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状”之一,就是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上书的三十万言书。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多次走访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在谈话中了解到他和杨尚昆的交往长达半个多世纪。 何廷一是杨尚昆的老部下。933年8月5日,何廷一在江西宁都加入少共国际师,隶属红五军团建射,不久归红三军团指挥,军团长彭惠怀,政委便是杨尚昆。 何廷一真正和杨尚昆相识,是  相似文献   

3.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状”之一,就是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上书的三十万言书。  相似文献   

4.
张天义20来岁,细高个儿。他15岁那年,在河南老家参加了李先念的部队,随部队到了延安。他说,我的顶头上司是胡乔木、冯文彬。他们在中央开会回来告诉我们:“毛主席讲了,目前怎么办?一个是跑,一个是饿死,一个是自己动手大生产,三条由大家挑。”挑的结果是大生产,自己养活自己。我被编在中央办公厅,每人发一个镢头,当官的和当兵的全一样,有种谷子的,有种菜的,纺棉织布,干什么的都有。我们办公厅在枣园种菜,见效快。时间不长就吃上了。粮食也多起来,吃不了。大白面馒头随便吃,几个人围着一大盆菜,蹲着一块吃。一次毛泽东走…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有一种人见人爱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像马六甲海峡的水,滋润着南洋这个美丽的岛国。又因为它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去西来的航海要道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了远洋商船的驿站。  相似文献   

6.
胡绳是我最敬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1982年后,我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那时,我们是一群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对胡绳的大名是熟知的。中央任命他来当党史研究室的主任,大家自然想快些一睹风采。可是得见其面时,才知道他是个胖胖的和蔼的老头。当时,我们一般尊称他胡绳主任,有时也不惮冒昧叫他老胡。他总是慈祥地笑着作答。得知胡绳大名,是由读他的书开始的。记得在做知青的时候,就读过他的《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一书。但那时患的是“缺书饥渴症”,有书就抓住读,所以印象不深。进大学读了历史系之后,这本书才真正引起我的敬佩。  相似文献   

7.
文革十年浩劫,席卷中国,城乡皆不能幸免。在河北农村,同样发生了一幕幕荒诞离奇、人性扭曲、残酪恶劣的人间闹剧、丑剧,《一个农村孩子眼中的文革》的作者,当时只有十几岁,他回忆了当年亲身经历:无知而狂热的中小学生红卫兵造反批老师、斗“黑帮”、“文攻武卫”,农民斗“走资派”,大搞冤假错案、滥施酷刑等等情况,惨痛的历史教训,后世可鉴。  相似文献   

8.
萧克  薄复礼  张国琦 《纵横》2009,(4):55-59
在瑞士人勃沙特一生当中,有20多年的时光是在中国度过的,而其中18个月的特殊经历给他终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1922年,作为一名传教士,25岁的勃沙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很快他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薄复礼。不久之后,薄复礼辗转来到当时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1934年秋天,薄复札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成为了红军的一名俘虏。此后,薄复礼跟随这支部队,走过了18个月的漫漫征途。薄复礼被红军释放之后,根据这一段经历撰写了一部回忆录,  相似文献   

9.
正俞平伯(1900~1990)祖籍浙江德清,1900年1月8日生于苏州马医科巷曲园春在堂。乳名僧宝。其曾祖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章太炎的老师、主持诂经精舍(清代嘉庆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浙江杭州府治孤山之阳)31年之久。因此平伯自幼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1915年俞平伯从苏州平江中学肄业半年即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从此离开了家乡苏州。在北大期间他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5月他的第一首新诗《春水》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一起刊登在《新  相似文献   

10.
英国人庄士敦有一本奇特的书——《紫禁城的黄昏》。他从1898年那场由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写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但核心目的只为记录其中13年“紫禁城的黄昏时期”——始于中华民国建立的1912年初,终于1924年11月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  相似文献   

11.
12.
亦斌 《文史博览》2008,(4):43-45
大萝卜,产量高,耐储藏,是山东省胶东一带农户冬春两季的主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瓜菜代"萝卜当饭:萝卜汤、萝卜丝、清水煮萝卜,一天三顿不换样,吃得人面黄肌瘦、浑身乏力。直到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一闻到萝卜丝的青腥味就恶心。  相似文献   

13.
如果贾拓夫还活着,今年整整100岁。他曾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是红军落脚陕北的“引路人”,多次被毛泽东誉为“党内贾宝玉”,“陕北的才子”;他不到16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到37岁担任了西安市委书记兼西安市市长;他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40年,却在54岁的壮年时期,不幸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薛洁 《民俗研究》2007,(2):259-264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作者是美国民俗学家R.D.詹姆森(R.D.Jame- son1895—1959)。该书原名《中国民俗学三讲》,由中国华北协和华语学校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出版,中国北平三友书社1932年印行。时隔63年,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将此书荐励田小杭、闫萍同志译成中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5.
1966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家里和父亲、弟弟一起擦锅子,猛然听见外面马路上锣鼓喧天,喊声大振。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立即拿着锅子跑出去看,只见马路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一长串游行队伍,游行者均是大中学生,他们臂缠红袖章,高擎“交大反到底”、“红三司”、“红革会”之类的大旗,狂呼滥喊着所谓的“革命”口号。  相似文献   

16.
拍三江湿地,与我儿时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我的家住在松花江边,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荒原。每年春季我跟着母亲扛着锹、镐去当地人称"北大坝"的地方,找一块高岗开荒,种一点杂粮,以解决口粮不足。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泡泽密布,河流纵横,我和小伙伴夏天常在河里捞鱼摸虾,和鸟儿一起在大自然中嬉戏。长大以后,我对摄影出奇地感兴趣。最初,是想拍一组以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共和国把神圣而特殊的使命交给了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于是,我们的人生从秦城真正开始……———摘自《秦城战友通讯录》1978年4月17日18时,年轻漂亮的20岁女兵李红站在哨位上,她惊讶地发现,她和同样年轻的战友看管的人犯仍然风韵犹存。22年后,已经42岁的李红,仍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江青的情景:一袭长袖的黑色布拉吉,优雅的背影,浓密的黑发,高傲的神情,白皙的脸庞......2001年3月下旬,李红拿出尘封了22年的已经发黄的日记,开启封闭了20年的话匣子,道出了一个普通人眼中的江青。“江青也是一个女人”1978年3月22日,为了配合…  相似文献   

18.
1973年春天,中美双方经过多次秘密接触之后,最后商定双方在美国纽约和中国北京互设联络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作为中国第一任驻美联络处的主任,于这年3月离开法国巴黎,奉命来到美国东部城市纽约。  相似文献   

19.
1932年春天,我由他处解往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关押,这是新开办不久的监狱,没有旧制监狱以及改良了的所谓模范监狱的腐败习气,直属于军政部军法司,看守多数是军队出身的,科室人员则有一部分是文职,全监分成三科二所,其中一所是教诲所。  相似文献   

20.
法国人眼中的下一个“拿破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法国人预测,萨尔科奇将击败美女对手罗雅尔,成为下任总统他曾被视为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如今却被看成是希拉克时代的终结者。许多法国人认为,他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也有人将他比作拿破仑,因为他像拿破仑那样野心勃勃、与众不同。他就是法国人民联盟运动主席尼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