明确的或暗示的归顺要求,自觉纳土的漳泉模式。宋政府英明的统一战略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为国家的统一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分裂时期提供了和平统一的可行性,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18.
完颜昌的对宋态度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 ,主要是由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所决定的。至于他主张将河南陕西之地交还南宋 ,则不仅仅是受宋金战争形势发展变化影响的结果 ,也是金朝内部矛盾以及完颜昌有意交结南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