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昇 《世界汉学》2005,(3):98-120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入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2.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一西域探险团的缘起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列强在对海外殖民地分割完备之後,又掀起了一股中亚(西域)探险考古热潮。其实,俄、英、德、瑞典、美、芬兰等国进入西域并从事科考…  相似文献   

3.
书讯     
<正>伯希和西域探险日记(1906-1908)(法)伯希和著,耿异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定价:108元。这批日记是伯希和西域考古探险团最重要的文献,系首次公开刊布。伯希和的这部日记并不像普通旅行家、探险家或一般学者所作的那种游记,记述的都是学术上的重要问题,他将田野口碑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以口碑补史料,以史料证口碑。该日记始于1906年7月15日的撒马尔罕,结束于1908年1o月1日的郑州。书中还附有伯希和于这次探险期间所写的信件,这些信件也都是"学术信札",每一封相当于一篇科考探险日记。这些书信与日记互补互证,角度不同,详略各异,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域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俄国、法国、德国、芬兰、英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探险队在新疆以及甘肃等地进行了多次探险,并带走大量文物和文献.他们盗走的文物和文献馆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本文将对德国西域探险团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考古探险活动以及对盗走的回鹘语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马达汉以芬兰男爵的身份,接受俄军总参谋部的指示,到中国西北搜集军事、政治和社会情报等的探险活动。马达汉历时两年横穿八省行程14000公里,既搜集并撰写了重要的军事报告,还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旅行日记、珍贵图片和古代文物等有价值的科考资料,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清末中国的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该书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正>1908年3月17日、20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古类书残卷。他在《西域探险日记》中写道:"我又找到一份分类的类书残卷,带有反切读音。"又说:在世俗文献方面,发现"包括大量有关鹤与鹄的引文残卷"。~①伯希和将此"引文残卷"编为2526号,现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罗振玉跋此残卷,断定为《修文殿御览》(以下简称《御览》)唐抄本。洪业驳罗说,认为是《华林遍略》(以下简称《遍略》)。此后,学界论此残卷身世,或二说并存。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新疆图志·金石志》、《西域水道记》、《西行日记》三本史书对《张骞碑》碑文的记述对比,考证了四个问题《西行日记》的记叙最早,最详细、完整;张骞通西域有题碑作证;题碑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立;题碑是一块界碑.  相似文献   

8.
当年伯希和在藏经洞拣选敦煌文献时,曾突出三条标准:西域文字、有纪年和不见传世文献,故而术数与天文历法均在其视域.后来法国几代学人在这两个领域辛勤工作,屡有创获,成绩斐然.法国汉学家们十分刻苦,学风谨严.他们常常从社会学角度解读相关文献;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亦不时将所研究的问题与国际上的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值得借鉴.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年轻一代学者异军突起,在术数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与法国学者的工作堪称“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各国“考察团”纷纷涌入中国西北,将大批的文化宝藏劫掠而去。在众多的“考察团”中,俄国的鄂登堡考察团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了于1914~1915年到莫高窟,盗去了大量的敦煌宝藏鄂登堡盗去的敦煌宝藏中文物部分收藏于爱尔米塔什博物馆;超过1.8万号的文献部分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由于俄方封锁消息,以前对俄藏敦煌文献及其价值都没有充分认识。实际上,俄藏敦煌文献与其他国家所藏文献一样,都是举世无双的珍品。为了给学术界提供第一手资料,用藏敦煌文献经中俄双方学者共同整理编辑,被定名为《俄藏敦煌西域文献》.正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7,(3)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人毛里斯等将西夏文泥金写经《妙法莲华经》6卷掠往法国,伯希和参与其事。其中3卷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其他辗转藏于德国。据该经序言等考证,其由汉文译为西夏文的时间为西夏前期的惠宗时期,后又经校正。该写本为八百多年前西夏时期的古籍。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第二、六、八卷,装帧考究,缮写精绝。该经版本为八卷本,与流行的七卷本不同。利用西夏时期的西夏文本和汉文本,可考知八卷本的结构及两种版本所含各品的异同。追溯国内外专家对此文献介绍、研究的历史,伯希和与毛里斯都曾介绍、研究过此经,而清末的鹤龄可能是最早破译此经并取得较大成果的专家,也是近代国内外识读西夏文字的第一人。此后罗福成、邓隆都有新的建树。1932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刊登了此经卷第一卷首经图和两面序言的照片,保存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过去完全被人忽略的藏传密教文献,将其与回鹘、西夏、蒙古文中的佛教文献相比较,则可重构11—14世纪西域佛教史。黑水城汉文佛教文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多部不见于现存各种汉文《大藏经》中的重要佛经,以及西夏和元朝时期翻译、流通的藏传密教仪轨手写本,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汉译藏传佛教文献。新发现材料表明,从高昌回鹘到西夏和蒙古时代,西域依然扮演着东西文明之熔炉这样一个角色,11—14世纪西域地区之佛教历史一脉相承,在高昌回鹘、西夏和蒙古的宗教信仰中均占主导地位的既不是汉传佛教,也不是印度佛教,而是藏传密教。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丝绸之路上西域佛教戏剧的情况,很少有人涉笔,历代文献亦不见详载。有关中国戏曲起源多有争议,但大多数人定为宋元时期,这与他们不熟悉西域历史有一定关系。研讨西域佛教戏剧,可以从张骞出使西域与《摩诃兜勒》曲、丝绸之路上佛教节日中的戏剧活动、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和《舍利弗传》与目连戏等方面着手。从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来看,任半塘先生认为中国戏曲源于唐代,其设想并不是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敦煌学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已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了对分藏于各国的未刊西域文献的整理刊布工作。例如,就目前所知,日本的大谷文书、巴黎的伯希和库车文书、芬兰的曼纳海姆吐鲁番汉、回鹘文文书、西德的慕尼黑博物馆藏弗兰克和田文书及丹麦的哥本哈根图书馆藏索雷森敦煌文书的整理刊布工作,都正在加紧进行中。对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部的斯坦因三次中亚探险所获西域汉文文献的整理刊布工作,日在本世纪初叶已由沙畹、翟理斯、马斯伯乐等人着手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文书材料至今尚未刊布出来。例如:二探所获敦煌写本,除目前为学界熟知的  相似文献   

