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林 《东方收藏》2020,(2):18-21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一座集手工业、城市建设、贸易于一身的军事重镇。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遗址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建筑构件、铁工具、金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带铭铜戈、铜剑、铜矛、铁胄、铁矛、铁鐏、铁镦等,是研究燕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将燕下都遗址出土兵器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2.
燕下都第23号遗址出土一批铜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4月,易县百福公社东斗城大队第五生产队,在燕下都第23号遗址南部挖沟时,挖出铜戈一百余件。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燕下都工作站闻讯后,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共收集铜戈一百零八件,铁锄、铁镰、铁削各一件。为了弄清这批铜戈出土的层位关系,我们对铜戈出土地点进行了发掘(图一)。  相似文献   

3.
<正>燕下都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燕下都进行了考古发掘,逐渐还原了这座古城的整体风貌。遗址呈长方形,布局清晰,宏伟规整,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6公里,占地约3500万平方米。遗址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建筑构件、铁器、铜器、金银器等,为我们科学严谨地认识燕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同时,考古人员还在燕下都城址范围内和城外  相似文献   

4.
燕下都故城,是战国时期的名都之一。从故城遗址内各种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来看,这里是当时燕国的手工业中心。燕下都遗址内大量燕国货币和铸币范的出土,充分反映了燕下都故城也是燕国货币的铸造中心。尤其是铸币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燕国货币的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根据燕下都遗址已出土的燕国布币铸范的材料,对有关“(?)”布的几个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5.
燕下都“6”号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84年9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燕下都工作站为配合高陌乡东沈村农民用土而对“6”号遗址进行了局部的发掘。“6”号遗址位于燕下都城内南部的东沈村东、中易水北岸,是一处商周时期的生活居住遗址。在发掘的约3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一批遗迹遗物,其中还出土了七座汉墓。现将七座汉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七座汉墓(编号M_1—M_7)皆土坑竖穴墓,方向在0°到10°之间。墓中填土成五花状,部分夯打。葬具为木质,皆腐烂。从朽木痕迹看,M_1、M_4和M_7为单棺墓,余为一棺一橔墓。椁木紧贴土坑四壁,棺放置在椁中部或偏南,唯M_2棺下有两条横放的垫木。七  相似文献   

6.
<正> 燕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其遗址在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自20世纪初以来,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瓦当,其纹饰之多样、工艺之精美、内涵之丰富为列国瓦当所不及,是研究燕文化的重要实物。燕下都的瓦当大约从春秋早期开始使用,直到秦王政灭燕,持续了近500年。据燕  相似文献   

7.
1962年,在山西省侯马市牛村古城城南约150米处,发现一座晋国石圭作坊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各长70米(图一)。山西省文管会于1964年、1965年分别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发掘。1964年试掘面积为20平方米(T1501和 T1502),1965年发掘面积为1275平方米(自 T2001起)。现将主要收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在四川省境内经正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遗存)仅二处,即2005年10月发掘的江油市大康镇大水洞遗址和1991年11月发掘的古蔺县石屏镇野猫洞遗址。野猫洞遗址位于古蔺县东约46公里的石屏镇石屏村二组,杨兴隆等先生在其论著中将该遗址定为“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点之一”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燕下都遗址出土建筑构件的研究,对发掘报告《燕下都》及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赵故事》中所涉及的两件"瓦钉"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并非是固定筒瓦的瓦钉,而是罩在瓦钉之上的瓦钉饰,从而修正了学术界关于燕下都瓦钉与瓦钉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5,(5)
一侯马古文化遗址是春秋晚期的晋国都城遗址。自1956年以来,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65年冬,在侯马遗址的东南部发现了大量的盟书,出土盟书的这一片遗址被称为"盟誓遗址"。盟誓遗址位于侯马市东部浍河北岸的台地上,距侯马公社秦村大队约一华里,同牛村古城以及和古城有关的铸铜、制石器等作坊遗址相距五华里,与浍河南岸上马古墓群隔河相望。面积约3800余平方米。在盟誓遗址附近,1957年、1971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年,湖北沙市市郊的社员们,在距沙市镇东北约二点五公里的徐家台附近开水渠时,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的中心部位为一个坡度比较平缓的椭园形台地,面积约十多万平方米。在此范围内,暴露有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八年九月下旬,为配合长荆铁路(应城长江埠至荆门)建设,受省文物局委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铁路沿线有关市县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将要先期动土施工的钟祥、应城两市境内铁路沿线进行了文物普查,共发现地下文物点十四处,其中古文化遗址三处,古墓地九处,既有早期古文化遗存,又有晚期古墓葬的文物点两处。在上述文物点中,有两处遗址的古代文化遗存较为丰富,采集到了不少标本。下面就这两处遗址的情况简报如下:狮子山遗址狮子山遗址位于应城市四里棚办事处张杨村,西北距小李村约两百米。遗址为一高出周围地面约二米的小山…  相似文献   

