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some features of the “Luojingshi“site of the Han Yangling Mausoleum of emperor Jingdi And relative Historical records, this paper gets some points as below:1),the square ditch around the site is Fangze(方泽),the central mound is Qiu(丘)or altar,3),the 8 wells respectively represents the well of God green at east, that of the God Red at south, that of the God White at west, that of months; 5), the pebbles around the site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to dispense rain water but also can surround the inner parts of the site;6), the round stone at center is the araloyue of the store which should be put on the altar at Taishan mountain for the sacrifice by emperor Wudi.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those features all are components of sacrificial or ritual building of the two Han dynasties. 相似文献
2.
1997年和200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阳陵考古队先后两次对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使我们对该遗址的建筑形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一、南门遗址的建筑形式是阙阙是我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关于阙的定义,刘熙《释名》云:阙在门两旁,中央 相似文献
3.
试论汉阳陵"罗经石"遗址的祭祀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于 1 999年对景帝阳陵南约 30 0米处、当地农民称作“罗经石”的遗址外围进行了钻探与部分发掘 1,初步弄清了该建筑的基本情况。笔者曾在该陵园负责建设陈列馆工作 ,与阳陵考古队的同志共同在一起将近两年时间 ,受他们的影响 ,对“罗经石”遗址渐渐产生了兴趣 ,从而注意到该遗址的几个现象 ,似有所获。今不揣疏陋 ,试将一孔之见发表出来 ,庶几有益于此问题的探讨。“罗经石”遗址尚在发掘当中 ,自然不能对其作出全面的认识。关于它的性质 ,目前有四种意见。一是罗经石说 ,即认为它是汉代修建景帝阳陵时的测量基点… 相似文献
4.
位中国北方黄河中游地区的大遗址,由于气候半干不湿,不利于有机质文物的保存。结合汉阳陵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环境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经过分析、对比、研究、论证,我们探索出9种黄土地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7.
2022~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进行了发掘,该墓地是石峁统治者于宫城腹地专设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迄今所见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主体年代为石峁文化中期。文章以皇城台墓地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石峁文化墓葬资料分析研究认为:以棺入殓、棺外殉葬、壁龛内随葬陶礼器是石峁文化高等级墓葬的主要特征,其葬仪高度相似意味着制度化的葬制已经存在,且最迟形成于石峁文化中期,并在之后一定时间内维持着较为稳定的葬仪传统。 相似文献
8.
9.
陕西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之一。陕西方志界与考古界联合编纂的《石峁遗址志》体例设计突出大型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环境、考古发掘、石砌古城、出土文物、学术研究等特色,全面系统地再现考古发掘过程,以丰富的史料揭开石峁遗址神秘的面纱。该志总体结构合理、文字叙述精准、图片设置精美、出土文物辉煌、历史厚重深邃、以人为本鲜明,是一部学术性与通俗性并举的好志书。 相似文献
10.
11.
汉武帝茂陵东北部的"次冢"因其位置在大陵园之内,按规定,只有级别较高的皇帝嫔妃才能够入葬此处,故其绝非世传的董仲舒之墓。汉武帝因厚葬早逝的宠妃李夫人,有可能让其使用了原为皇后修建的陵墓,因此,"次冢"或为重新规划修建的皇后陵,其旁侧的墓葬也许是地位较高的嫔妃之墓。 相似文献
12.
13.
汉成帝昌陵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成帝刘骜 (公元前 5 1年—前 7年 ) ,竟宁元年 (公元前 33年 )即皇帝位 ,绥和二年(公元前 7年 )三月 ,崩于未央宫 ,四月葬于延陵。《汉书·成帝纪》云 :建始二年 (公元前 31年)“闰月 ,以渭城延陵亭为初陵 ,”据文献记载 ,当延陵建造十年之后 ,曾一度停建 ,成帝又于渭河南岸的新址建造昌陵 ,时经五年 ,未成而罢 ,复作延陵。考古研究结果表明 ,“延陵位于今咸阳秦都区周陵乡严家窑村 (严家窑应为“延家窑”之讹 )。陵墓封土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 ,底部边长 1 73米 ,顶部边长 5 1米 ,封土高31米 ①”。虽然昌陵是成帝之废陵 ,但围绕昌陵… 相似文献
14.
15.
核心价值概述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赢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3.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保护范围共20.32平方千米.其中重点保护区2.74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外城垣外放20米以内的秦陵遗址公园所在范围,陵园东侧的秦兵马俑坑、上焦村马厩坑与陪葬墓、山任窑址,南侧的五岭遗址,西侧的赵背户村、姚池头村、五砂厂等地的修陵人墓地、砖房村墓葬以及北侧的鱼池建筑遗址、动物坑、K0007陪葬坑(水禽坑)、丽邑遗址等.一般保护区17.58平方千米.除了保护区之外,规划的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15.52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出土时彩绘纹饰保存较丰富和完整,这为研究秦王朝特别是秦王室的纹饰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从单位纹样、纹样的组合以及秦始皇陵园其他出土纹样的异同等方面,结合图像学方法对这一秦代重要的考古材料进行初步考察,并对其所蕴含的意义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攻守器具,先秦时代已经出现,文献如<诗经>、<墨子>以及后世兵书多有记载.古代之冲可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攻城器具之冲,即冲车;一种是作为守城器具之冲,秦汉以前文献称作"飞冲".两种冲之功用都是凭借冲槌的冲击力撞击敌方城墙、城门或者其它设施,故有的文献又称其为"撞车"[1]. 相似文献
18.
由平陵建制谈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汉昭帝平陵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调查,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收获。本文主要以平陵的钻探调查成果并且结合其他西汉帝陵的最新发现谈一些想法和观点,望诸位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19.
陕西咸阳市西汉成帝延陵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陕西省文物局的委托,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对西汉成帝延陵及其周围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基本上明确了该陵的分布范围,并对延陵的后妃陵墓提出己见.钻探调查的成果对西汉帝陵的保护和研究以及咸阳塬上秦陵的发现和确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