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一首婉转清扬的《爽爽的贵阳》,吟颂着贵阳市的生态环境优势。从本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市"到探索推进"环境战略";从"循环经济型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从"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到"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从"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到"三创一办"……伴随着贵阳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扎实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足印……  相似文献   

2.
吴冰  李亚舟 《神州》2012,(3):28-29
2011年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授予江门"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一国家城市综合评比的最高荣誉,为江门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提升城市形象增添了无限光彩。迈上文明创建新起点,江门如何走向未来?为此,笔者专访了江门市委书记刘海。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屈指算来,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征程,如今正好走过5年。5年来,发展环境的生态化置换、发展路径的可持续化坚守、生态理念的多维化构建,贵阳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开始凸显立体特征,成为国内翘楚。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成为这一成就的显性标示。生态城市,首先是资源节约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莫过于时间。经过一系列的整改,便捷路网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占用和运行成本的大大降低。而"两湖一库"的水质专项治理与"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13,(4):16-31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007年,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2007年12月29日,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对全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做出部署,确定了贵阳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5.
农业社会的教育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思,是复制过去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是立足现在,一眼看着过去,一眼看着未来,则注重时间昨效率;信息社会的教育是面向未来,而智能社会的教育,则是“创造未来”。《“未来城”的故事》在本刊2003年第10汪1期连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我们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及家长的电话,咨询'未来城"的情况。为此,我们邀请了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经落下帷幕。绿色发展,我们的行动却远远没有结束。从2009的"责任"到2010的"行动",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在不断深化,贵阳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从力促内外贸的强劲增长到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从贵阳市荣获"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称号到积极抓好行业管理;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理念的提出,为贵阳的城市发展拓展出一条崭新的发展思路。在2007年12月召开的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李军在大会报告中将贵阳市的建设发展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或有的同志所认为的仅仅是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而  相似文献   

8.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贵阳文史》2013,(4):32
责任、行动、机遇与挑战、转型与增长、变革与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会议一步一个台阶,向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前进。历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第一届2009年8月22日召开,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二届2010年7月30日召开,主题为"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第三届2011年7月16日召开,主题为"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与挑战"第四届2012年7月26日召开,主题为"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乃夫 《旅游》1995,(12)
语言依人而生,依时代而生,各个时代各色人等,语言性格是不一样的。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变革,文化的变革,观念的变革冲刷着北京,冲刷着北京人,也冲刷着北京人的语言,老北京语在杂交出新之后走出了胡同,走出了城圈子,也走向了全国。新京味土语里有着过去从没有过的词汇,更有着过去所没有的风情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