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的一生,结盟了众多的异姓兄弟。他的结拜兄弟数目之多,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之最。他与这些异姓兄弟,或结盟于少小离家求学,或结盟于负笈东渡扶桑,或结盟于中华民国肇建,或结盟于北伐革命兴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一生中结盟了众多的异姓兄弟,数目之多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之最。他与这些异姓兄弟,或结盟于少小离家求学,或结盟于负笈东渡扶桑,或结盟于中华民国肇建,或结盟于北伐革命兴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正是因为这些金兰兄弟的提携和帮助,他才得以攀缘而上,攫取权势,成为乱世之枭雄。然而,他对待这些盟兄弟,除少有的几位能“谊同手足,生死不渝”外,多是情尽义绝,甚至反目为仇、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籍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五年(前202年),汉诛籍,天下归为一统,王家异姓。“讫于孝文,异姓尽矣”。目前发现的异姓王陵很少,只见南越王赵昧、赵王张耳等少例。汉初由于藩国过大,“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弊病日益显露出来,“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皇子多立为诸侯。  相似文献   

4.
“舆论”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实行“封诸侯,建同姓”制度。周武王伐纣,灭了商王朝,不久周公东征,讨平企图复辟的商纣残余势力,周人及其同盟者在中原和东方建立了许多侯国。“封诸侯”就是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域,一块块地瓜分给他们的兄弟子侄与异姓同盟者;“建同姓”就是以姬姓为主体。周王和异姓侯结为姻亲,互为甥舅,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网络。从此周人在被占领的土地上建起“国”对“野”的统治。由于征服者只是少数,为了防止当地人民的反抗,修建了许多城堡,进行武装保卫,这就是所谓的建国。“国”字最初写成“或”,它…  相似文献   

5.
秦穆公“霸西戎”,加速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战国末年整个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穆公任人唯贤,开秦国“好用异国异姓人”之先河,他的用人政策和对人才问题的见解,在中国人才思想上留下闪光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论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何许人也?清太祖努尔哈赤同父同母之弟。明朝人称他“多智习兵”,“骁勇雄部落中”;朝鲜人说他“有战功,得众心”。清朝典籍对他的多智骁勇与有战功,得众心,受部众爱戴之情则隐没不记,讳言真相。甚至入关之后撰写的于努尔哈赤诸兄弟无不立传的《开国诸王公大臣传》、《宗室王公功绩表传》等官书都将他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乱伦禁忌在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同姓不婚"与"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同姓不婚"要求人们在缔结婚姻关系时首先考虑"取妻避其同姓",而"族内异姓婚姻禁忌"则旨在排除家庭内部男性与其庶母、兄弟之妻、子妇等女性成员发生婚姻或两性关系的可能.这两种乱伦禁忌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方面,在功能方面它们都具有防止家庭分裂、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纷争不止。为了解决矛盾,建州女真于家族内部、同时与海西女真、与蒙古、与朝鲜、与明朝边吏盟誓,达成契约,互相约束。盟誓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代诸侯于神前立誓缔约,杀牲歃血,满族上层社会也十分盛行。努尔哈赤、皇太极利用盟誓牵制海西女真,完成统一女真大业;让诸位兄弟大臣等盟誓,加强统治,巩固皇权;特别是对朝鲜,从"兄弟之盟"到"父子之盟",为后金进攻明朝除掉后患;与漠南蒙古结盟,既扫清进攻明朝道路上的障碍,又增加了实力;与明朝边吏结盟,缓和矛盾,充实力量。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处于弱势之时,利用盟誓,与周边缓和矛盾、积蓄力量、发展盟友,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盟誓不失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一种策略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主要包括异姓兄弟和异姓父子两大类。它的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与王朝嬗替中传统社会组织的稳定与解体互相联系;而从微观运行来看,又与虚拟血缘关系在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以及较低的社会成本密切相关。正因为此,虚拟血缘关系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宗族社会与王朝政权控制力下降或解体时,社会边缘族群及下层社会组成新的社会集团时的重要选择。在宋代以后,虚拟血缘关系中的异姓兄弟,由于对王朝的稳定构成巨大的挑战,受到历代王朝日益严厉的压制以至禁止,但因其组成新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较低社会组织成本和高效率,却在明清时代成为民间秘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贵霜帝国的创立者库久拉·迦德菲塞斯(Kujula Kadphises,史称“丘就却”)原本是大夏五部翕侯之一的贵霜翕侯,后来逐步强大,攻灭其它四部翕侯,自立为王。不过,此时的丘就却尚依附于印度——希腊王国的末代国王赫尔玛尤斯(Hermaeus),或者与赫尔玛尤斯结盟而立国。这时,丘就却在他的钱币上并没称“王”,仅使用“翕侯”或“君长”(相当于“副王”)等低于“王”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除了周王以外,金中还存在一些地方势力首领称“王”的现象。这些称“王”的地方势力大多处于周王严格的控制之下,其首领都是周人异姓或异族。在西周王朝国家框架内,是否称王不是反叛的标志,而事实上的臣服与否,对周王室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活跃在民国政坛上的贵州谷氏三兄弟──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声名显赫,有“一门三中委,兄弟皆部长”之称。谷氏兄弟出身寒门,靠个人的奋斗取得如此功名。诚属罕见。崭露头角初试锋芒 长兄谷正伦(1890—1953),自幼尚武,早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续入武昌陆军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于1908年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在此期间,谷正伦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战,赶赴武昌,出任起义总指挥部科长、少校副官,这是谷正伦首次在军界露面。 “二次革命”失败后,谷正伦与何…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的流传到现在的一千多首诗词中,有50多首诗中写到芙蓉(即荷花),这在李白诗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他在这些诗中或直写其态.或以之喻人,或以之状物,或以之喻山,都十分生动贴切自然.意趣高洁,充分表现了他喜爱芙蓉的高尚志趣。李白在诗中所咏的芙蓉,他有时又作“红美”。“莲花”。“苗苦”、“薛”、“青莲”等,视诗中的具体环境交替变换用,但无论哪一种叫法.一旦出现在李白的诗中即“点花成金”,形象鲜明,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他所咏的芙蓉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首…  相似文献   

