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李永璞《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一文,否定了一些近代史著述中袁“做皇帝八十三天”的成说,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袁“做皇帝”的天数应为一百零二天(即从袁1915年12月12日承认帝位之日起至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或八十二天(即从1916年元旦改元“洪  相似文献   

2.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09,(12):32-34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袁世凯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他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俯从“民意”,接受帝位,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极。但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举国一致的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洪宪帝制梦只做了八十三天就可耻地破灭了。  相似文献   

3.
民国四年(1915年)底,袁世凯为实现他的皇帝梦,作了精心策划和各种准备,包括印制钱币。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准备元旦登基。袁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不少省份纷纷独立。1916年3月,在全国一片讨骂声中,他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气愤交加,吐血而亡。  相似文献   

4.
杨度,湖南湘潭人。生于1874年,1931年在上海病逝。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一生的经历十分曲折,几经浮沉,最后转向革命,投人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他的几则联语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从保皇党到中国共产党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辛亥革命后,杨度曾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参政院参政。1915年著《君宪救国论》一文,为袁世凯恢复帝制摇旗呐喊,并为首组织筹安会,极力主张恢复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去。临死时袁世凯大声叫…  相似文献   

5.
1916年5月11日,北洋政府突然发出“中国、交通两银行,自奉令之日起,所有该两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的通令,顿时引发了民国史上首次全国规模的挤兑狂潮,而诱发此次挤兑狂潮的诱因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梦想的覆灭。 袁世凯自1915年12月13日登基称帝,仅仅83天,便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惶然下台。随着袁世凯垮台,北洋政府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对政府失去信任的商民们纷纷涌入与北洋政府关  相似文献   

6.
1916年3月22日,窃国大盗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洪宪帝制。在此之前九天,北京城内,一个鲜为人知的团体幽灵似地出现了。这个团体名叫“政治研究会”,是奉袁世凯之命而秘密拼凑起来的。有关政治研究会的情况,见之于陆征祥、曹汝霖1916年3月14日致顾维钧的函中(原件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顾维钧当时为驻美公使,负有宣传帝制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4年(1915)12月25日爆发的护国讨袁运动,是一场匡扶民国,再造共和的伟大革命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童要地位。这场运动策源于云南,首义予昆明i其声威之浩大,气势之磅薄,为全国所震撼。终于以一省孤军,战胜袁逆数倍之强敌,并于1916年3月22日迫使其放弃帝制,恢复共和。这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次以民主的力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1912年3月,孙中山先生被迫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北洋军阀总头目袁世凯。从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1915年12月,袁世凯黄袍披身,做起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同时,下令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这样,一场筹划已久的帝制丑剧终于在一片喧闹声中拉开了帷幕。这场复辟帝制的丑剧虽然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只演了八十三天便告破灭,但由于一批封建余孳的大肆张罗,使它还  相似文献   

9.
蔡锷,字松坡,原名艮寅,生于1882年12月17日,逝于1916年11月8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探求挽救国家危亡的道路而自强不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而斗争;当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时,他在云南与唐继尧、李烈均等共举义旗,护国讨袁,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迷梦,从而以著名的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共和派军事家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0.
学界一般认为,1915年9月3日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标志着梁启超与袁世凯关系公开决裂。事实上,从1915年9月到12月,梁启超与袁世凯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和一定程度的工作联系。梁启超曾三度给袁世凯写信并向袁递交辞呈和病呈,还两度公开发表文章劝阻帝制运动。梁这样做,既有规劝袁世凯制止帝制运动、打探其对帝制运动真实态度之用意,又有麻痹袁以便于谋划讨袁斗争之效用。袁世凯对梁启超1915年9月1日来信未作回复,但也不便公开对梁施压。梁启超曾说,袁世凯贿赂他20万元,让他不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此说法不合逻辑。梁10月7日致信袁世凯表示对帝制问题不再"论列",袁复信委婉地表示了称帝的愿望。12月12日,梁启超第三次给袁写信劝阻帝制,同日袁世凯接受劝进称帝。  相似文献   

