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荀子的君本论和君民"舟水"关系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国 《史学月刊》2004,(11):14-19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学的传承,但他基于封建政权已经稳固的现实,提出了君民“舟水”关系说。其说弱化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力度,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从而从根本上构筑了儒学君本主义体系。孔孟儒学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则被荀子削去锋芒,塞入君本主义框架中。于是,在牺牲了“民贵君轻”精神的前提下,儒学实现了与封建专制政治的并轨改造,并在理论上为后世封建政治提供了完备而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君臣关系作为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荀子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荀子对君主有智慧和道德上的严格要求,并且认为臣要服从君主的意愿,而不主张唯唯诺诺的绝对忠诚,臣要懂得为臣的艺术,君臣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利与孟子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政治思想家,虽然他们的时代、地域不同,但都处在各自时代社会变革的转折点上,他们的思想都各在东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基雅维利主张性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而不应当使人民憎恨,而孟子则提出"民贵君轻"思想;马基雅维利主张强国以武力与法律,孟子主张德法并重。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二者的政治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华继坤  李双凝 《神州》2012,(27):3-4
荀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名较有影响的逻辑学家。其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正名篇》,名即为现代汉语中的概念,正名即矫正名实关系,取澄清概念之意。文章通过对名的形成,名的划分,如何制名,正名的意义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出名的逻辑意义,这对于我们建构完备的中国逻辑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荀子,对百家争鸣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批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论思想——性恶论和政治思想——隆礼重法,并对后世儒、法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森森 《沧桑》2009,(4):142-143
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作为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荀子养成教育方法是对“重知识、轻行为”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崭新教育理念。面对历史的跨越和时代的变迁,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仍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素质教育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是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叶娟 《丝绸之路》2012,(24):72-74
在战国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荀子不仅继承了孔子、孟子的思想,还在融合诸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教育思想的新观点,实现了理论创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究荀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粹内容,对我们道德教育思想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荀子提出“礼三本”学说,将礼的内容置于天人、父子、君臣这三对基本关系之上,为每个人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关系中找到了特定的位置以及相互联系的桥梁;他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界定,提出人性恶,为人以礼克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对社会组成的深入认识,对人“群”、“分”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论证为礼是有差别的和谐这一内涵奠定了存在基础,完成了儒家“克己复礼”的内在逻辑演化。儒家礼学思想由此成为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体系。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荀子在论述其礼学思想的过程中深入阐述了他关于人类文明形成、历史发展的动力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虽不以孝道而著名,但其从性恶的人性基础出发,把孝道思想纳入礼的道德范畴和法的制度范畴,形成了以礼法论为核心的孝道思想体系,这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健 《沧桑》2009,(3):132-133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在先秦诸子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隆礼重法”思想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对其思想本身内涵的分析、探索,尝试揭示这一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清代京师(北京)内城商铺为切入点,就旗民关系的变化作了考察。清朝定鼎北京之初,实行旗民分治两元体制,强迫民人迁出内城,但是却无法阻碍其重新进入。文章第一部分,考察内城商铺的发展。嘉、道以降,以三项制度(编查什家户、铺保制度、户口调查)的实施为标志,表明清政府完全接受民人定居内城的事实。第二部分,以契书为基本史料,从商铺的分工、商铺的转手、商人的构成等方面,就内城商铺与商人群体作了考察。指出京城经商人群的最大特点,是包括旗、民两个部分。旗人经商,并与民人频繁互动,密切了彼此关系,促进了旗民分治制度的瓦解。  相似文献   

12.
冯兵 《东南文化》2007,(6):61-66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社会道德教育思想的立论依据,“礼”、“法”、“乐”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而义利统一、礼乐一体、明刑弼教则是基本的实施途径。荀子的社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观念及方法论原则上均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怀香 《神州》2013,(32):3-3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其《赋》篇对后来赋的影响也较大。此文就荀子作赋史料记载和荀子《赋》篇流传中的差异,从而理解荀卿怎样失志而作赋,以及汉代学者引用荀卿《赋》的内容和后人引用荀卿《赋》内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李景凤 《神州》2011,(11):10+23
叶适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叶适的思想以功利主义为核心,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他思想的理论基础,强调"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政治上倡导以民为本,强调重势分权。在经济上倡导实行宽民政策,强调以利与人,主张本末并兴。叶适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性,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对传统思想的创新,对现实思想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李景凤 《神州》2011,(6):10-10,23
叶适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叶适的思想以功利主义为核心,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他思想的理论基础,强调"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政治上倡导以民为本,强调重势分权。在经济上倡导实行宽民政策,强调以利与人,主张本末并兴。叶适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性,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对传统思想的创新,对现实思想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符为平 《沧桑》2008,(3):142-144
荀子虽是儒学的最后一位顶尖级大师,但他在儒学的地位一直不高,尤其是他的天人相分思想更是不被人所推崇,人们提到荀子似乎只记得他的性恶论。对他的天人相分思想,应该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磊 《神州》2012,(27):8-8
《吕氏春秋》是先秦一部重要的著作,吸收了先秦各家的政治思想之精华。其中有大量关于治国之道的论述,特别是关于统治者自身道德修养的论述十分完备,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惠栋荀学思想刍议--以《荀子微言》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栋是乾嘉汉学吴派宗主,经学熟洽,著述等身.《荀子微言》是他的一部重要荀学著作,也是汉学家专治《荀子》的肇始之作.惠栋节选《荀子》篇章,作案语阐述微言.他以《易》理解《荀》义,以"绘事后素"释"礼后",由"尊儒"论重"师法",由辨"危、微、精、一"以驳程朱,均透露出松崖的学术旨趣,体现了《荀子微言》真正"微言"之所在.在《松崖笔记》、《九矅斋笔记》、《易微言》、《九经古义》等著作中,惠栋多处论及《荀子》,反映其"尊荀"思想.在清代中叶的荀学复兴运动中,惠栋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9.
刘朋 《沧桑》2009,(1):146-147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伦理家,虽然其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但其思想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特别是他的“义分则和”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贯之道是"分"的思想."分"的要义是如其分而治理.普遍的"区分"或"分"的方法论,是荀子思想中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方面.分治的理念体现了荀子对伦理-政治融合关系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由人而政,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荀子学说彰显了正名与尚学等儒家传统的主旨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