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我从中牟农专毕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与前往城市工作的同学一一话别后,就来到了浚县农科所工作。在浚县这片热土上,我一干就是43年。  相似文献   

2.
1955年5月,我毕业于林县(今为林州市)一中初中部,因身体欠佳而没有继续深造。正好这时我县建设科招人,我就报了名并被录取。 经过短期培训,我初步学会了测量技术,先后在本地和外地测量过渠线、矿源。1956年测量我县英雄渠的渠线时,从安阳专署来了几位技术人员,其中就有吴祖太。这是我和吴祖太第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3.
1956年初中毕业时,由于体育美术两门功课需要补考,便被取消保送资格,全凭实力去考。比起小学毕业时的考初中,我的感觉要轻松得多。一出考场我就料定,这回准取。  相似文献   

4.
我是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古坑乡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农家.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道贫寒,我从小就很自立自强,1940年在台湾台南市专修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进入台湾制铁所机械工厂当见习生。因为家庭环境不允许我继续学习深造.我就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专门部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函授三年结业。  相似文献   

5.
我1945年毕业于陕西省西安技艺师范美术劳作科。因为在西安找不到工作 ,我就回到了家乡 ,先后在母校崇实中学和蒲城县二中等校 ,教美术劳作课两年。1946年冬 ,我和同学张西昌在蒲城县开了个中国画作品展 ,当时 ,我以为只要把画挂出去就有人买 ,可是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只有蒲城县国民党驻军的一位师长看中了我画的《虎》和一张《仕女》画 ,说等我们画展结束后 ,要我送画到他们的司令部。我共得了当时国民党的法币2400元 ,这是我第一次画展的收获。回家后 ,父母很高兴 ,说我的画能卖钱 ,说我两张画就相当于他们半年的劳动收…  相似文献   

6.
正匆匆岁月,时光流逝,一晃我在这幼教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10年,当偶尔翻开那一张张毕业照时,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如今回想,从工作第二年起我就开始当班主任了,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遇到问题时的泰然处之,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着,这一路虽付出了辛苦,但也收获颇丰。一个班级的核心是孩子,在班中所有的事情优先考虑的是是否适合孩子,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而我是孩子们的保护者,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要融入  相似文献   

7.
侯苏勤 《文史博览》2007,(11):63-63
恢复高考那年,我高中毕业不到两年。我的家乡是一个穷困、偏僻的山村,我所在的生产队一直是个党员空白队,我高中还未毕业,大队党支部就给我安排一个"政治指导员"的职位,意在重点培养。我生性耿直,加上一些懵懂,不到  相似文献   

8.
194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了西藏,这对我说是生活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之前,我对西藏除了一点最普通的常识外,可说一无所知。但我也象很多人一样,早已形成一套想法,就是西藏是我国神秘之乡,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到的地方,如遇机会,就不应错过。由于几个同学的推荐,当时正准备去西藏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的沈宗濂写信来邀我同行,担任英文秘书。沈宗濂在我毕业的大学教过书,可以说是我的老师辈,然而我们并不认识。同时,我在成都教书的一个学校正要改组,我也有意改行,变换一下环境,所以就欣然接受。我想到这个一般人去…  相似文献   

9.
我的大学生生活何兹全1930年,我在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即到北京(当时称作北平)来读书。补读了一年高中,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北大史学系毕业。这五年北京生活,四年北大学生生活,是我人生长途中很有意义的一段,至今回忆起来,仍如近在眼前,给...  相似文献   

10.
偶然结识胡耀邦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1969年,我们学校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一  相似文献   

11.
喜圆工兵梦 1963年4月,我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文峰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1年,高中毕业后考进县建工学校预决算班。挑灯苦读了两年的我,被安排在家乡建筑工程队当施工员,当年我19岁。那年月,工程队经常用炸药来爆破要拆除的房子,常常殃及与之紧邻不要拆的建筑物。怎样才能让炸药听话,想炸哪儿就炸哪儿,而且一炸就能定乾坤呢?我觉得这中间大有学问,因此,我对爆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苦于学艺无门。  相似文献   

