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而言,客观性是客体的属性和特征,与主观性相对立。以此为对照,历史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就展现为历史实在论与历史相对主义之间的辩难,难分仲伯。换一种思路而言,当代新实用主义历史哲学家则认为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可区分但不可分离的整体,在横向结构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是"自我、他者与世界"共在的语义三角,在纵向历程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也是一个不断辩证发展的过程。在社会认识论或史学社会学的视野下,在自我与他者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之中,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具有了规范性的涵义。历史知识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知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是历史学家群体之间所签订的"真之契约",是历史学家群体不断协商和试错出来的学科共识,同时也需要史家的认知美德和学者角色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2.
邱冰  张帆 《东南文化》2021,(2):23-28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大运河景观能否延续其原生性的特征,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评价主体的选择是难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借助于集体记忆理论,以大运河集体记忆认知大运河原生性景观,将关注焦点从"物"转换为"人",将评价主体从公权力主体转移至大运河的记忆主体.集体记忆对于大...  相似文献   

3.
影响地方志记述内容客观性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进度因素、制度因素和工作条件因素等。工作进度因素是指影响编纂地方志的政治环境;制度因素是指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工作制度对收集资料、编纂志稿、审查验收的影响;工作条件因素涉及面较为广泛,如机构成立和变更情况、行政区域变更频繁、档案资料保存现状、工作经费和保障条件等。主体因素有编纂者的指导理念、名利观、个人偏好、知识结构、工作态度和能力等。应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举措,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志书客观性的不利影响,提高志书的质量。最后指出增强地方志记述内容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对策:第一,严格遵循地方志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指导思想;第二,政府分管地方志工作的负责人要提高质量意识;第三,提高地方志队伍的素质;第四,严格把好志稿的评议和审查验收关;第五,慎重决定志书的记述时限和完成时间;第六,积极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沟通。  相似文献   

4.
张家其  沈文婷 《旅游纵览》2023,(24):29-33+38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旅游开发逻辑框架,以典型传统村落——皇都村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利益相关者在传统村落旅游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变化,探讨多主体参与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认知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服务质量、景观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作用其情感和行为;各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相互交织推动旅游发展,根据其发展特征判定为全民参与阶段、利益争夺阶段、和谐运营阶段,其中和谐运营阶段是最优发展模式,体现为利益相关者认知一致、情感共鸣、行为统一;传统村落旅游多主体参与机制具体表现为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等外驱动力结合多主体参与内驱动力。最后,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促进多主体参与机制提出传统村落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认知影响因素分析与认知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论文基于北京城市空间认知调查问卷数据,引入居民属性等16个变量,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方法,提炼出23个认知地点整体以及交通节点、商场、休闲地三种类型地点的认知影响因素。发现:第一,不同类型地点的认知率影响因素存在异同,其中,存在职住变更是最为显著的共性因子。第二,各类地点中的显著影响因子对认知率的作用大小有明显差异,年龄46-55岁变量是23地点认知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交通节点和商场认知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就业内城四区,而就业地与休闲地距离小于等于6km变量对休闲地认知率的影响最大。第三,各类模型中的影响因素类型不同且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故具有不同属性信息组合的居民认知率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主体自身的能动作用和学习的认知过程,所以自然成为外语学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认知理论视角阐释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实质及其重要性,并以国外学习策略理论模式为例,解读认知和元认知理论与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民俗艺术作为传承性的艺术,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活需要的反映,其认知的基础是观察和体悟,而认知的取向涉及知人、知物、知事、知艺等基本方面。民俗艺术的认知借助符号而展开,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声响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图像符号系统、造型符号系统和动作符号系统等。民俗艺术的认知具有启迪当代教育、促进传承保护、美化现实生活、推进创新发展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艳新 《神州》2012,(28):44-44
在传统教学中,智力因素一直都扮演着主角;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非智力因素渐渐崭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智力因素,我们都知道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那麽什麽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我们不能否认,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相当重要。在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活  相似文献   

10.
经典注释活动是古代经典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此类传承活动,须经过注释主体的理解、解释两个不同阶段,是一传意的过程.无论是在理解还是解释的过程中,受传意目标的影响,往往形成不同的注释结果及对此的评论.这既是学术的论争,也是以经典为依傍的学术发展路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注释目标,按主观性大小分为重主观性、重客观性、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三类.任何一类目标的确立都是对前代的批判与否定.研究经典注释史不可轻信某一目标下的评论及断语,因为典籍注释均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行为,只是存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认知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动地建构起对客体的认识。数学建构教学观体现为:主体性;主导性;问题性和适应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导学设计;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为大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可以说,它成为继"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之后人  相似文献   

12.
门岿 《文史天地》2013,(11):1-1
历史,需要认知,为的是以古为鉴。但是正确认知历史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人们往往会从自己所需任意割裂历史,歪曲历史,甚至虚构历史。所以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评述,甚至会有针锋相对的见地。这里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要人们凭借自己的历史观去重新认知,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他人的那些评述只能聊作参考而已。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真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真理性林璧属一谈到认识的主体性,人们不自觉地联想到主观性,由主观性进而怀疑客观真理性,似乎主体性与客观真理性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死敌,一对永无解决之日的矛盾。其实未必然。一、主体性震憾着客观性在历史认识过程中,人是以主体方式,以其内...  相似文献   

14.
历史献是中国几千年化的沉淀,对当前的物质明、精神明的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的更替,不同时代的献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比如数据统计口径、语言变迁以及人们的认知可能等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统计标准、不同的语言称谓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盲点。这些,都形成利用历史献的障碍。只有较好地把握了历史献的各种递变脉胳,对历史献进行准确的时空架构转换,才能更好地将历史献利用于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独立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客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活动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历史研究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历史研究。这样就无法完全的排除主观性的的存在。但是历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运用,在历史叙述中保持客观公正,对史学思潮辩证对待,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中应该持有的学术的良知和史学技艺。  相似文献   

16.
刘介明 《神州》2011,(8S):77-77
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达到认识与理解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方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使学生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活力在开发规划与营销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纳,但其组成内核、形成机理却仍未可知。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活力作为系统整体进行认识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视角,以网络游记文本与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旅游目的地活力认知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通行衔接与吸引物构成了旅游目的地活力的基本组成要素,两者也是体验反馈的前驱要素,体验反馈是旅游目的地活力认知过程中的后效要素,社会性是传递基本组成要素到体验反馈的关键途径。此外,旅游目的地活力的认知过程还受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管理因素和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田闯  杨佳玉 《神州》2011,(4X):20-20,23
认知与态度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水平、地域限制与风俗习惯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实地考察廷边龙山、红旗民俗村,访谈以当地老干部、当地农民、大学生游客为代表的典型民众,进一步分析民众认知态度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对民俗旅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11名回国投资发展海外华商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华商风险认知受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个人因素的影响更大;专家和实际投资者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认定上存在差异,专家倾向于理性因素,而实际投资者则倾向于感性因素;海外华商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评分上明显高于本土商人,在自我水平、周边人因素、项目信息与定位三因素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建议积极开展海外华商的培训工作,建立海外华商投资风险的指导机制以及完善海外华商的商会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对影响口述史料真实性的采访者因素、口述者因素、整理者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对口述历史客观性的判定问题、采访者在口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尊重口述者与尊重史实的关系问题、口述史整理的原则与具体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