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大邑五龙战国巴蜀墓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五龙公社机砖厂位于大邑县城东南2公里。这里是一处高出周围农田1—2米的平坦台地,台地西南为汉代以前的古河道,台地上曾发现历代墓葬。1982年4月、8月和1983年1月,我们配合砖厂取土先后在这里清理了五座土坑墓(图一),除M5为西汉残墓外,M1—M4均为典型的战国巴蜀墓葬,葬制、葬具及出土器物都颇具特色。现将四座巴蜀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小华  彭万  韦松桓  张勇 《考古》2015,(2):19-31,2
2012年8月,在赫章县可乐墓地发掘了两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均属土著墓葬,时代大致为西汉前期至中期。其中,M373为"套头葬";M374的规模较大,形制较特殊。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残件及各种装饰品等。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可乐墓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尊志 《中原文物》2023,(1):115-121
徐州市睢宁县刘楼东汉M1为东汉早期的一座砖砌墓葬,根据墓葬的整体结构,判断该墓是由封土、墓道、较长甬道附二对称耳室、前室、后室等组成的横穴式墓葬,前室西侧面积较大是其特征之一。综合墓葬形制、墓内葬人迹象及出土玉衣片等,推测墓内原葬有一对成年列侯或列侯级别人员夫妇和一个早殇儿童,三者属同一家庭成员。对于刘楼东汉M1相关内容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该墓葬及所属墓地的性质,对开展东汉列侯墓葬及家庭葬等的综合研究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墓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隆镇。2005年6~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小金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石棺葬41座。墓葬排列密集有序,墓圹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为石棺,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头端或龛内,包括陶、铜、铁、玉、石、骨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判断,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晚期。日隆石棺葬处于羌人西进的关键节点上,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西南地区石棺葬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200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平谷区东高村南部发掘了两座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M2为刀形竖穴土圹木椁墓,防盗设施、木椁结构保存情况较好;椁室内部清理出陶罐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推测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M1为小型砖室墓,破坏严重,仅出土残陶盂1件,年代为隋至初唐时期。  相似文献   

6.
安徽天长三角圩27号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天长市东北的三角圩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27),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M27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一椁一棺。随葬器物多放置在棺与边箱中,主要有陶器、铜器、玛瑙器等。此墓属于三角圩西汉墓葬群中的一座,从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看,M27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偏晚。  相似文献   

7.
2020年7~11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苏庄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出西汉墓葬85座。其中,M7、M13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了较多的精美文物,有玉、漆木、铜、铁、原始瓷及灰陶器。尤以M7随葬的10件原始瓷璧在扬州地区较为少见,与浙江一带发现的西汉原始瓷璧,形制、纹饰、釉色、火候及工艺均极为相似。M134随葬的一面西汉羽状纹铭文铜镜,在扬州地区较为罕见,应为一面仿战国楚羽状纹地铜镜,即在仿楚镜的基础上增加具有西汉中晚期风格的篆书铭文。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来判断,M7为西汉早期,M134为西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先后于1974年和1989年发掘三座辽金墓葬(分别编为 M1、M2、M3),年代相近。本文试就三墓彩绘天文图略作比较研究。一宣化辽金墓 M1墓主为张世卿,葬于1116年;M2墓主为张恭诱,葬于1117年;M3墓主为张世本和焦氏夫妇,合葬于1144年。三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在郴州飞机坪筑路机械厂家属区基建工地发现了2座土坑墓,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其中M2较大,特点明显。依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推测,M1时代为西汉中期前段,M2为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汉楚国王畿地区的墓葬为研究对象(即今徐州市及其附近的铜山县一带),主要关注墓葬形制、埋葬方式、葬具、随葬品等方面。首先,通过对随葬品典型器的形态分析,确立徐州西汉墓葬的年代分期;其次,分析徐州西汉墓葬各文化因素的构成和地位,并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徐州汉文化成长的历史环境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姚河塬城址高等级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总计有西周墓葬40座,其中墓地中部有4组互相连通的墓葬,可称之为“组墓葬”。M1、M2组墓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底设有腰坑并殉狗,出土随葬品以原始瓷器、玉器、蚌贝器为主,但器物多残碎,系“碎物葬”,出土人骨皆散乱置于墓葬各处,表现出姚河塬墓葬区特殊的葬制葬俗,为研究西周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北郊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编号M1)。墓葬位于西汉长安城东墙外约2公里处,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墓,一棺一椁,随葬器物丰富,有陶、玉、铜、铁、石器等。玉器中有一件直径达43.2厘米的玉璧;一件鎏金铜勺柄部有刻铭"私府大半升乙二斤六两";一件器钮有"中厨"刻铭。从出土物及墓葬形制判断,此墓为西汉早期墓,墓主应是身份较高的官吏或贵族。  相似文献   

