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代君主中出类拔萃。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稳健卓识。这与他自幼勤学不辍密不可分。康熙除了具有雄厚中国传统化知识外,对“西学”也很有掌握和了解,诸如天、数学、地理、几何等都有一定成就,这是因为在他身边始终有一个称之为“外籍教师团”的西方传教士当他的教师。这些传教士想得到康熙对传教的支持,因而殷勤地向康熙传授“西学”,康熙从他们那里学习接受了西方科技化,对他勤政治国,了解西方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其前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他所取得的历史业绩,彪炳于史册。其间,自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他曾三次亲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是同沙皇俄国支持下的民族分裂势力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斗争。噶尔丹志大力强,久历戎行,叱咤风云二十余年,为漠北枭雄,他与康熙角力斗智,进退周旋,康熙视之为劲敌。而康熙三十五年的昭莫多之战,则是击灭噶尔丹的决定性一战。本文拟就这次战役康熙的决  相似文献   

3.
巡幸,即皇帝离京到各地省方观民,是古代帝王一项重要礼仪。从商周起,历史上各代皇帝都举行过类似活动。《旧唐书·玄宗纪上》:“命巡幸所至,有贤才未闻达者,举之。”而清代康熙帝的几次南巡,实际上又是他安邦治国的一项措施,体现了他杰出的统治才能。因此,康熙南巡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有为君主。他在位61年中,振作图强,功绩卓著,巩固了中国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人们却很少知道康熙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康熙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中注重科学、提倡科学而又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在这一方面,无论是秦皇汉武、康宗宋祖,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望尘莫及,在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封建时代,康熙对科学的态度和作为确实高出他们一筹。  相似文献   

5.
康熙(1654年——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他励精图治,文治武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是一个开明的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是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康熙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帝王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位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汉初“文景之治”、唐初“贞观之治”齐名的发达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一、接班惹的祸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精明能干的皇帝明显老了,在人生的最后十多年里,处理国家事务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加上儿子们互相倾轧,摧残了他的精神头和意志力。他的几个儿子此刻都在拉帮结派觊觎接班人地位,两军对垒,场面一度呈胶着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兄弟之间残酷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亲情观上,给康熙玄烨以重大心理冲击。很大程度上,出于对爱新觉罗家族的  相似文献   

7.
鬻琴碑随想     
在滇黔公路贵州盘县与云南富源县交界处,有一座书明“滇南胜境”的古牌坊,牌坊一隅立有一块“鬻琴碑”,说的是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十月,杭州府钱塘县孙土寅出任平彝(今富源)县令时清政廉明的事。任职期间,他律己戒贪,爱民如子,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卸任时,两袖清风,无盘缠回乡,老百姓自动捐钱给他,他分文不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心爱的古琴留(变卖)作路费。百姓深受感动,临走时自发结队来送他,依依不舍,挥泪惜别,直送到十里之外。为褒扬与铭感孙士黄的美德,村民捐款“立遗爱碑”于驿道旁,以寄托对他的思念,并扬其美迹流…  相似文献   

8.
正《清史列传》中说了这么个事儿:康熙二十七年(1688),佥都御史郭琇参劾当朝宰相明珠卖官鬻爵、贪污纳贿,证据确凿。康熙龙颜大怒,下旨将明珠收监,打入死牢。但身陷死牢的明珠怎肯坐以待毙,他暗中捎信让党羽们向皇上为他求情。然而,树倒猢狲散,昔日那些巴结他的官员都唯恐避之不及,哪肯搭救。无奈,明珠只好自己想办法,而最后他想到的办法却是——让自己最大的政  相似文献   

9.
林颐 《文史月刊》2014,(7):14-14
康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一套比较开明的人才观,并用之于治理国家。他对"天才论"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不承认有天生之才。群臣赞颂他知识渊博是"由天授,非人力也"。康熙身居高位,头脑却很清醒,他认为群臣的称赞,恰恰否定了他勤学的优点。"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就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康熙本人正是一个勤于治学的皇帝,他自学了天文、历算、西方的解剖学及拉丁文等新鲜知识,并且十分重视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0.
阎崇年 《文史博览》2014,(11):40-40
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一共六次下江南,往返都算上,共12次到扬州。那为什么康熙四十六年以后他就不南巡了呢?  相似文献   