14.
结盟仪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秘密结社之中,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自从有史以夹.便与“秘密万下了不解之缘,正象阳与阴、明与暗、上与下等诸多二元的统一相问.人类社会也存在着它的公开与隐秘,二者相互依存,无法分离。德国社会学家金美尔称之为“第二个世界”。而主要存在于这一隐秘世界中的组织与团体.便被称为“秘密结社”,结盟仪式所具有的意义则在于加深加入者与非加入者之间的区别,使新来者为了超越这一断层,有意识地接受象征性“死亡”的考验,最终获得诸多秘密结社各自撞憬的“神圣世界”在哲学、目的或世…  相似文献   

15.
汉朝的七国,有西汉建国初年的异姓七国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姓七国的区别,汉初异姓七国是刘邦分封的;楚(韩信)赵(张耳)燕(臧荼)长沙(吴芮)淮南(英布)梁(彭越)韩(韩王信)。刘姓的吴楚七国,是刘邦“杀戮功臣”消灭了异姓七国后,经吕后惠帝文帝陸续改建的,(共有二十多个)而在景帝时起兵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是吴楚七国:即吴、楚、膠东、膠西、济南、灾  相似文献   

16.
牛才子三题     
乡贤牛兆濂,史称号“蓝川”,未有疑之。但其究为牛氏自号还是他号,尚有探究的必要。《蓝田县志》、《西安教育志》等均称其“字梦周,号蓝川”,明显认为是自号;《西安近代中等教育》载张涵均《理学家牛兆濂》称:“……因多年讲学于本县蓝水(灞河)之阳,宋代名理学家吕大临、吕大防兄弟创办的芸阁学社遗址,故被人尊称为蓝川先生”,又清楚地指之为他号。  相似文献   

17.
“四句教”①引起后世学者众多的争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为阳明究竟是儒是佛?或“以排之实托儒之名”?表面看“无善无恶心之体”确实吸收了释、道的智慧,阳明自己也说:“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然而这实际只是上半截的略同,一涉及下半截,阳明就多有激烈批判,用他的话说就是道释“但有上一截,遍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上截同者不可诬也”。正是在极其重要的下半截上,儒与道释表现出根本不同的立场。阳明所说的上半截,乃是指形上界、超越界、本体界,儒释两家都将其收放于人的内在本心。他比较儒释两家说:“良知之体如明镜…  相似文献   

18.
秦人的崛起强盛与畜牧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相传秦人祖先伯翳曾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伯翳的后代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造父的后裔非子居犬丘时“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故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邑之秦”。而历史上有名的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据《庄子》和《吕氏春秋》记载,说他就是秦穆公的大臣。又据《淮南子》记载,历史上有名的另一位相马者九方皋也是秦国人。没有发达的养马业就不可能产生这些有名的相马者。  相似文献   

19.
一、「哥老」之本义及其前期之被音演为「咽噜」在探讨哥老会起源之前,我们先要搞清「哥老」一名之含义及其由来,清人朱克敬在「瞑齐二识」中会肯定而明白地指出:「哥老会始于蜀中,蜀中呼弟曰老,哥老,犹言哥第也。」说明「哥老」是四川的方言,我们只要对照一下哥老会之义名为「哥弟会」,便知共确切不移,清史稿亦谓:「哥老会者起四川,异姓相约为昆弟,同祸福,结盟立会。」[注一]足证哥  相似文献   

20.
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十四国西周时期婚姻材料可见,姬姓国分封后,基本上保持了与周王室较为一致的联姻传统。这既表明姬姓国联姻传统的延续,也体现出姬姓诸国对周王室的尊重与遵从,是周王朝政治统治策略的地域扩展。异姓诸侯多与姬姓国联姻,既与周王朝的笼络政策有关,也反映了异姓诸侯的生存之道,以婚姻图存。此外,材料中亦多见诸国与王朝卿士和世族联姻。除了双方利益所需,这实与周王朝统治策略有关:或为实现其笼络意图,或为达成其政治军事上的目的。与周边异姓国族联姻也是西周时期诸国政治联姻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联姻一方面是各国忠实履行蕃卫王室之责,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周王朝怀柔政策的扩展和延伸,即周王朝通过诸侯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在这些诸侯中,秦和楚联姻材料较少,似游离于中原之外,虽与材料不均衡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王朝的统治策略与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