14.
西安北郊枣园大型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北郊枣园大型西汉墓位于西安市北郊,2003年3~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清理发掘。M1为大型墓葬,出土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M1应属西汉早期偏晚的贵族墓葬。特别是 M1发现的2件铜锤。形体高大,通体鎏金,盖顶铸有朱雀,造型优美。其中1件(M1:11)铜锤内存留有26公斤透明的翠绿色液体,开盖后,酒香扑鼻,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汉古酒。  相似文献   

15.
刘文庆  翟光浩 《东南文化》2022,(6):78-84+199+191-192
南京市江宁区下潘岗村汉墓M6是一座一棺一椁的竖穴土坑墓,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墓内发现陶器、铜器、铁器、木器等各类随葬器物25件(套)。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分析,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墓主是一名丹扬郡的低级官吏。其中出土的8枚印章值得关注,尤其是“莫府令印”的发现表明汉代可能有一个未被史书记载的莫府县。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6,(9)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小田溪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2规模较大,出土器物丰富。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以铜器为主,包括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规模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年代应为秦代至西汉初年,墓主应是巴国王族后裔。该墓是历年来发现的巴文化墓葬中出土器物较为丰富的墓葬之一,为研究当时西南地区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河北抚宁邴各庄东汉墓地发现、发掘墓葬6座,分布集中,另有石砌遗存和砖砌遗迹。该墓地为一处经规划的家族墓地,M1位置在最北侧,其他墓葬以M1为核心进行布局和墓位的安排。石砌遗存面积较大,但仅围绕M1,其他墓葬基本都在其外,加之砌建的石材规格较小,该遗存为M1墓垣的可能性较大。墓垣外的2处砖砌遗迹应为墓外用于祭祀的祭台,南侧祭台可能为M1及其南侧的相关墓葬共同使用,西侧祭台则主要为M2所用,也可能服务于M1。M1规模大,形制复杂,墓葬的建造与多人葬的需求及墓外设施的砌建有着密切关系,而陪葬品及墓外、墓内祭祀的设置等均反映出汉代丧葬文化的不断推广、普及和趋于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羊头镇发掘了35座汉墓,其中编号为M3、M20、M68墓葬规模较大,形制较为特殊。这3座墓葬东南距杜陵3公里,墓主人可能是杜城或杜陵邑内的高级贵族或官吏,为我们研究汉代杜陵邑内居民的生活习俗及丧葬制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该篇报告所介绍的墓葬种类和数量虽不算丰富,所出随葬器物亦是该时期的常见之物,但极具代表性,我们认为其看点有二:一是材料全面,作者以墓葬为单位,对各墓的形制、随葬器物从文字到图示逐一予以了翔实的介绍,使读者对资料得以全方位的了解,对今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二是写作严谨,有关结论均是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所得。淅川县隶属于南阳市,为使淅川县香花镇杨河组的四座汉墓在年代、性质、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方面得出相关的判断,作者对南阳、洛阳、襄阳、襄樊、随县、巩义等地的同时期墓葬材料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因此所得结论令人信服。报告中所介绍的四座汉墓,两两相连,皆为"隔山葬",所谓"隔山葬"是指夫妻异穴合葬,中间用墙隔开,在西汉前期和中期的中原地区较常见;时代如作者所判,"M1、M2定于东汉晚期,M3、M4较M1、M2晚,下限可能晚至东汉末年或三国时期",基本属同一个时代范畴,因此四座汉墓在形制上一致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12,(1):74-79,99
徐州作为两汉重要的诸侯王封国所在地,有较多西汉墓陪葬有陶俑。从总体上看,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衰落的全面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与社会的发展及葬制、葬俗的演进等密切相关。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还与本地区东汉墓葬及周边地区西汉墓葬的陪葬陶俑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综合反映出相关丧葬内容、物质文化等的时代特点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