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子 《风景名胜》2009,(3):56-57
雁荡毛峰又名雁荡云雾茶、雁荡白云茶、俗名雁山茶产于浙江省东清县境内的雁荡山。属烘青绿茶,上等雁荡云雾茶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茶果银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有礼仪、贿赂和赋税三种性质。茶果在人际交往和祭祀神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用银钱代替实际的茶果,于是产生了礼仪性质的茶果银。明朝制度虽然禁止征收茶果银,但贿赂性质的茶果银实际上广泛存在,并造成严重危害。赋税性质的茶果银由礼仪和贿赂性质的茶果银演变而来,到清代成了正规的赋税。  相似文献   

3.
北宋真宗和仁宗时期的茶利中存在着沿边折中虚估和售茶虚估 ,在计算茶利时需加区别。两种虚估的差额即用贴纳来解决。宋代各个时期的茶利构成不同 ,统计茶利时应深入分析。北宋前期官府榷茶利率一般为 1 0 0 %—2 0 0 % ,在茶利的分配中官、商获利较高 ,园户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茶     
李殷旼 《神州》2013,(9):27-27
中国是茶的故乡,至今在中国云、贵、传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是最早采制和引用茶的国家,茶的发展和制作均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茶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曾今深刻影响了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诸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东亚各国的秩序和原有文化。我作为韩国的留学生,我从不喜欢茶到喜欢上茶也经历了一段重新认识茶文化的历程。我从茶中体会中国深邃的茶文化,从茶中体会中国。  相似文献   

6.
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我国西南部。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和应用茶,并经引种驯化使之成为栽培经济植物的国家,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八世纪。唐代陆羽《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茶专著,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金工,闻于鲁周公”川表明茶在我国作为饮料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茶文化的出现与本地亚热带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也是岭南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源于巴蜀地区的竹枝词传到广州地区以后,出现了专门咏茶的广州竹枝词,"广州有女多采茶,采茶之户千万家",正是广州茶业之盛的生动写照。现把记载茶的广州竹枝词进行整理,从中梳理出广州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为地方志研究提供资料的同时,也为开发利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亦苏 《贵阳文史》2010,(3):95-95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茶埠群生成条件具有多样性,茶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主要因素。茶埠群经历了发展、兴盛、衰落阶段,体现出鲜明时代特点。茶埠群以产区茶埠为代表,营茶群体主要有洋行、茶号、茶栈,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矛盾。茶埠群对传统茶埠有延续,也有流转与差异。茶埠群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结果,也是自然地理和经贸地理配置的产物,满足了中国内生性出口需求,推动了世界茶叶市场发展,对中国茶叶经济及地域经济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奉茶之道     
项明 《福建旅游》2004,(9):36-36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往今来,茶与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诗,也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相似文献   

12.
问茶     
闲暇遇菩子,把杯问茶事,不知何所云,戏日;茶可道、非常道;茗可品、非常品水泡红袍,香蕴盈盈,再问,金刚念起,又语:茶、非茶、名茶,茶,名茶,文化也茶有五名:茶、贾、蔹、茗、藓,实乃一也,茶之肇始,起于神农,尝百草,日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此,西汉起、魏晋兴、隋唐盛、宋明普开.  相似文献   

13.
都匀毛尖又名“毛尖茶”、“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首,中国十大名茶第二。产于贵州黔南州的布衣族、苗族、水族地区。都匀市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莽)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的团山、哨脚、大槽、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具的精细化;蒸茶工具甑主要为竹制,更加轻便实用,最大特点是无底或七孔;榨、研技术炉火纯青,因而制茶的榨种类多,磨也更加丰富高效,特别是水磨,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型制茶机器;蒸青片茶有各种造型,造茶工具棬模形状各式各样;包装茶叶的器具甚是精美,不仅灵活运用蒻叶包裹茶叶,而且懂得火烘、焙茶除湿气与密封藏茶。  相似文献   

15.
"蛋茶"     
唐碧 《民俗研究》2000,(3):173-174
以茶待客是中国普遍的风俗。在江苏南部农村中,待客的“茶”却不是用茶叶,而是鸡蛋、红枣等;主要是鸡蛋,称作“蛋茶”。主人烧茶、来客吃茶部有一定的俗规,以下介绍丹阳县农村的风俗。  相似文献   

16.
林之 《风景名胜》2009,(3):32-39
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吃茶?从俗里说,茶是中国人最早的饮料,就如柴米油盐桨醋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不过大凡对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通常产好茶的地方,一定有好山好水,  相似文献   

17.
茶是高洁清雅之物。 生活在云南凤庆新华乡的苗族同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邻居便会从山上采摘来带有露水的茶芽,送给小孩。生的是男孩,就送一芽一叶的鲜茶为厚礼,叶叶都带着露珠,仿佛净水洗涤过一般。生的是女孩,则送一芽两叶的鲜茶,预示着所生的女孩一定会成为苗家人心目中的百灵鸟,有“一家有女百家求”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三道茶是白族古老的千年茶俗,也是亚洲各国茶道中最负盛名的一种。1984年到北京民族化宫举办大理画展时用三道茶招待看画来宾后引起重视;1985年,大理州白剧团与下关宾馆联手,在献茶之间加进歌舞乐对外营业,效益甚佳;逐步被社会各方套用,成为旅游重要内容和重要品牌。1994年8月.在国际茶化研讨会上表演,受到各国专家赞扬而一炮打响;1996年,三道茶《迎客歌》被“中国白族音乐团”到西欧表演而唱响欧洲;此后一直走红,享有较高声誉。受到国内外来宾的一致赞赏。但近几年资质锐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对其化内涵认识不足: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所致。为此。特作如下探讨,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4,(7):34-35
旧时有不少小食品,与茶沾不上边,但是因为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也以"茶"称谓它们,从而产生不少不是茶的"茶"。北方有一种炒面粥叫作"面茶"。《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尤氏洗漱后,与李纨、薛宝钗一起吃"面茶",吃得津津有味。据记载,这种"面茶"制作非常简单,就是把面粉温火炒熟,然后用开水调和,加盐或加糖后拌成稠粥状,就是"面茶"了。  相似文献   

20.
建瓯茶事,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史上,留下了令人惊奇的熠熠光芒。历史上,象福建省建瓯市这样熔茶品(“北苑”龙凤团茶)、茶具(建安“建窑”所烧制的“建盏”)、茶艺(建安“斗茶”习俗)、茶神(凤山茶神张廷晖)、茶业(前丁后蔡詹金圃)以及荟萃众多名家的颂茶诗文和研茶专著于一炉的茶文化发祥地,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