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科举史上.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并不鲜见,然而.同一科文、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据笔者所查.这种情况仅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出现过一次.这便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的文状元徐铎和武状元薛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共有武状元711人,其中兄弟状元为数不多,兄弟殿试中式武状元更是凤毛麟角。清乾隆年间为武科举鼎盛时期,姜堰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延续祖辈好勇尚武之风,分别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和五十四年高中武状元,赢得“清代兄弟状元第一对”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近1300年间,共出状元596名;自宋至清近800年间,共出武状元115名。其中,昆山共出状元7名,武状元1名,分别占总数的1.17%和0.87%。在全国25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不能不说是奇迹了。而这8名武状元也是昆山历代473名进士中的拔尖,其进士的“产出”量也是真够让人钦佩。  相似文献   

4.
<正>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清代共取中武状元109人。清末,福建泉州出了一个武状元黄培松,《清史稿》未见载入其事迹,连陈衍编的《福建通志》亦未载入。"魁星踢斗"中状元黄培松(1855—1925年),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咸丰五年(1855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今属洪梅乡)。祖籍安溪县尚卿乡科名村。古谶"水流北地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07,(7):33-33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  相似文献   

6.
清代,贵阳先后中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武状元曹惟成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文状元赵以炯。 据《贵州之最》所载,曹惟成,字价人,康熙  相似文献   

7.
兄弟武状元     
我国漫长的封建科举史中,同胞兄弟科中武状元,官至总兵,统帅千军万马,建功立业,唯姜堰刘氏兄弟。  相似文献   

8.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08,(1):162-173
“翁之所恃无有焉,斯文不死道常存。”这是南宋理宗赵昀宝祐元年(1253年)癸丑科武状元程鸣凤在游历婺源朱熹故里凭吊晦庵(朱熹号)亭时所写的诗句。该诗对程朱理学对儒家学说的复兴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也隐含着归隐后立志办学从而弘道的坚定志向。  相似文献   

9.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文章依据二十三种珍本、善本、抄本、孤本古籍资料,对明代山西武状元杨俊卿家族陵园群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对比考析,从饧杨氏祖陵园、杨瞻陵园、杨暚陵园、杨博陵园、杨俊民陵园、杨俊卿陵园、杨俊臣陵园及牌坊、祠堂和庙宇八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认为:明代山西武状元杨俊卿家族陵园群雄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堪称“蒲州第一陵园群”,由于战火损毁于兵燹,但地下文物保存尚好;呼吁政府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打造旅游景点,为保护保存明代建筑和陵园文化、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同时,文章对研究明代晋商、人文地理、经济文化、时政教育、建筑结构、雕刻工艺、纪检监察、社会时局、兵马粮草、军事战略、处世哲学、书法艺术、经济管理、武举制度、锦衣卫制度、生态环境、碑文石刻、陵园墓群、牌坊、祠堂、庙宇等多元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陈福桐同志在《黔诗漫说》中说:“明清两代,贵州的进士就有723人,其中,状元有两个。 二、《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三辑:《清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载清朝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共取文状元114人,武状元109人共233人。以文状元而言,其分配地区如下: 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29人。山东6人,直隶(河北)、广西各4人,八旗、福建、湖北、广东、江西各3人,贵州、湖南各2人,河南、陕西、四川各1人。 三、再据清末浙江平步青著《霞外■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上册第41页“词林嘉话载:“…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贵州一直被称为“烟瘴之地”、“蛮夷之邦”,是“贬官”流放的地方。贵州落后,开发较晚,但贵州人勤劳朴实,艰苦奋斗,虚心向中原发达地区学习,刻苦好学,以极其坚强的毂力,在艰难环境中,磨炼出了一批批人才,明清时,出了6000举人、700进士、2名状元、1名武状元。本着重介绍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担任过朝廷重臣尚书的孙应鳌等十一位贵州人的事迹。贵州人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争美女     
从前,在一个渡口,来了三个乘客,二男一女,加船老板共四人。那女子长得亭亭玉女,犹如天仙一般。男的是文武两状元。上船后,三个男人见女子这般漂亮,表面上默默无言,内心都在打着鬼主意。船来到河中间,文状元为了讨得女子的欢心,显示自己出口成章的本事,就随口念道:“我笔儿尖尖,碟儿圆圆,船上的美女,是我的晚年。”武状元一听,那怎么行,看我的:“我箭儿尖尖,弓儿圆圆,船上的美女,是我的晚年。”船老板也不示弱:“我篙儿尖  相似文献   

