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江池西村位于西安东南离城约十里东西向的芙蓉原上。1956年10月初,前进农业社在村东南约六十米的土崖下挖修猪圈的土洞时发现了古墓,听说洞口恰好挖到墓室门的中间,为给牲畜筑槽,拆除了墓的封门砖,但在墓的甬道口发现陶俑后,  相似文献   

2.
唐代铁钱在史籍中记载十分零散,学界也很少有人对它予以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唐代铁钱出土,为研究唐代铁钱提供了可能。从地域来看,唐代铁钱可分为江淮铁钱和北方铁钱。大致而言,唐前期高宗、武则天到“安史之乱”前,江淮地区是铁钱的渊薮。它与“恶钱”相伴生,多为民间私铸。大量的铁钱由江淮经两京流向全国各地。“安史之乱”后,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在魏博、淄青、河东、幽州等诸镇铁钱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们是在“钱荒”和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情况下出现的地方货币,表现出与前期民间私铸的江淮铁钱不同的特点。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唐代铁钱的形制、图文、比价及其历史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安出土北宋铁钱党顺民1993年2月24日下午,路经西安北顺城巷,发现一废品店收购有1900余公斤铁钱,经与店主商谈,捡选铁钱88.5斤。经清理,多为北宋时期陕西钱监铸的大铁钱,只有二枚“宣和通宝”背“陕”小平钱(见图)。年号钱包括由宋仁宗庆历年间铸...  相似文献   

5.
翟春玲  翟荣  贾晓燕 《文博》2002,(5):7-12
去年下半年,西安电子城开发公司基建工地在挖地基时,用推土机推出一批元代文物,后由西安市文物管理部门征集。据调查,这里原来是一个元代墓葬,因现场破坏严重,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摆放的位置与组合情况,已不可知,出土的文物有陶俑(包括男俑、女俑、马俑)、动物模型、驷马车、器具等56件,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阶段。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的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建筑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王长启  高曼 《文博》2000,(4):44-47,,53,
近几年,在西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件舍利棺廓,有石、陶、银、铜等不同质地。现将其中三件介绍如下: 一、银鎏金舍利相 1971年夏,西安市东郊秦川机械厂基建施工中,在距地面80厘米的长方形坑内发现砖砌的长45、宽32、深42厘米的舍利石廓一具,石廓内置一银鎏金舍利棺,棺内有舍利料瓶,瓶内置舍利。 石廓长方,台阶形座。一端大一端略小,有盖,盖为拱形。盖上及四周线刻缠枝纹,前后左右分别刻凤鸟、玄武、青龙、白虎。台阶座一周刻莲花纹饰,但由于年久风蚀,特别是盖面损蚀漫患严重。 银鎏金舍利棺,盖为长顶形,棺体近长方…  相似文献   

8.
1989年7月西安市东郊堡子村附近西北电力建设总厂唐墓中出土一枚仿东罗马金币,径2.15厘米重2克、单面纹饰冲压而成。面为帝王半身像,头微左转,戴圆形冠、脑后有冠缨飘带,身着铠甲外罩战袍,右手持标枪杠于肩,枪头从头左露出。左有一盾,盾上有一骑士,周围有古罗马字母,难辨,仅有几个字母可读。该币造型、字母与西安市南郊  相似文献   

9.
西安东郊出土韩索郎墓志1988年夏,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乡任仿村村民在村东砖场取土时出上唐代墓志一方,现存狄寨一农民家中。志石近正方形,出士无盖。志高28·2、宽29厘米。志文楷书.共16行,行19至23字不等,无纹饰。从叔乡贡进士韩绰撰文,再从叔乡贡进...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八月十二日,西安市南院门街道,铺自来水管道,施工中在距地面1.9米处,发现许多锈蚀凝聚在一起的铁钱块,主要是宣和通宝背“陕”小平钱,(附图)其它也有许多折二、折三、看不清钱文的铁钱锈块。宣和是北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19~1125年),宣和钱文有篆、隶、楷三体书,通宝多,元宝少,《古钱考略》作者钱无咎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在西安西郊热电厂二期工程的考古发掘清理中,一座小型唐代墓葬(M2)中出土了十八件精美的唐代三彩器物。出土时,有七件器物置于一件七星盘内,其余散见。这批唐三彩的出土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这批唐三彩不但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绚丽的色彩、美观的造型又使它们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二号墓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小型墓。坐北向南,墓向为180°,平面呈钝角刀把型。地层上部已遭扰乱,墓道开口层位已不清  相似文献   