13.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5)
遗址位于密县城南约八公里超化公社莪沟村北岗上,在绥水和洧水交汇的三角地带,高出洧水北岸约70米。遗址外貌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南北宽约70—76米(图一)。早在1965年这里就发现过石磨盘和陶  相似文献   

14.
刘德英  赵永利  李信  方华 《文物》2011,(4):31-32,96
1995年8月,在燕下都遗址10号夯土建筑基址东北8米处的断崖上,发现一暴露的灰坑,暴露出的遗物有铁胄札叶、钁等,随即对灰坑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发掘清理情况介绍如下。一地层堆积灰坑(Y95H1)距现今地表约0.5米。灰坑上部已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温县汉代烘范窑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5月,温县招贤公社安乐寨第五生产队的社员,在招贤西北的台地上发现一座烘范窑,河南省博物馆于同年8、9月间派人进行了钻探发掘。这里是一处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灰层厚一米半至二米的汉代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的汉代陶片、废范块和铁渣。遗址东部地势较高,地表散布很多红烧土、炉砖、灰渣。这说明这里可能是一处汉代铸造铁器的遗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物》1972,(8)
山东省博物馆于1965—1966年,派出专人调查了山东省益都县苏埠屯(村)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一处墓地,并发掘了四座奴隶殉葬墓。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一号墓的材料。一、地理概况墓地在山东省益都县城东北20公里,南距胶济铁路约4公里,东距(氵弥)河1.5公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燕下都战国遗址出土陶范的宏观、微观观察及对化学成分、含泥量、粒度、耐火度、热膨胀系数等物化性能的测试,发现该组陶范具有良好的可雕性、可塑性、复印性、干强度、热稳定性、足够的耐火度和低的线膨胀率。制范工艺过程中根据各陶范对耐火度和结构强度的需要已应用了粒度分级手段以及练泥和陈腐工序,浇注前陶范经过高温烘焙,对使用性能要求较高的陶范的面层与背层采用了不同粒度的结构。分析认为燕下都陶范可以用于生产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铜铸件或铁铸件。  相似文献   

18.
贾湖遗址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二公里处,泥河洼蓄洪区的西部边缘。一九七九年该地学校师生在开荒时发现了三件两头弧状的石铲,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历次采集的部分文物报导于后。贾湖遗址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南面为一小湖泊(即贾湖),下通后人开挖的小河(马河)。西约一百米处有一个比遗址中心  相似文献   

19.
江陵朱家台遗址是楚纪南故城北垣外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7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距纪南城北垣水门(朱河入城处)约140米。遗址为高出附近地面1—3.4米的台地,平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朱河自北而南绕遗址东南部入纪南城。1988年春,因当地农民在遗址边缘挖鱼池和取士筑堤而暴露了不少遗物。1988年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地下埋藏着极为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二里冈、洛达庙和南关外三处是有代表性的文化遗扯。二里冈位于郑州市的东南面,因距旧城二华里而得名。这一带高出周围地区约5—10米,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600米,时令河从遗址的西侧穿过,北流注入熊儿河。1952年秋季在二里冈发掘到上、下两层商代的文化遗存,根据郑州市人民公园商代遗址的地层叠压关系,和各层出土文化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