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外庐先生治史的特点 ,是把研究社会的一般构成视为研究历史的先决条件 ,亦即基础条件。他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都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基础上 ,他是把社会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熔为一炉的有代表性的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的治史道路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 ,他在这方面的自觉性和杰出贡献 ,也使他成为有代表性的、杰出的史学家。继承侯外庐先生的学术遗产 ,推进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 ,是 2 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侯外庐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突出的贡献,正如白寿彝师指出的:“这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是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它反映了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外庐同志的著作是这个阶段的标志。”①侯外庐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是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的内在条件,这里,我想就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意识内涵的界定与思考——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研究徐松巍中国古代史学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家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上,对于史学自身如何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进步之系统、深刻和自觉的认识。这种认识非但是中国古代史家为适应和推动史学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对自...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不仅体现在他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中国史学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体系,还在于他首先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历史研究,为后人作了示范。对于后者,一些论著虽然提及,但论述尚欠充分。笔者认为,仅就李大钊对中国古史的研究而言,至少有三方面:即对远古为“黄金时代”说的批判,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和对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为与其同时代的史家所不及,对创立科学的中…  相似文献   

5.
史论作为一种历史认识形式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最能体现史家的历史认识特色。汉晋之间的史论在史学与时代的双向互动中,从形式、内容、史论主题和评论风格都有重要发展,在中国古代史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也体现了此间史家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左玉河 《历史研究》2022,(2):4-21+21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史坛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引起众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关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看法或评论,虽角度不一、看法各异,却可看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所持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更可以从中一窥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整体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属性与史学观念的价值取向是霍布斯鲍姆新社会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构筑了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部分。就融合其社会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一体的史学理论与实践来说,他关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邃见解,体现了其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史学观念价值。通过细致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厘定其整体社会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史学价值目标和学科特性。这种整体社会史的理论架构就是借助结构模式与综合分析,构筑整体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进入高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唯物史观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个现象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民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得以不断扩大学术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在《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长春出版社,2016年)出版发行之际,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共同主办的"侯外庐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16年6月18日在西安召开。30余位学者围绕侯外庐史学理论建设的特色和价值、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逻辑学思想史研究、治学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当代中国史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要加强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并列的社会史研究,强调以整体视角来拓展与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这既蕴涵着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支配,又有着与外在的社会现实相契合的时代机遇。在此发展背景下,一些国史学者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实证,致力于地方、社会层面的微观研究,重视地方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取径民间,以区域或地方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在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总体史的样态。因此,很有必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以社会史为视角检讨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开拓与进展,从而推动社会史这一新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历史是历史研究与教学的新领域,它是指从各种可能的规模甚至宇宙的规模来探究一切事物的历史。大历史也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它与世界史存在关联,也是对传统史学的一种补充。大历史探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心灵和社会需求,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issue which I wish to address in this paper is the widespread tendency in Anglophone philosophy to insist on a separati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or intellectual history. This separation reflects an anxiety on the part of philosophers lest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philosophy will be dissolved into something else in the hands of historians. And it is borne of a fundamental tension between those who think of philosophy's past as a source of ideas and arguments of interest to the present, and those who hold that the philosophy of the past should be studied on its own terms, in relation to its immediate context,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present. The challenge, then, is to re-historicise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to keep the philosophers onside.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2 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 2 0世纪出现 ,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 0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分析框架 ,提出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交流的有意义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学术界的现代化分析理论关注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坚持依附论和世界体系分析的学者认为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体系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关键。工业历史学者注重具体历史过程的分析。 80年代后 ,全球史观的世界历史研究根据不同的生态史。这些研究各有突破和不足 ,但都对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对历史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这就是究竟如何避免各种片面和局限,构建科学和系统的世界历史阐释体系。这一时代要求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和演变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它通过深入揭示生产力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历史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支持,并且为当代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研究和编纂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7.
乔尔.科特金的《全球城市史》是一部通史性质的世界城市史著作,该书具有显著的理论色彩,对于城市的本质要素、城市发展的阶段与规律等问题提出明确认识,其特点还集中体现在对于世界城市史研究所持有的全球史视角。该书对于宏观研究与理论研究的重视,值得在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加以倡导。中国城市史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应积极拓宽和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学术领域,积极开展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资产之一。在世界史研究和编纂过程中,应当通过对通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发扬,赋予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学优秀传统和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张瑞龙 《史学月刊》2004,(6):95-102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史学是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出现的,这时史注附属于经注;伴随着史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史注也逐渐打破此前经注研究范式,探索适合史学这门学科本身特点的研究范式;裴注正是对这些探索成果的吸收和总结,并继承了经注研究范式的优长之处;裴注对后世的史注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近代获得了新生,它的出现标志着史注研究范式的确立;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反过来又影响了其所脱胎的经注研究范式。仔细研究二者关系的变化,就会发现其与学术史上经史关系的变化有着某种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