12.
我是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古坑乡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农家,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道贫寒,我从小就很自立自强,1940年在台湾台南市专修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进入台湾制铁所机械工厂当见习生.因为家庭环境不允许我继续学习深造,我就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专门部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函授三年结业. 上世纪40年代初,台湾尚是日本殖民地,年纪不大的我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饱受了亡国之苦,我与广大台湾人民一样,总盼望台湾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总盼望中国能独立富强,不再受列强的欺侮.  相似文献   

13.
张宁 《文史天地》2012,(12):71-74
我是1917年出生的,今年已95岁了。方正是我的笔名,我真实的名字叫蒋伟。因为过去总是用“方正”作笔名,真实名字反而没人叫了。我出生在上海,家里很穷,14岁就在当铺里当学徒,上不起学,初小都没毕业,一辈子一张文凭都没有。但是我有文化,完全是自学成才的。因为我能写能画,别人都叫我“万宝全书”和“多面手”。我这一辈子算是被文化害了,却又沾了文化的光、被文化救了。  相似文献   

14.
卢星林 《世纪》2020,(3):31-33
我志愿"一手捏笔,一手握枪"1966年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因"文革"原因到1967年才进行分配。分配方案中有一个名额是去人民解放军部队,这是我长期梦寐以求的志愿。8岁时,首次见到解放我家乡的战士,成排站在院子里,纪律严明,我就很羡慕。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始终伴随我成长,至今依然喜欢。叔叔卢世立是解放军也是志愿军,牺牲在朝鲜。"文革"期间,穿绿军装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5.
龚平 《百年潮》2020,(1):73-76
我的母亲本名黄薇,曾用名南君、黄维英,1912年2月27日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书香世家。在集美女子师范学校(中学)毕业后,我母亲就在《厦门日报》发表了一篇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文章。1933年,她只身前往日本东京,考入了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本科)。从1936年开始,我母亲就在中共东京支部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她是多个进步团体的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16.
我是黄陂县滠口镇磨元冲的人,1966年3月13日出生,在下集中学初中毕业后,投身于餐饮业.现在武汉大学财经管理学院业余攻读企业管理专业.1991年获国家一级厨师职称.我的父亲刘仁友,曾任大队林场场长.1966年我来到人世间,我们家唯一值钱的,是戴在父亲手上的一只国产手表.然而也在这年的“四清”运动中,作价80元“退赔”了.我父亲老弟兄三个,都住在一幢爷爷留下的连三间老屋里.1983年,这幢老屋的梁柱已被白蚁掏空,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那年,我念完初中,闲在家里.心想:如果能够赚到1500元钱,就可以解决安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前一阵子我跟父亲聊天,他说:"闺女,以后我帮你带孩子,你得赶紧把开车学会了,买辆车上班也就不用挨冻了。"父亲退休这五年一直在重复地说着这些话,确实,我都毕业工作五年了,父亲也老了。父亲出生在边境县,从小无父无母,9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那时候,有个放羊的叔叔来家里走动,带回来的半块羊腿就是我们一年的荤腥。  相似文献   

18.
韩铁铮 《文史天地》2011,(10):65-68
我于1961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院(现河北师大前身)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河北青县中学担任历史教师。"文革"前夕,报刊上连篇累牍发表的大批判文章火药味越来越浓,学术、政治气氛日趋紧张,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势头。1965年11月的一天,我在《文汇报》上读到后来被称作"吹响了文化大革命号角"的姚文元的那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我耐着性子读完这篇占  相似文献   

19.
正我来自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名工作了三十余年的零件钳工。父母都是武重人,我从小在武重长大,特别喜欢工业大生产的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1985年,我从武重技校毕业,分配到武重厂从事钳工工作,师从"全国劳动模范"余维明。我感到十分幸运,当时看见大家都对我投来羡慕的眼神,我就想:一定不能给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教师,我的母亲也是一位退休的教师。我的大姐做过教师,我的二姐也做过教师。我的太太至今还是一位教师。我的生活其实是被教师包围着的。我呢,1987年,我师范学院毕业了,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名教师。孟子说:“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可我却喜欢我的“大患”,我想我是喜欢为人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