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彩雀莺     
正拉丁学名:Leptopoecile sophiae形态特征:体小(10厘米)的毛茸茸偏紫色雀莺。顶冠棕色,眉纹白。雄鸟胸及腰紫罗兰色,尾蓝色,眼罩黑色。雌鸟色较淡,上体黄绿,腰部蓝色甚少,下体近白。与凤头雀莺的区别为眉纹白,无羽冠,顶冠棕色,外侧尾羽有白边。生活习性:在中国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及西部。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小鸟,叫声甜美,栖于矮小灌丛,夏季于林线以上至海拔4600米,冬季下至海拔2000米。  相似文献   

2.
淡腹雪鸡     
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metanus),别名藏雪鸡、雪鸡,藏名为“恐姆”。淡腹雪鸡体形比暗腹雪鸡小一些,身体全长49-57厘米,体重1.5-2.0公斤。上体土棕色,镶嵌黑褐色虫蠹状斑,颏、喉及前颈均污白色,前颈有一灰褐色带环,前额、眼线及耳羽土棕色,眼线棕色较深;除上述部位外,头、颈的上面和侧面均灰褐色;飞羽外翈基部边缘和覆羽外翈均杂以黑褐色虫蠹状点斑,各羽端  相似文献   

3.
藏黄雀     
正藏黄雀(学名:Serinus thibetanus)为雀科丝雀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主要栖息于高山,平常栖于松杉林、枞树林中以及开阔山麓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外形特征体小(12厘米)的绿黄色雀鸟。似金丝雀。繁殖期雄鸟纯橄榄绿色,眉纹、腰及腹部黄色。  相似文献   

4.
藏马鸡     
《西藏人文地理》2016,(4):20-21
正鸡形目/雉科/马鸡属藏马鸡(拉丁名:Crossoptilon harmani)也叫"哈曼马鸡"。外形特征藏马鸡雄鸟头顶被以黑色的软而卷曲的短羽,如绒,头侧裸出,满布绯红色疣状突,格外醒目。耳羽后面生有两簇白色羽毛向头后伸出,形长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颈项,好像两只犄角,又宛如围着白雪样的围巾,被微风轻轻掠起,所以也被称为"角鸡"或"耳鸡"。体羽形长,呈毛发状,两翅稍圆。体羽主要为蓝灰色;尾蓝黑色,具绿蓝色金属光泽。雄鸟的跗跖上有一个短钝的距,有时雌鸟也有距。尾  相似文献   

5.
刘璐 《旅游纵览》2020,(5):88-95
正春夏时节,大紫胸鹦鹉和许多鸟类一样,开始进入繁殖期,这是一个既幸福又辛苦的时节。一只大紫胸鹦鹉的雄鸟看上一只漂亮的雌鸟,它每天都静静地守着心仪的对象,从早到晚,含情脉脉地望着,雄鸟一边上下跳跃、频繁点头,一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再矜持的雌鸟也难以抗拒这样的诱惑,何况是正处于繁殖期的鸟儿。  相似文献   

6.
车刚下高速路不久,就见前方左边的灌木中,一抹红棕色一闪一闪,随即跃到路面上:一只大尾巴的棕色狐狸,满不在乎地在车前过了马路。紧贴着路的右边是一个小村庄,我眼睁睁看着这家伙像个老手一样溜进了村。  相似文献   

7.
黄眉鹀     
褚玉鹏 《旅游纵览》2010,(11):74-75
<正>LINK黄眉鹀为雀形目、燕雀科、鹀属,俗名金眉子、黄三道、五道眉儿、大眉子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的鹀。头具条纹。似白眉鹀但眉纹前半部黄色,纹,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黄眉鹀的黑色下颊纹比白眉鹀融入胸部纵纹中。与冬季灰头鹀的区别在腰棕色,头部多条纹且反差明显  相似文献   

8.
《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署名“钓鸳湖客评述卧云居士批句”,是明万历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传奇小说集。它成书於万历年间,在这之後的近四百年光阴中,它以单篇的方式静静地庋藏於明清的小说丛书、类书、总集中。直到二十世纪末,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发现了影印油印本,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发现了硬笔抄本,  相似文献   

9.
小雁塔     
《文物》1979,(3)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门外友谊西路的南侧,是我国唐代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它比慈恩寺的大雁塔略小,因而被称为小雁塔(图见封底)。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唐高宗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  相似文献   