12.
西安北郊出土北周佛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九二年西安北郊雷寨村村民在修整水田时,出土了石佛像一躯。佛像为青石圆雕而成。通高五十八厘米,佛作立姿,螺纹发臀,肉髻大而低平,面目方圆,大耳短颈,秀目细眉,隆鼻略残。上身内着僧祗衣,外着敷搭双肩袈裟。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双手残断,从臂部位置推测,右手应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双足两侧各浅浮雕团花一朵。莲座前左右各浮雕一护法蹲狮。佛像通体的凹部残留贴金和朱红颜料痕迹,覆莲坐下为高八厘米的方台,正面阴刻题记:“保定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清信女范令为一切法解众生,为亡夫景略造释迦石像一躯,令得成就”。“保定”乃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的第一个年号,保定五年即公元五六五年。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西安市西七路西安市中学基建,在一废弃古井内距地表6米处发现金铤银铤各一件。市文物局赶到现场,在古井内还清理出残方砖、陶罐、陶盆等陶片和烧焦的木块等。经鉴定,井内伴出物均为唐代遗物。现将金银铤介绍如下。金铤:长方体形,长142、宽24、厚7毫米,重412克。面铸楷体铭文“姚州贡金十两”(插一上、图1)。“姚州故城,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唐置姚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宋时大理段氏仍置姚州。”、西安太乙路中段曾发现两件唐金铤,型制与此相同。银铤:近长方体形,面小底大,长233、宽52、厚2…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初,西安市东南郊灞桥区狄寨乡一唐墓内出土一批唐三彩,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即派员前往清理.惜出土地点被破坏已尽,经现场调查,收回部分三彩,整理修复后,计有成型三彩器七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天柱县藏族自治县祁连镇岔山村慕容智墓出土1领铁铠甲,出土时锈蚀严重。为了解其锈蚀机理及影响因素,本文采用X光无损探伤分析、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以及离子色谱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铁甲胄的保存状况、有害可溶盐种类、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组成、结构及其腐蚀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经过检测发现铁铠甲锈蚀产物主要为针铁矿和纤铁矿,其中的有害离子主要为Cl-、NO3-和SO42-,残留基体金相显示主要为珠光体、铁素体、碳组织。通过X光无损探伤和三维扫描结果初步判断铁铠甲结构完整,编排组织清晰。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西安西郊的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件珍贵的唐代手绘经咒绢画,(详见《文博》一九八四年第一期《西安发现的唐经卷》),经故宫博物院修复工厂的协助,现已将这幅绢画修复完成。绢画是在墓中的一个铜臂钏里发现的,钏上焊有一个半圆形的铜盒,高约4.5公分,宽约2.4公分,绢画卷叠塞在盒中。刚从铜盒中取出时呈深赭色,尚完好。由于当时未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延误了时间,致使送  相似文献   

17.
西安出土北魏铜佛造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春玲 《文博》2003,(5):44-49,53
北魏自道武帝(386-409年)拓跋珪建国并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遂大兴佛教,于天兴年(398年)敕建寺塔于都城,特别是太武帝在太延五年(439年)攻灭北凉后,俘虏僧徒3000余人。正如《魏书·释老志》记载:“太延(435-440年)中,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大增矣”。北凉是当时  相似文献   

18.
张全民 《文博》2008,(1):11-14
1990年6月,在西安西郊热电厂一座唐墓(编号M63)中,出土了9件唐三彩玩具[1].它们有的塑成动物的形象,如骆驼、鸟、水牛、狮子;有的塑成人物造型,如相扑小儿、拍腰鼓乐工;有的则是将人与动物塑为一体,例如骑马男子、骑牛吹奏牧童;还有简单的吹奏玩具猴头埙,巧妙地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其用途主要是观赏把玩,或作简单吹奏之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北郊地区大规模的墓葬发掘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而这些墓葬的发掘主要是围绕汉长安城城东及城东南进行的,所发掘的墓葬除个别为宋、金、元、明时期的墓葬外,主要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出土了大量  相似文献   

20.
1212。4、K方形H厂造像3143、砂石弥动造像西安北郊出土北朝佛教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