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祥 《文史月刊》2010,(11):44-44
2010年8月,在长治城西护城河东岸发现一块石碑,石碑是青石材质、日文凹刻,高1.6米,宽0.8米,厚0.4米。经专业日语翻译人员翻译,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芷江县文物馆内珍藏着一块长2.07米,宽1.05米,厚0.1米,青石质地而价值非凡的石碑,这是沈从文先生一生第一次为人书丹立碑,并且是他青年时期惟一留世的书法真迹。这块光彩熠熠的石碑无疑是后人研究沈从文先生的书法和早期思想的活档案。整块碑文共641字,正文591字,标题为“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君治贤墓志铭”。石碑落款处刻着“潭阳(今芷江)邓其鉴撰文;渭阳(今凤凰)沈从文书丹;渭阳沈岳焕(沈从文原名)篆额”。立碑时间“民国十年(1921年)岁次,辛酉二月谷旦。”石碑记叙了警备队长段治贤不平凡的人生简历。段治贤,黔阳人,生于光绪五年十…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4,(10)
<正>2012年7月,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麻线村村民发现一通石碑。该碑出土于集丹公路4.3千米处麻线河右岸河滩,东南距千秋墓约456米,西南距西大墓约1149米,是高句丽墓葬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石碑上刻有"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业"、"四时祭祀"、"烟户"等,字体与好太王碑相似,经相关专家研究该石碑的年代为高句丽时期[1]。碑体由整块花岗岩加工而成,呈扁长方形,上窄下宽。碑首呈圭形,右上角有缺损。底部两角呈漫圆形,中间有榫头。石碑残高173、  相似文献   

4.
1987年的文物普查中,我们在巴中县司城乡三村苟氏宗祠的废墟上,发现四通石碑,剥除泥土,洗涤笔划,整个文字清晰可辨。四通石碑,大小相同,每通高2.01米,宽0.97米,楷书约1400余字,四块石碑文字相加,共约5600字左右,均是本族文生苟文光撰书,笔力矫健,刻工精致。该碑远距县城40公里的山乡僻村,能够如此完好无损的保存下  相似文献   

5.
1992年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志>第23篇<科技文化>载有<满蒙文石碑>一目:"满蒙文石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碑址坐落在新丰乡库里屯前.""石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80米."立碑时间为清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日.<县志>认为,"满蒙文石碑,是清初满蒙联姻的有力见证".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6)
<正>2013年,笔者在山东省安丘市留山考察"石墙围子"遗址时,在山顶寻访到碑刻一通,名《铭德记功碑》。碑高1.87米,宽0.76米、厚0.25米,原被埋于地下,近年来始被发现,重立遗址旁。因石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成为遗址内最为完整的珍贵石刻。遗址荒芜已久,故石碑少为外界所知,至今未有深入研究。今试对碑文重加辑录,并对碑文反映的事件及文献史料价值进行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祖碑     
李海云 《民俗研究》2011,(4):273-F0003
乡民大凡有修桥补路立祠修墓之举,往往勒石题名以纪之。论及规模形制.这类石碑自然难与皇家巨制、官家巧构相提并论,其坐落空间亦有庙堂江湖之隔。山旁林间,田边地头.就是民间立碑的所在。这块石碑高约2米,宽约半米.碑文234字.为清朝同治十二年所立。  相似文献   

8.
五礼记碑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上)辛桂未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①,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据对修复后的石碑实测,石碑通高(自石龟呋底面至碑额顶部)12.34米,宽3.04米,厚...  相似文献   

9.
庞国翔 《文史月刊》2008,(11):33-33
东溪镇是个有名的古镇。在镇东綦河西岸的蛇皮滩处,高耸着一块高4-2米,宽1.45米的石碑。碑上“撫我孑遗”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这个“功德碑”,是民国12年(1923)东溪场上的好事者为迎合驻此的“川东边防军陆军第五纵队少将司令长官”曹天全而建。这石碑与曹天全开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玩笑,解放后这玩笑的谜底才被揭开。  相似文献   

10.
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跋语干树德去乐山古城之东隔江一里许的凌云寺中,在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右后侧天王殿外空坝的左前端,矗立着的石碑就是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该碑高约3米、宽约1.5米,为一回首方跃的石碑。碑额为篆文,正文为楷书。因立碑已有五百年,...  相似文献   

11.
<正> 蔚县南百庄镇单堠村石表,树於本村关帝庙院内,当地人称石旗杆。关帝庙对面40米处建有一清代戏楼。寺庙对面建戏楼屡见不鲜,唯独单堠村关帝庙立有石表,这样就使庙、表、楼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 关帝庙、石表、戏楼建于何时,《蔚县志》和《蔚州志》都不曾有记载,村人说法不一。一九九一年八月在加固石表,维修庙院围墙时,发现了《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和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修禅房并创建戏楼碑》两方石碑。其中《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最有参考价值。石碑青石质地,无底座。高1.74米,宽0.72米,厚0.24米。首体相连。  相似文献   

