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娜 《神州》2007,(12)
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的囚禁生涯。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将军人生"大起大落"的转折点。国难当头,他用枪扣押了"上司",逼其抗日;又抱着牺牲自我的精神,经受了遥遥无期的"管束",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赵一荻向董夫人诉隐衷 张学良自1946年冬天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以后,便进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状态。 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和赵一荻整整生活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  相似文献   

3.
在“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70年之时,在张学良侄女张间蘅、张间芝的努力下,《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温泉幽禁岁月》一书悄然面世。书中首次发表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被幽禁时期的照片,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那个寂寞而孤苦的张学良也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许多人眼里,大伯大妈是曾经的风云人物,但面对人生起伏、荣辱烟云,他们都坦然处之。我希望通过这些真实记录,让大家知道,像大伯这样一个爱国人物,他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关心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今年3月,由香港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张间蘅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大伯张学良,仍难掩激动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张闾实,张作霖与寿夫人亲孙、张学良六弟张学浚之子,纪实著作《漫长归乡路》一书的作者。——编者2000年6月22日,大妈(赵一荻——编者注去世了,享年88岁。大爷张学良握着大妈的手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5.
自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开始写日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1990年底。他的日记大多短小简练,但在短短几十字中,却记了抱负,抒了愁绪,写了愤懑,谈了感激,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着这位昔日少帅山中度过的凄苦岁月,激赏他于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夫妻情因为三个孩子都在英国留学,1936年5月于凤至赴英探视,所以西安事变发生时,她远在欧洲。赵一荻虽在西安,却也未随张学良一同送蒋回南京。知道张学良到南京后凶多吉少,身在西安的赵一荻多方请求,在半个月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默许,于1937年的1月13日,在戴笠的陪同下来到张学良的身边探望。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在病逝前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口述历史中,既谈了一生中在军事、政治等重大问题上的所历所闻,同时对他人生中的几位传奇女性从不讳言。他坦荡地表示:“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正所谓:“惟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张学良的漫长人生中,身边的异性追求者当然不仅是于凤至和赵一荻。张学良引为至友、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人,她就是30年代的江南名媛蒋士云女士。  相似文献   

7.
丛度 《文史精华》2001,(12):53-55
迟来的婚礼 1964年7月4日,台北杭州路的一位美国人的别墅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秘密婚礼。新郎是年已64岁的张学良,新娘是51岁的赵四小姐赵一荻。这是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30年以后,终于在法律上得到承认的一天!虽然赵一荻多年来甘苦备尝地情愿她的青春尽付少帅,并非为了求得一个早该属于她的妻子名分,可是,这一迟来的婚礼,对于她来说,委实太不容易了!赵四小姐难免痛洒一掬辛酸泪。 张学良于1926年与赵四小姐认识。当时赵四小姐14岁.她虽生活在豪门世家,却不染骄奢淫逸之气。她才思敏捷,清高自重,从不为…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谜团和传奇色彩。2001年10月,张学良辞世后,其口述历史又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更使张学良的传奇人生谜上加谜。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民间传闻颇多,有说他生前已将口述材料存于美国某大学、某图书馆、或某保险公司的;也有传闻说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辞世20年后才准将其口述材料公诸于世的;还有传言说他的口述材料至今尚未公开的。近期,有幸拜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民国史专家陈红民先生所著《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张学良、赵一荻文件与口述历史”》一文(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四期),才初步了解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人的眼中,张学良、赵一荻,这曾经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一生始终被人“前呼后拥”着:早年是众多的部下,晚年是各种访客和媒体,在台湾则是一群甩都甩不掉的“跟班”……而在侄女张闾蘅的心目中,他们的生命里,却有另一种的繁华与黯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1999年,前往夏威夷拜访张学良将军,备下礼品自是不必说了。行前,在辽宁电视台高广志台长的主持下,对致送的礼品颇是认真地研究了几回,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送给张学良的是一尊长寿星,为赵一荻准备的是耶稣蒙难玉雕。为了体现家乡的特点,电视台的承办人员专程趋车赶到久负盛名的岫岩玉产地,请人精心设计和雕刻了玉器。而我捎去的礼物,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11.
5月28日,爱国名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喜过百岁生日,他的夫人赵一荻也在同日度过88岁生日。 历经百年风云,张学良将军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6月1日致电张学良先生并赠送花篮,祝贺张先生百年华诞。江泽民在亲笔签名的贺电中说:“欣逢先生百年华诞,特致电深表贺忱!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所景仰铭记。先生之爱国精神,更将发扬光大。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张学良将军百岁祝寿活动相继在美国夏威夷、我国北京及沈阳3地隆重举行。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最具传奇的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座城市。这个人就是两年前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第一次是1991年6月10日。那一次张学良也是在中午时分飞抵这里,所不同的是,前一次他的到来曾在这座美国西部城市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那次轰动与其说是因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少帅首度露面、前来美国探亲访友,不如说少帅那次来此有转道赴中国大陆的打算。所以,众多海外媒介都云集旧金山,准备在一瞻少帅风彩的同时,也渴望…  相似文献   

13.
我的姑姑和我的爸妈,对孩子的教育,与众不同。一、功夫在课外姑姑的孩子叫婷婷,是我的姐姐。前年考入复旦大学,今年又要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学习。她临行前,到我家玩。见了我,劈头一句话是:“彬彬,你太胖了!必须每天跑一千米,并做一小时的家务,减减肥!”“每天跑一千米?”天啊,我可做不到!不过听说她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开始时,是姑父每天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为众所周知。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特别是建国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怀念,至今仍鲜为人知。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道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却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5.
我的姑父张季鸾是新记《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总主笔。小时候,我在姑父家住过,对他有些模糊的印象。我20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了《大公报》。我在《大公报》开始记者生涯的最初一两年,正是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文史精华》2003,(11):17-20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周恩来不但在张学良被蒋囚浙江奉化之初,就通过可以进雪窦山的东北著名人士莫德惠、何柱国等人给张学良捎过信件,而且张学良在台羁押期间仍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西村成雄先生所著《张学良》一书,1996年5月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该书是西村先生20多年来潜心研究张学良、东北地方史、中国政治史的成果。书中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作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将张学良思想深处的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爱家、爱国联...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然而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将张学良囚禁于南京,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又被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漫漫的幽禁岁月。张治中是在张学良1928年“易帜”后才和他相识,并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西安事变”后,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和义气,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尽管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住处远离民居,警备森严,外人极少能与之接触,但张治中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去见一见张学良。在1936年至1947年的10年中,张治中曾三次访晤张学良,并与之长谈。这对张学良是莫大的安慰。第一次访问是…  相似文献   

19.
简评张学良送蒋返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十四天后,张学良得到蒋介石口头表示的以“人格担保”停止内战准备抗日后,迅速做出送蒋返宁的释蒋行动,令周恩来、杨虎城等感到意外。对于张学良的这一决定,史学界有颇多说法,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遗憾的结尾”和“心血来潮”,是“匆忙之举”,是“忠君义气”。还有论者以蒋介石回南京后背信弃义造成的西安局势紧张,来全盘否定张学良的送蒋返宁之行,似乎杀死蒋介石便会解除南京对西安的压力,凡此种种。本文认为,张学良送蒋返宁是明大义、识时务、舍小我、顾大局的明智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张学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