11.
康熙爱数学     
康熙(1654~1722),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他自幼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他14岁亲政,在位61年,一生勤奋治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康熙的文治武功,如组织编辑与出版《康熙字典》,抵抗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早为世人所熟知。然而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却鲜为人知。康熙对数学情有独钟,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2.
正四阿哥胤禛的"禛"字,意为"以真受福","示字旁"则是康熙希望加增儿子们的福气。康熙对汉文化、文字,研究得全面而细致,选出一个美好的字句作为儿子们的名字,殷切表达了自己对天命的尊崇和家族的一片真心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虽然贵为皇帝,却真实体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沉寄托。雍正皇帝登基的三个月后,他就火急火燎地追封孔子先世为王。他解释说,孔子是天地君亲师,持续运用儒家思想的根基不能松动,从古至今的读书人都  相似文献   

13.
常强 《文史月刊》2010,(11):67-67
<正>提及皇帝的微服私访,我们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或许就是清代明主康熙皇帝。的确,近几年,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热播,荧幕上康熙的微服私访,无疑给他的高大形象锦上添花。我们不妨来细看一下关于康熙的历史记载。康熙在位一甲子,御宇期间曾多次出宫巡游天下。据有关专家统计,他曾3次东巡,3次西巡,6次南巡,48次北巡,此外还  相似文献   

14.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农本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那么,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康熙是否推行了一条“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大量的事实和康熙本人的言论看来,康熙具有农本思想是对的,可是他却没有推行过重本抑末的政策,更不用说“严格”了。他的农本观不同于传统的农本观,他的重农政策和传统的视农为本,视工商为末的政策有着重大区别。 由于农业是人类“生存与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在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起就极为重视农业,西周迄于春秋,重农思  相似文献   

15.
评康熙《昆山县志稿》苏州大学地方志研究室吴奈夫清康熙《昆山县志稿》,是一部从未刻印过的手稿。自成稿之后的三百余年间,它历经沧桑,迭遭兵燹,几易其主而转辗保存至今,弥足珍贵。这部志稿的成书过程,最早要追溯到康熙九年(167o年)六月,直隶宣府选贡董正位...  相似文献   

16.
康熙善于用人与重视民瘼王佐贤康熙亲政以后,认为治理黄河比平定叛乱还重要。康熙十五年十月,黄河夺运河、淮河河道,在河南淮阳决口。使方圆几百里肥田沃土,尽成泽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消息传到北京,康熙焦急万分,立即派工部尚书翼如锡、户部侍郎伊桑阿,...  相似文献   

17.
《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等历史剧中都有一个重要情节:康熙晚年废太子胤礽。胤礽的主要罪状是结党营私,勾结地方,贪赃枉法,秽乱宫闱,图谋政变等等,所以他在康熙晚年诸皇子的帝位之争中被淘汰出局理所应当,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中国将近一个半世纪。在他们执政期间,都以“重农务本”相标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很关心各地的雨水、粮价和农事收成等情况。特别是康熙,他对全国农业生产,地形、气候等情况瞭如指掌,对农业与江河水利的关系,农作物生长与南北土性、节气的关系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我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谷子以及各地的土特产,如新疆的西瓜、葡萄等也都很熟悉。这三位皇帝深知“务本足国”  相似文献   

19.
方孝标《光启堂集》清楚地昭示了他游闽越的原因,《钝斋文选》虽系游滇黔的归后作,并大量收录了他游滇黔的纪闻作品,但对滇黔行的游因只字未提。方孝标游闽越滇黔都是为了借贷还修城的欠款,任务完成即归。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中朝廷加给方氏的归顺"吴逆"罪和方氏乡党赞美他的"气节说"都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20.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6,(6):52-55
淮安的水城水乡文化丰厚得超出想象,最经典的人物之一是六下江南的康熙。淮安水文化大部分与康熙无关,但大部分水文化的精髓都在康熙走过的地方。游淮安,瞅不冷,你就踩在康熙爷的脚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