12.
德阳市区北二十公里的罗真观,是唐代敕建的佛寺。这里民间却不称这寺院的本名——大霍山寺院,而是直呼它为“罗真观”。据《罗江县志》记载:这里是罗公远静修庐,为罗江八景之一。李调元罢官归家后,常来此游玩,写了两首关于罗公远故事的诗,后镌刻于石碑之上。由于这块石碑嵌在佛殿的墙上,而且面向内院,所以在十年动乱时,未遭破坏。此碑长2米、宽1米。原诗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光泽县城中心的后街上,立有一块清代盐政管理的“公禁陋规”石碑,碑文记述了光泽民众当年抗争盐业官吏贪财勒索不法行为和争取到食盐供应正常的事件。石碑高约1.5米,宽约70厘米,镌文214个字,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而立。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黑砂图村东南约一公里左右的黄土山梁上,发现了一块石碑———“御赐绥远城将军固山贝子德勒克多尔济墓碑”。将军衙署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历史文物,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绥远城的历史研究,2003年8月将此碑征集到将军衙署博物院。石碑由基石、台座、龟蚨、碑身、碑首五部分组成。通高4.58米(图一)。碑的各个组成部分雕琢精细,用料讲究,除最下一层基石为黑色大理石外,以上四部分均为汉白玉质。基石:由四块长1.89米、厚0.20米的石条砌成1.89×1.89米的方形石基。台座:长1.23米、宽0…  相似文献   

15.
文博简讯     
《文物》1972,(5)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保存着四尊北魏石刻造象和两块石碑:"双丈八碑",龙泉寺志碑。大石象高约6米,小石象高约3米。石象造型优美,雕刻技法纯熟,雕刻的衣纹细  相似文献   

16.
<正>来到西藏林芝的八一镇旅游的人,通常都会直接在垭口下车,跳到4720米的石碑前,手机咔嚓一照,发到朋友圈,表示某年某月某日到过此地。随后上车扬长而去,前往拉萨朝圣。而我们则不同。我们从小道绕上色季拉山,直奔远处山头的塔黄,每当我或者队友疲惫不堪时候,我们就互相鼓励:"看,塔黄就在上面几百米,不远了!"其实是望山走死马,真正  相似文献   

17.
“国殇”为国牺牲也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室里,陈列着一块刻有“国殇”二字的石碑,它用普通的江南麻石雕琢而成。碑通高1.12米,碑身高约0.72米,宽约0.4米,厚约0.19米。碑额上端正中刻着红“十”字标志。碑心隶书“国殇”二个大字,为国民党元老程潜所书。两侧分别刻有“中华民国”、“元年增筑”题款。这块“国殇”碑曾作铺路石铺在汉阳凤凰山的山道上。1991年10月,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退休干部黎柳西先生发现了它。经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联系,该馆作为珍贵文物予以收藏并陈列。这块石碑记录了辛亥革命阳夏战争的…  相似文献   

18.
邓艾墓位于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的北庙乡孤玉山南麓,其墓外表系高2.6米,长宽各7.4米的土堆,边缘用块石垒砌。土堆下是青石修造的石墓,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墓道已垮塌不清。由墓道入内,有并列二石室,各长3米,宽1.4米,高1.8米,两室间隔3米。墓前有一石碑,碑高3.3米,宽1米,其上阴刻国民党第十四行署专员林维干书“魏大将军邓艾之墓”八个大字,并  相似文献   

19.
关城怀古     
晏苏 《丝绸之路》2004,(1):56-58
看到关城,你不由地想到了两个字:职守。关城就是职守。千年百年,巍然矗立着,始终钉牢在那片绿洲上,展示难以磨灭的生命价值。请仰视这座关城吧!一人们是深为这座关城自豪的。在312国道上,你可以看见一面石碑傲然挺立,上面赫然书写着六个大字:天下第一雄关。这石碑有理由倨傲,几百米之外,昂然屹立着雄伟身姿恢弘气象的嘉峪关。有这等景象和气势作背景,再小的石碑,也给你气宇轩昂的感觉。更不必说,十几公里之外,隐约可见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同样也衬托着关城,衬托着石碑了。那座城市,就是以这座关城而命名的。作为古代关城的嘉峪关,作为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20.
<正>在莲池东碑廊北端,有两通石碑,一通是直隶巡抚于成龙撰文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一通是《赞张罗彦诗碑》;在西碑廊北端有三通石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