13.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二期《赵以炯中状元》一文云:清代“共考取状元八十九人”。此说显然有误。据朱彭寿《旧典备征》记载,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计殿试一百一十二科,其中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各有状元,故清代共考取状元一百一十四人。此外,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共考取武状元一百零九人。如果将二者合计,那么清代文武状元共有二百二十三人。朱彭寿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典礼院直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北洋政府时期,曾担任《清儒学案》总纂,对清代科甲情况极为详熟。他的《旧典备征》被时人称誉为“详稽博考”,“既备且确”,因而可信度是颇大的。鉴于该书流传范围狭窄,特将其中“各省状元人数”和“武鼎甲考”两条部份内容摘录于后,以供读者查考。  相似文献   

14.
马宏光  黄海霞 《神州》2010,(7):48-52
多瑙河一个深湖区里,几艘摩托艇风驰电掣般驶出,其中,一位中国军人左手驾艇,右手持枪,朝空中射击,一只野鸭应声掉落下来……四下掌声大作。这位中国军人就是时任武警司令员的周玉书。这是他1992年11月率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时,受该国内务部长德耐斯库、宪兵司令布洛伊卡邀请,在多瑙河打猎时的一个情形。快速驾艇打猎,除周玉书外,其他人都放了空枪。中午就餐时,布洛司令不停伸出大拇指:"中国武警司令真神!"从军半个世纪,吃了多少苦,负了多少伤,立了多少功,就连周玉书中将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总有一些深刻印记永远铬在历史深处——他文武双全,曾是全军大比武第一名的"武状元",又是当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第一时间率军赴唐山救灾……首次制定出"执勤处突"为武警部队的中心任务并得到中央批准……负责组建驻港部队……  相似文献   

15.
广西历代状元,不但近人新添的文状元裴说、毛自知,武状元李,需考辨清楚,就是原先较无异议的八位文状元,有些问题还待推敲,以力求准确。史载“长沙王世则”考释北宋状元王世则,明《嘉靖)广西通志)(黄佐纂),以及天顺五年(1461)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均云:“广西永福人。”清代广西的史志,康熙时的(粤西文载)、《嘉庆)广酉通志)、《道光)永福县志)(光绪重修本),都依此不变。其“世居(永福)城内”的家世,记之颇详,遗迹传说亦多。祖宅叫王家巷,后为县衙所在地;故居原址,后改建县学宫,立有“状元故里”碑;其祖…  相似文献   

16.
南明河灵秀,黔灵山深幽。这秀水幽山,造就了贵阳这块黔中宝地,形成了贵州经济政治化的中心。贵阳的崛起是从南明河畔发祥的。南明河自西而东,穿城而过,蜿蜒十余公里,到水口寺隐人大山。据史料记载,旧时的南明河畔名胜颇多,光寺庙就有近二十座,后来由于几经风雨沧桑,大都消失。如今现存的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甲秀楼,佛教名寺黔阳寺,道教胜地仙人洞,古朴典雅的翠薇阁等,依然独具风采。人物方面,名的明末大臣杨龙友、清朝大臣张之洞、武状元曹维城等就出生在南明河畔。南明河岸边的护国路,原来是冠盖云集,名流巨商聚居之地,它因辛亥革命后护国讨袁运动的黔中将领王伯群、王华等住在那里而得名。所以,我们将南明河称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17.
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隔6年,三届人大召开,他又连任国家主席,直至1969年11月12日,他在河南开封含冤逝世。10年岁月,10年风雨,共和国经历了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命途多舛的岁月,他正是在如此艰难而困惑的年代中,履行共和国国家元首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1861年,雨果在一座海岛上完成了杰作《悲惨世界》。因为抵制路易·拿破仑的政变,此时他已经流亡海外10年。这部一千多页的小说,集中写作的时间只有一年稍多,但起心动念却早在1828年。  相似文献   

19.
崔文海     
《收藏家》2009,(6):95-95
崔文海,字竞文,河北饶阳人,定居保定市,职业画家。少年时期受赵孟頫目染,对国画产生兴趣。青年时代从师王晓初先生,钱慧安再传弟子陈秀谷先生学习绘画,后又得黄宾虹入室弟子倪仟先生指点研习黄宾虹。后多习宋元慢慢形成自家风格。1987年在北京画店办展;1991年在日本东京九段画廊办展;1995年在日本米子市办展;2000年出版《刘志义崔文海画集》。  相似文献   

20.
叶介甫 《文史春秋》2011,(10):47-54
许甦魂是我党从事侨务工作的先驱,我军出色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1896年农历十月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庵埠区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到新加坡,1921年在吉隆坡加人中国国民党,1924年回国采访并加人中国共产党。在海外期间,许娃魂曾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编辑,国民党缅甸党支部负责人,仰光《觉民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