11.
<正>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1915年12月,蔡锷秘密离开北京,转道日本、香港、越南海防,乘滇越铁路火车于19日到达云南,与云南都督唐继尧及李烈钧、方声涛等秘密召开会议,歃血宣誓,反对袁世凯称帝,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军分为三军:第一军以蔡锷为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生平有关事迹或史实,至今仍有不少令人扑朔迷离.本文对其五点事迹予以考定:陶行知确实生于1891年;在金陵大学求学时,他于1913年春间加入过基督教;他最后确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是在1915年6月下旬参加基督教青年会于芝加哥大学召开的夏季会议之际;他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一职,应以晓庄学校被封,他本人亡命日本为终限;他亡命日本的确切时间,去时应为1930年10月10日左右,归时应在1931年3月15日至24日之间.  相似文献   

13.
1915年12月23日,蔡锷发动护国战争之前以唐继尧等的名义给袁世凯发了一份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其中要求惩办十三个“帝制祸首”,即所谓的“十三太保”,除“筹安六君子”外,还有“七凶”(即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西南独立各省直到推倒帝制以后也坚持起码要惩办这几个人,但在1916年7月黎元洪、段祺瑞政府发表的通缉文告上,十三个人只剩下了五人,添上另外的三人,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近代城市纪念日(原称城史纪元)的讨论开始以来,主要可分为三说:一为中东铁路说,该说又有1898年6月9日动工修建中东铁路和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之分.一为设治说,主要代表观点是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批准设治哈尔滨关道(滨江关道)之日(由于对设治概念的理解不同,也有其它一些说法,勿庸赘述).一为开埠说,即1905年12月22日或1907年1月14日.三说之中,虽以持中东铁路之说者居多,但笔者是坚决不能苟同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15年12月,王伯群与蔡锷、戴戡同船从天津回到云南,即代表贵州出席了蔡锷、唐继尧召开的决定云南起义的第四、五两次军事会议,并参加歃血为盟的宣誓。12月23日,按照天津会议的决议,以云贵两省军政领导人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警告电,敦促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署名的有蔡锷、唐继尧、王伯群、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的签名由王伯群代写。当时,对于袁世凯称帝,刘显世的态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函     
《文史精华》编辑部: 近阅贵刊《陈独秀与蔡元培》(载1998年第6期,作者张家康)一文,似有两处于史实不合,分述如下: (1)“1916年9月,蔡元培由法国回到北京”(12页)。查周天度先生《蔡元培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997年第2次印刷),对此有所记述。9月1日(指1916年),蔡元培接到范源濂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促其早日启程回国的电报后,和吴玉章一道,于10月2日由马赛乘轮返国,11月8日抵上海。  相似文献   

17.
1916年5月3日,护国军湖南总司令程潜,从护国军根据地靖县出发,经过绥宁、城步、武冈,于5月22日到达邵阳城.进城后,他请友人岳森出任县长.岳森欣然答应的同时,对程潜说:“我在长沙听说,汤芗铭封了刀子,不杀人了,还有人说他也想宣布独立了.” 汤芗铭是袁世凯的死党,拥袁称帝的始作俑者.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杀后,湖南局势动荡不安,袁世凯便派汤芗铭进驻长沙,出任湖南都督.  相似文献   

18.
徐冠群  安宣东 《纵横》2014,(12):41-46
“海上浮动地狱” 1915年11月11日,法国国防部正式决定实施招募华工的计划,同年12月任命退役少校陶履德率领招工团赴华招募工人。随后,同样面临劳力匮乏危机的英国亦于1916年夏决定在华招工,同年11月英国陆军部招工代表波恩抵华,在威海卫成立招募机构并正式开始招工。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民主主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孙中山说,他从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失败之日起,就立志推翻清朝政权。自那时到1925年去世,一共四十年。其间经历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怍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不停息地为我们祖国  相似文献   

20.
鄙小 《旅游纵览》2008,(3):78-78
<正>这个日子并非因游人们越来越需要森林的旅游时代所定,而是奠基在1915年。那年7月30日,经孙中山提议,北京政府把清明节定为中国植树节。国民政府在南京定都后,于1928年3月12日执行了植树仪式,并于4月27日做出决定,改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之日定为植树日。建国后,植树造林是党中央向全民发出的号召,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把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