10.
民和览胜     
①闼:门。马场垣被称为青海高原的东大门。 ②郡:古代行政区域,秦以前比县小.从秦朝起比县大。这里指汉昭帝始元六年.就在民和下川口设允吾县。为金城郡治所在地,上川口即为其属地。  相似文献   

11.
正鸠鸽科鸠鸽科是鸟纲鸽形目的一科。它们体型大小不一,但一般与家鸽差不多,雄鸟和雌鸟的羽色大体相似。它们大都栖息于树上、地面上或岩石间,善于飞行,迁徙性强,主要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或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等为食。鸠鸽科鸟类分布广泛,除两极外几乎都能见到。  相似文献   

12.
魏东 《旅游纵览》2017,(3):26-31
血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雄鸟的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均为红色,故称血雉。血雉的食物主要以植物为主,性喜成群,常呈几只至几十只的群体活动。血雉是高寒山地森林及灌丛雉类,栖息于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混交林及杜鹃灌丛中,海拔高度多在1700~3000m。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份。求偶时期,常常两只雄鸟头对头地猛啄对方,直至败者逃去,胜利者和雌鸟配对。筑巢于冷杉树木基部的树洞中,以干树叶铺于枯枝上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暗杀大王王亚樵失手鸳江周擎天说起"歧路英雄"、"江淮大侠"、"中国暗杀大王"、"暗杀公司"的老板,略懂民国史的人,无不知晓他就是三十年代使蒋介石、戴笠等人闻之丧胆的王亚樵.王亚樵字九光,号鼎,祖籍安徽合肥,出身于仕宦世家,生于1888年。前清李鸿...  相似文献   

14.
窦贤 《丝绸之路》2006,(11):49-54
古称河州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以及藏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居的人荟萃之地。其地界有浓郁的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情,被称为“东方小麦加”。  相似文献   

15.
赭红尾鸲     
《西藏人文地理》2007,(1):20-20
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别名火燕,火焰焰,雌雄异色,雄鸟额,头侧,颈侧,颏,喉和胸呈黑色,头顶,下背和腰呈灰色,上背,两肩黑色沾灰;  相似文献   

16.
多情的鸟儿     
<正>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古至今,情与爱是自然赋予生物的别样风情。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各种鸟类亦不甘寂寞,雄鸟们或衣着盛装、或敞开歌喉、  相似文献   

17.
大漠沙珍     
沙米凉粉 沙米,学名“沙蓬”,属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沙漠地区,逢雨水多的年份,沙米就长得十分繁茂。到了秋季,农牧民成群结伙到沙漠里打沙米。河西走廊的民勤、高台、肃南、肃北、安西等北部荒漠地区皆产沙米。以巴丹吉林沙地北部产量最多,品质最佳。 沙米八九月间成熟,叶呈灰色桃叶形,四枝分蘖,分枝尖端结实。沙米粒比小米小,呈红棕色,米粒椭圆状。采沙米时,把沙米整株拔下,采集一处,铺上布单用木棒一打,沙米即落到布单上,用簸箕簸净即可像小米一样食用。 沙米的吃法很多,有沙米凉粉、沙米稠饭、沙米面卷子、沙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民族史和书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块碑刻,即爨(音篡)宝子碑和爨龙颜碑。过去的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习惯把前者称为"小爨",把后者称为"大爨",合称"二爨"。所谓大、小,根据的是碑身的高和宽,如果按立碑的年代来说,则小爨早于大爨五十多年。  相似文献   

19.
商代玉鸱鸮     
新乡市博物馆最近征购到一件玉鸱鸮。系圆雕,作站立状,勾喙,两眼用双圆线刻出,竖耳,双翼并拢,短尾下垂。翼上饰云纹,胸饰单线人字形纹,背后饰双线人字形纹,足尾之间有十字形小槽,上有一深2.1厘米的圆孔,头顶后部有一钻通斜孔。全器乳白色,正面有一道棕色裂纹,两翼有少量棕色色斑。右耳部和左翼下右足上凹处有少许红颜色,可能是硃砂。此器出土地点不详,形制与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玉鸱鸮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徐婵菲 《文物天地》2023,(2):124-128
汉代两京地区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一种形状类似勺子的小铜器,考古报告对它的称呼有铜勺、铜量、铜匙、铜撮、药量等。通过考察小铜器在墓中的位置和与之相邻的器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这种小铜器应统称为小铜量。汉代用墨书写时需注水研墨,部分小铜量被用作加水的器具,其功能相当于后世的“书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