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一些重要封国的封地曾经发生过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周封国格局和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者提醒注意,但一直未能举出文献中对于徙封直接记载的条目,也不清楚文献中是否有关于徙封的直接表述。分析可知,宜侯夨簋、邢侯簋、《诗经·閟宫》、《诗经·崧高》四篇周代文献中"迁侯于宜"、"■邢侯服"、"俾侯于东"、"于邑于谢"就分别是对虞、邢、鲁、申四国徙封的明确记述。这些文献还揭示了西周封国徙封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找到了文献例证,未来可以在更稳妥的基础上探索西周封国徙封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2,(1):1-10,36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周邢侯铭傅振伦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在伦敦中心区皮加德利百灵顿的英国堂皇家艺术学院举行过一次空前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参加者多达117个国家和地区公私收藏5000余件,都是我国的文物精华。其中有件河北中邱出土的珍品———西周...  相似文献   

5.
扶风强家村窖藏铜器群属于西周虢季氏家族,然而同窖所出的恒簋盖铭中的恒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该家族世系之外。恒簋盖铭所见器主恒的册命辞与殷簋铭文“更乃祖、考、友”有相似之处,殷簋铭文或可为破解恒簋盖铭提供重要线索。将二铭比观,可以发现恒可能是作为家族宗子之“友”参与到世族职官赓继中,而“友”正是西周贵族社会中血缘亲属关系的重要构成,其与贵族家主或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样不仅能更合理地解读恒簋盖铭“更■、克司直鄙”的含义,而且能为恒簋盖何以出现在虢季氏窖藏中提供合理证明。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匍雁盉铭文中的“邢公”是应国使臣对邢侯的尊称,邢公簋铭文中的“邢公”不是王臣,而是邢侯的自称。以铭文中的邢字作“丼”则定为王臣,这一说法是不准确、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刊布的这篇西周青铜簋铭,器主名“爯”,计49字,时代约在西周中期。铭文的主要内容虽为器主的祈愿之辞,然关系到西周思想文化、家族形态、语言文字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河口墓地出土叔骨父簋铭文关乎西周宗法制度和祭祀制度,内容重要。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相似文献   

9.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叔■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叔■父早年送其子倐于邢侯处学习政务,其后叔■父老而致事,倐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叔■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其子倐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徐偃王在后世典籍中多被誉为"仁义之君",然由于历史久远且文献阙佚,有关其史实多幽渺难考,结合班簋、孟簋铭可知:徐偃王确有其人,活动年限约西周中期周穆王世,地处周王朝之东,因自小身染骨病以至神形怪异、面目可憎,在班簋铭中被讥为"东国?戎".徐偃王作为部族首领,同时也身兼巫师的身份,在孟簋铭中被称为"无需",这一发现也与古...  相似文献   

11.
一 1986年安康出土西周晚期重要青铜器《史密簋》,其铭曰: “唯十又一月,王命师俗、史密日东征,(合攵)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灌不坠,广伐东国……。”在西周金文中,这是第一次出现卢方,第二次出现虎方,从而为廓清这两个方国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周王朝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簋铭大意是:周王命令师俗、史密两员  相似文献   

12.
史密簋与西周乡遂制度——附论“周礼在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密簋是近几年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几件珍贵西周青铜器之一。其铭文内蕴十分丰富。拙文《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见《文物》1989年第7期)发表的同时及稍后,又有吴镇烽、李仲操二位同志的考释文章问世。当初构思拙文时史密簋尚未除锈,有些字看不真切,故考释容有未安之处。及看到除锈后的铭文拓片,并参酌吴、李二文,发现此铭关涉西周军制,有助于解决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西周乡遂制度,从而证实《周礼》的可靠性及其成书之早,其意义远在原估价之上.故再赘言几句,祈请海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集》之一。从考古学方面对西周铜器的典型资料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期断代。本书自1999年出版以来,得到诸多研究者的认同与引用。本次修订、重印,作者又选取了最近十多年各地考古发掘的西周有铭铜器中的典型器,对本书的分期断代进行检视和补充。本书可作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参照系,是西周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发现的一批西周铜器,有的铭文很重要,如记述西周中期的租田易地等事和晚期的一篇判决书等是研究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宝贵史料,我将在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一文中探讨其重要历史价值。这里只就裘卫四器、(亻月关)簋等七篇铭文译出它们的语意并加注释,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考证很可能有错误,希广大读者加以指正。 1 卫簋原铭七行,七十三字。  相似文献   

15.
邢侯所搏之“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河北省元氏县西张村发现西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臣谏簋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件。臣谏簋铭文共8行,每行9字,记述的是西周成王末年邢侯在车氏与“戎”人搏战的事情。现据李学勤、唐云明两位先生的考释,将部分铭文摘录如下:佳(唯)戎大出[于]车氏,井(邢...  相似文献   

16.
吴镇烽新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新收录与西周郑井氏相关五件器铭,在衍簋、槐簋、槐鼎等铭文参照印证下,西周郑井氏为井叔氏分支可进一步确定,但其分立时代却可往前推至懿孝世。在一百余年的家族分立史上,多达八位家族成员大致可将其世谱划分为四代,郑井季可定为第一代,衍、槐、康三人为生存及任职年限有先后的第二代,伯良父与叔爯父当紧随其后为第三代,郑井叔蒦父年代或最晚,可列为第四代。  相似文献   

17.
西周是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兼用时期,贝和青铜块是当时主要的货币形态。但是,西周货币的购买力怎样?当时的物价如何?文献记载阙如。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时期的遽伯睘簋、裘卫盉、格伯簋和智鼎等铜器铭文,为研究西周货币的购买力,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西周金文和文献记载,试对西周货币的购买力兼及当时的物价问题,略作探考,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簋铭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新加坡东亚文明博物馆展出的(艹害)簋是西周穆王时器,有铭43字,记载戎人侵犯楷国,楷臣(艹害)抗敌获胜的事迹。楷国可能为毕公子所封,地在陕北志丹一带,其建立与抵御北方戎人有关,至西周中期仍存。西周晚期,王朝势衰,楷国也归于灭亡,以致在载籍中无其踪迹。  相似文献   

19.
西周铜器铭文中常见到"南淮夷"之称.迄今所知记载南淮夷活动的铜铭,有翏生盨、鄂侯驭方鼎、敔簋、禹鼎、兮甲盘、驹父盨诸篇,均在五十字以上,内容丰富.这些铜铭的年代均属西周晚期.由于这些铜铭记述了当时周王朝经营南淮夷的过程,同时涉及到鄂国,所以对上述铜铭作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揭示这一段历史面貌,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南淮夷集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从豦簋铭看西周井田形式及宗法关系下的分封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有无井田制度?西周时期一代又一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是否依宗法关系把自己所属土地再次分封给诸弟?这些制度问题虽然在战国秦汉以来的文献资料中有所记载,但西周甚至春秋时期的文献中有关方面的资料却比较少。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西周时代的金文资料襑簋铭文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西周井田问题的宝贵资料,也提供了在宗法关系之下以井田分封子弟的重要资料。襑簋铭文说(以簋铭原行排列):襑拜稽首,休朕稥(宝)君公白(伯)易(锡)厥臣弟襑井五,量;易(锡)甲、胄、干、戈。襑敢望(忘)公白(伯)休,对扬白(伯)休,用乍(作)且(祖)考宝尊彝。上面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