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2.
黄晓阳头发花自地寸立着,说话说到激动处,把前一句最后一个字吞掉一半,陡然提上一口气,喷出后一句的第一个字,像猛然打了个嗝儿。  相似文献   

3.
人类将永远铭记这一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息的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城镇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  相似文献   

4.
葛培红 《南京史志》2009,(10):30-30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题记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希恩 《满族研究》2003,(2):1-5,12
本文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异同及关系作了辨析。文章认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是互有联系但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民族意识是民族精神的一个局部构成,它赋予民族精神以民族的属性,同时也是民族精神中民族活力、社会信念的源泉和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但民族精神的正面约束力又对民族意识作了积极的性质限定。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颇为欣赏《易经》中的一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许多年来,它就像一条柔韧而闪亮的钢鞭,悬挂在我记忆的墙头,鞭策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周围的环境!我酷爱读书,从小便“读闲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常常人在书中不知归。不幸的是,因为一场少年不识  相似文献   

7.
《神州》2005,(9)
党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向21世纪,文化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现,已成为一个国家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至少自1840年起,从最初的闭关锁国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的提出,到彻底与中华传统文化决裂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到改革开放后的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核工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中,我国核工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核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我们国家成为世界核大国的重要标志。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对我国实行政治打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特别是多次以核武器相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强敌压  相似文献   

9.
李帆 《史学集刊》2008,5(1):25-28
中华民族认同经历了颇为复杂的历史进程,在近代中国才最终得以实现,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一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丰富与弘扬,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各项功能的发挥,都起了巨大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经历和社会发展进程对文化的选择,是民族精神形成的自然因素;杰出人物、宗教和国家的作用是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国家的作用又是主导性因素;民族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和传统,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累加进步的过程之中,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事业,是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为这一事业而奋斗、牺牲的人,是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杨深秀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不但参加了康有为领导的伟大事业,并且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来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赵焕军 《神州》2010,(4):1-1
作这篇文章时,北京正浸淫在漫天昏黄的沙尘暴中。这样的天气,很容易传染人的情绪,纠结一个又一个疙瘩。可是,尽管不畅快,你却往往因此从喧闹中走出,闭上,慢慢冷静起来,细细想一些或大或小的事儿。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尹达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历史研究所创办了史学史研究室,他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  相似文献   

14.
史革新 《史学集刊》2008,1(1):21-24
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实现革命目标、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关于民族精神的阐述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14,(19)
<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因为品行高洁,热爱自己的故国,九死而不悔,投江殉国,为后人敬重。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当然,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多国都有端午节庆活动的习俗。韩国的端午节主要是祈愿谷物  相似文献   

16.
周静 《贵阳文史》2009,(5):78-80
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  相似文献   

17.
李文华 《攀登》2006,25(6):156-158
江河源文化有着其博大而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在这一沃土上孕育凝聚成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海各族人民为建设和保卫自己美好的家园而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生命。在今天,弘扬和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实现青海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级中标课题。2006年1月13日,课题组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郑师渠、刘家和、吴怀祺、陈其泰、史革新、朱志敏、向燕南、汪高鑫、李帆、张越、张皓和张昭军等部分成员。会议围绕着民族精神研究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思考民族精神问题、民族精神是否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之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区别、民族精神是否有层次之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同时这对于建设新世纪的历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参加座谈会的学人将自己的发言稿作了整理,现摘录发表在下面。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四月李瑞环同志视察陕西文物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我省文物工作的成绩,指出了文物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文物工作的重要性,文物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物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开展文物宣传、动员全社会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以及陕西在文物工作方面的特殊的重要责任等问题。李瑞环同志的讲话,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叶的法国革命活动家保尔·拉法格,在一篇论述民歌和婚礼的文章中,引述了这样一段话:“不论谁信口编唱的一支歌,被成千上万信口编歌的人随意修改。谁也没有在这支歌上签名盖章,可是大家全参加了意见。真正的作者是唱这支歌的人民,一边唱一边陆续加以修改,使它更忠实地适合于人民的思想。”这不仅是民间的歌谣如此,凡是口头文学,都存在着这一基本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客观规律: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集体的,人民的。否则,它就不可能表达出从遗忘中挽救出来的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它也就不会为人们以口耳相授,世代承传,一直流传到今天,为广大的人民所喜闻乐见,热烈欢迎了。口头或书面的民族民间文学,它的生命力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