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以HDI三聚体化学加固材料对纸质文物中字迹保护效果为研究对象,选用纸质档案中常见的墨汁、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纯蓝墨水、红色墨水、铅笔字迹等材料,根据加固前后字迹的颜色变化、扩散现象,以及与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甘油溶液加固材料所做的对比,对HDI三聚体加固纸质文物字迹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依据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性和耐干热老化性能对其耐久性做出综合分析,进而探究HDI三聚体加固材料对字迹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性上,HDI三聚体相比其他加固材料性能更优;在耐久性上,其对墨汁、碳素墨水字迹的保护效果较好,对蓝黑墨水、纯蓝墨水、红色墨水、铅笔字迹的保护效果相对较差。另外,依据字迹材料特点,选取适当质量分数加固溶液方能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因为腐蚀老化等原因,文物所载的文字图案等珍贵信息往往变得模糊,难以辨认。本文系统阐述了文物字迹图案等模糊信息清晰化提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并根据作用机理梳理为光学放大、增强反差、改变光源、改善光路、图像增强、化学反应等。点明了准确深刻理解文物结构工艺、文物材料老化机理和光的运动规律是科学解决清晰化提取文物所载字迹图案等模糊信息的先决因素。  相似文献   

3.
古书画中所记载的文字是了解历史的珍贵资料,对褪色文字进行提取和识别是挖掘和展示历史价值的基础。本工作首次提出基于光谱增强指数与LeNet-5相结合的古书画褪色文字提取与识别方法:利用高光谱成像无损检测、光谱范围广等优点,获取古书画的高光谱数据,分析文字与背景的光谱特征,构建字迹增强指数,实现古书画中褪色文字的增强;构建LeNet-5卷积神经网络,利用手写汉字集进行训练,对密度分割后的字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以清代画家张士保所作《论道图》中部分褪色文字为例进行了验证,文字识别的正确率为70.8%。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提出方法可有效提高古书画褪色文字提取与识别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保护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黑龙江史志》2005,(12):18-19
<正>一、档案保护的技术比较传统纸质档案的保护主要是在防霉、防蛀,对破损的纸张的修裱加固和对扩散字迹的恢复等方面下功夫,或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印等复制工作。而且这些载体只要避开天灾人祸,遵守管理和  相似文献   

5.
文物表面的文字是了解历史的关键信息,对文物表面文字信息的探索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结合流形学习与光谱解混,提出一种新的文物表面字迹增强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流形学习的等距映射方法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图像进行非线性降维,得到信息量最大的灰度图像;其次,分析文字与背景的光谱特征,通过多层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得到字迹丰度图;然后,将二者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字迹增强图像,再与合成真彩色影像进行HSV融合,得到字迹融合影像;最后,为更好地辨认文字,在字迹增强图像上裁剪文字并做形态学变换,得到字迹提取图。以云冈石窟第38窟的一景褪色文字高光谱图像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出文物表面的褪色文字,且较其他增强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水溶液脱酸法是酸化纸张常用的脱酸方法,然而水相脱酸容易导致字迹,特别是水溶性字迹的洇化扩散(或称晕染、跑墨),这种现象一直是学术和行业研究的难点与痛点。本工作研究了纸张的浸润性质和字迹颜料的扩散性质,讨论了不同纸张、字迹颜料在脱酸过程中的防洇化安全性,提出了洇化临界加湿量的概念。研究表明洇化临界加湿量与字迹的溶解性、纸张浸润性直接相关:字迹的水溶性越好、纸张的浸润性越好(k值越大),则字迹越易洇化扩散、临界加湿量越小。雾润脱酸方法具有加湿量精确可调控、雾滴颗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的特点,能够根据纸张浸润性(k值)和字迹材料的溶解性,精确调控脱酸剂用量,使其低于洇化临界加湿量,进而避免字迹洇化现象的发生。研究结果为纸张文献的安全脱酸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方法,为脱酸设备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提取中的实用性,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和微型光谱仪对正德八年诰命中破损的纹理组织、模糊的墨书字迹进行识别。在对诰命的图像信息提取后发现,多光谱的红外光波段对纺织品文物上的墨书字迹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在颜色复杂或肉眼无法识别细微纹理的情况下,结合提取对象的反射光谱,可以较好获取织物颜色和纹理信息,完善和补充纺织品文物的相关信息。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分析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麦新歌曲笔记本,是作者从1941年始用32开日记本记录并抄写的。笔记本的封皮为黑色硬纸壳面。由于战争年代作者长期带在身边,封面磨损较重、册页已松散,纸张也已泛黄,字迹虽已褪色但仍清晰可辨。笔记本的第一页是欧曲目录,按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列,从1936年到1941年共56首歌曲。笔记本中的歌曲多数是麦新自己作词并谱曲,其中部分是由冼星海、吕  相似文献   