14.
《西域土地人物略》的最早、最好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西域土地人物略》是现存少数记述明代西域史地的历史文献之一 ,其所证地域最广 ,可信程度甚高 ,并反映了当时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但目前两种通行本不仅文字讹误歧异处甚多 ,而且体例亦不相同 ,学者不知所从。得其祖本嘉靖《陕西通志》本 ,通行本中的讹误歧异即可厘清。至其作者 ,当非汉人或穆斯林 ;作时当在宣德十年 ( 14 35)甚至成化十年 ( 14 74 )之后。  相似文献   

15.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与北京学界有过学术交往,直接导致中国“敦煌学”的起源.北京学界为了结社集资、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曾在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但由于史料缺乏、混乱,关于伯希和访问北京、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等事件的相关日期和细节等,长期存在着争议和未解之谜.此文依据最近刊布的几条新资料,对作者以前曾探讨过的相关事件主要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确证了北京学界于10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等日期的正确性,确定了公宴参加者“宾主廿四人”中19人的姓名,并修正了以前的某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中国文物和外国人,闪入我们脑海的总是一些盗掠者的身影: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他们以探险和考察之名,大肆盗略中国文物,车橐捆载运往海外……但新西兰人路易·艾黎是个例外。路易·艾黎,1897年12月出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1927年4月,艾黎离开故土来到中国。在上海工作  相似文献   

17.
霍恩雷收集品英国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新疆、甘肃、蒙古、西藏等地出土的文献和文物,主要来自于“霍恩雷收集品”和“斯坦因收集品”。“霍恩雷收集品”是指1893至1899年间由英属印度政府授权德裔英籍梵文专家霍恩雷收集的西域文献和文物。早在1889年,一...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英国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承办,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西域文献学术座谈会",以《金光明经》的翻译与流传为中心,于2006年11月20-22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西域文献收藏单位和研究机构的43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海外代表22人,国内代表21人.本次座谈会收到的24篇论文,讨论的范围涉及《金光明经》的源流与演变、保护与修复、以及写本数字化等内容,下面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马晓娟 《丝绸之路》2013,(6):155-156
西域文献导读课是新疆师范大学对西域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笔者以西域文献发展史作为贯穿于整个课程的主线,同时在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西域文献时,引导学生去读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西域文献,这样使学生窥其全貌而又有重心。以此,力求建立起一套实践与理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西北重镇甘州的记述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校译穆勒和伯希和校注“百衲本”中第62章“甘州”部分,并将之与甘州城的考古文物、地方志、《元史》、波斯文献等资料对比研究,发现该书所记“甘州”的军事行政地位,符合该城在元代应援西域和协防漠北之战略要地的历史事实;而对此地婚俗风情、宗教信仰和卧佛寺内的塑像等重要信息的记述,较为翔实、准确地呈现了甘州在蒙元时期多元信仰交融、东西文化荟萃的丝路风貌与国际化特征。这为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再次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也证实了甘州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非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