9.
<正>1988年秋,武安市南阳邑村发现一处古代钱币窖藏。武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据了解,古钱币是当地兴修水利开挖水池时发现的,距地表约1米深。钱币装在一个陶质容器内(已毁),共约60公斤。出土时多数钱币锈蚀成堆成串,难以分开,铜锈难以剥掉,字迹难以辨认。2003年8月,经过洗刷、去锈,整理出可以辨认的有:  相似文献   

10.
一切文物处于宏观的相对静止状态,而微观的动态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在诸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微观运动使文物产生形态各异的病变,外在表现有金属的腐蚀矿化、木漆器的干裂糟朽、纺织品的粘连腐烂、纸质文物的虫蛀霉变、壁画彩绘的起甲褪色等,历经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以致文物改变原貌、危及寿命,  相似文献   

11.
秦安发现的秦刻铭银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一居民家中发现了两件秦国刻铭银扣。此银扣为在本地收集的旧藏。今予以介绍:银扣呈圆形,表面布满黑褐色锈层,上部突起呈唇状,下部空心呈槽状;大小相同,外径11厘米,内径9厘米,宽1厘米,高1.2厘米。内径壁有阴刻篆铭,字体风格不一致,属两人所刻。第一只字迹浅,刻辞顺时针方向;第二只字迹深,刻辞逆时针方向(照)。两扣分别重153克和177克。  相似文献   

12.
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病害调研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代壁画、文物彩绘上出现的起甲脱落、酥粉、滋生霉菌与低等植物、风化褪色、粘结土锈、肢体断裂等多种导致其自毁的严重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病害进行治理研究,并对部分濒临自毁的文物进行了抢救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4,(3):76-76
文物近几十年来遭受自然损害渐趋明显,纸张酸度增加、颜料染料褪色加剧、石刻风化速度加快、金属腐蚀加速等等,这些都与大气污染有关。污染气体检测方法的研究是为评价和治理文物环境,为研究环境污染因素对文物造成影响提供依据的基础。目前国内外环境检测部门采用的溶液吸收采样法不适宜在博物馆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和对污染气体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尤其  相似文献   

14.
宋常祜墓志铭浅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收藏有宋代墓志一方,全称为“宋故敕赐定州助教常君墓志铭”。汉白玉石质,长53厘米,宽59厘米,厚约9厘米。楷书志25行,满行22字,共计469字:该墓志字迹清晰,一字未损,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失水干缩竹简不仅改变了竹简的形貌,而且字迹无法辨认,不能进行考古释文,极大地影响了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海昏侯墓葬等出土竹简等残片的干缩复形研究实验,对复形前后外形尺寸、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生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浸润后的干缩竹简残片,外形尺寸可恢复到干缩前的98%以上,竹简残片内部干缩变小的空隙结构得到恢复,化学组分无明显变化。运用该技术对干缩竹简进行复形处理,复形后的竹简基本恢复到饱水时的状态,而且对字迹无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柏坡纪念馆的陈列馆内,展出着两张晋察冀边区政府发给谭洪书同志的“献金立功收据”,默默地讲述着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从自己口中节粮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两件收据均为纸质,长14厘米,宽10厘米,白纸已发黄,边缘有些破损,油印的字迹也显模  相似文献   

17.
手迹文物种类纷繁复杂,不同的书写技术、材料、工具以及书写环境条件的一系列变化,不仅丰富了字迹的样式变化,也对复制性临摹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不同于传统宣纸和普通机制纸张上书写的手迹文物,复制时,应根据材质特性,选用对应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还原原件的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将尽。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博楚简的第一批材料,其中收入《孔子诗论》、(纣衣》和(性情论》三种。(U我是这批竹简的最初整理者,对材料比较熟悉,但重新阅读,却恍如隔世。回想当年,我曾多次往返於京沪之间,工作之艰辛难与外人道,聊以自慰者,唯尽心焉而已矣。记得第一遍剪贴(大约在1995年的4—6月间,即从3月领命上海到7月离京赴美之前),还在我的旧家,即我北京蓟门里的寓所,当时所用者只有复印件(很多字迹和编痕都看不清楚),斗室之间,满地碎片,大汗淋漓,难以周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笔住了40多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也被拆除了。在拆除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篇藏匿的清代试卷。卷纸是安徽宣纸,卷面为16开本,卷用小楷书写,字流畅公正,字体结构劲紧,字迹为红色。就书法而论,确实是一篇上好的颜柳书法作品。共8页,每页300余字,全约2300多字,线装成册。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无损纸张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纸质文物的快速脱酸,是近现代纸质文物脱酸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本工作使用等离子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对纸张进行脱酸,且克服了传统溶液浸泡脱酸法带来的纸张皱褶、粘连、褪色等问题。针对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处理时间及次数等因素对纸张脱酸效果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能量密度为4.5~5.5MJ/m3的等离子对酸化纸张进行脱酸(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其pH值从5.0~6.0提高到7.0~8.0;纸张的色度无明显变化;处理后纸张的纵向抗张强度增加10%,且老化后的抗张强度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5%左右。可以认为,等离子脱酸技术应用于各种年代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机制纸,均能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脱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