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湖南文史》2011,(3):55-55
最早的时候没有“鼻”这个字,而是用“自”这个字来表示“鼻子”。 后来,人们在“自”的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来表示鼻子。“畀”读作“bi”,是给予、付出的意思。“自”和“畀”合在一起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于是用来指称鼻子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献资料中的燕国一般写作“匽”,从“匽国”到“燕国”的转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通过梳理分析,认为“燕”字是燕国人为了取悦秦始皇而新造的一个字形,“燕”字与“匽”“妟”“宴”等字都存在语音与意义上的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基于“燕”和“匽”读音相同的基础之上,“燕”的本义并非玄鸟。  相似文献   

4.
亦 ,《说文》 (十下亦部 )谓“人之臂亦也 ,从大 ,象两亦之形” ,段注引“《玉篇》今作掖” ,“徐铉等曰今别作腋”。所以此为“腋”之本字 ,在形符———正立人形的两臂下 ,用指示符标出腋之所在 ,按“六书”说当为指事字 ,当代学者 ,如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则将此字归入“表意字”中的“指示字”。在甲骨文中 ,此字多用为承上之辞 ,表示也、再、又等意思 ,如卜辞有 :“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雨。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不其雨。王占曰 :□丙雨。旬壬寅雨 ,甲辰亦雨。己酉雨 ,辛亥亦雨” (《甲骨文合集》 1 2 487正反相接 )。验辞中两个亦字…  相似文献   

5.
由墨林 《神州》2014,(15):123-123
从甲骨文到楷书,从古音到今音,汉字发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豆”字从本义礼器,到取代“菽”,表达植物“豆子”之意,其中演变值得探究。从音韵学的语音演变角度出发,可以为“豆”字假借为“菽”表达“豆子”的意思找到证据。  相似文献   

6.
近日见到容县“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壹元券一张,长71、宽46毫米。券的正面中问为两个同心椭圆。小椭圆内印“壹元”两字。两个椭圆间,上方印“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几字,下方印“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几字,下方印“自良乡公所自良商会同制”字样。椭圆左右两边各印一朵牵牛花图案。券的四角各印互相对称的三瓣网纹花一朵,四周为双线边框。花纹、椭圆、边框均为草绿色,字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儿时读之如此,本自明澈。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引武亿说,谓当以“闻韶三月”为句,与《史记·孔子世家》:“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相合。按:《世家》有“学之”二字,故可如此断,若云“闻韶三月”,则韶岂能如今日之录音机日日得而闻之耶?且“三月”云者,亦当以汪中《释三九》之文为解,不必果  相似文献   

8.
“乐”字的本义自东汉许慎至今已有很多人作过探讨,结论多样,但多不可取。本文结合甲骨文、金文及文献材料认为“乐”之本义当为“栎”。  相似文献   

9.
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其社会身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商时代的“众”及“众人”在殷商时代的社会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过去考释甲骨文“众”字 ,多谓其作“日下三人形” ,其实这个字并不从日。它的造字本义值得重新考虑。“众”和“众人”的社会身份在殷商时代是有所变化的 ,不可笼统视之。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梳理与发明“地支”字的原初意义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十二生肖”之关系,并由此揭示“地支”排序的意义,以及“地支”字、“十二生肖”分别透露出的古人生产方式与当时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孔子所云“献”是具有证据功能的字资料。历代学训“献”为“贤”一误再误,各种诠释皆不圆孔子之说。据“献”字本义和古代注重收集民情传统考查,“献”是下情上达的字资料,与“”的区别仅在于强调其最初来自庙堂之下进献。当下情上达的字资料,“藏于秘室’’而与庙堂原有之“”久居共处,或两糅合一起时,“”与“献”的区别也就日益消失而没有意义,故笼而统之称为“献”。  相似文献   

12.
说“口凡有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卜辞中屡见“■(即《甲骨文编》151页第6行以下所录之字)凡有疾”之语。“■”当从徐宝贵说释为“肩”,“凡”当从唐兰说释为“同”。“肩”字古可训为“克”。“肩同有疾”,意即能分担王疾,反映了古人认为尊贵者的祸咎能移给臣下的想法。卜辞中还有“克兴有疾”之语,应与“肩同有疾”同义。  相似文献   

13.
文献资料中的“巫”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角度,试图考释“巫”字之义,并辅以先秦的古籍文献记录,观察中国古代的巫者有何种特色。经人类学与古籍文献的互相印证,证实“巫”为将附着患者身体的鬼魅驱逐除去时使用的道具。另外,先秦典籍所载巫者与自“巫”字引伸的一种人物“巫”基本含义亦无大差别,其活动可分为交通鬼神、医疗及救灾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在“煊(xuan)”字下误收“值赫”一条。以讹传讹.”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预选试题中,竟将“炮赫一时”写作“值赫一时”.且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渲”字注音是“xuan”,这就大错特错了。究其“炬”与“值”的形、音、义,“炬赫”中的“炬”,不能写作“渲”,“恒赫”亦不通“值赫”。查《说文解字》:“炬”,从火.亘声,即“罐”字。徒到切,’‘举火口罐”。因“渲”是后起宇,《说文》未收。据《康熙字典人“谊”,许元切,音“营”,它的本体字是“援”。《说文》收有“援”字,从火,爱声。《易·说卦》…  相似文献   

16.
周桓 《旅游》1996,(10)
我国京剧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创始的“裘派”花脸艺术,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广为流传,到60年代,更为风靡,不仅京剧界继“无旦不荀”之后,兴起“无净不裘”之势,评剧里也出现了“裘派”花脸。如今的“裘派”著名演员姬少戎,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裘先生得意弟子,得到亲授真传的。姬少戎之戎,原是繁荣的“荣”,改为如今的“戎”字,是遵照师傅的意思改的,体现出恩师对他的器重。裘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都没有用“少戎”二字。因此姬少戎  相似文献   

17.
王洪彬 《丝绸之路》2009,(19):62-63
以前,我从不知道在山西除了有个“娘子关”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叫“偏关”,那是在认识了画家岳五海之后才得知的。因为他是偏关人。也许,“偏关”这两个字与岳五海有所前定,并始终贯穿在他的人生轨迹之中。从偏关小县到昆仑山下镇守边关,他凭着一腔热血和赤诚,集长城之正气,携黄河之坦荡,20多年沐昆仑之浩气,浴大漠之雄风,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一个“畏”字,有着它的两面性,人们用起来大有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是“有畏”还是“无畏”,是“畏权”还是“畏事”,这里更有天壤之别。首先,党员干部要心中“有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是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9.
“灵”、“修”(“脩”同)二字,《楚辞》多见,而诸家训释或异。如同一“灵”字,《离骚》“字余曰灵均”,王逸注:“灵,神也。”朱骏声则谓当为“良”之假借。同一“脩”字,《离骚》“恐脩名之不立”,王逸注“脩”云“脩身建德”,而洪兴祖则以为“脩洁”之义。同一“灵脩”,或二字分训。如《离骚》“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喻君。”或不分训。如陆侃如等说:“灵脩与后来所谓‘神圣’大意相  相似文献   

20.
闽境自从有了“建安县”、“建安郡”、“建宁县”、“瓯宁县”、“建宁府”和“建安道”等举足轻重的行政区域.便出现了带有“安”字和“宁”字的邑名。这种“安宁文化”的辐射力与渗透力,与建瓯系闽源之地以及在闽境历史上的“领头羊”地位有关。其后衍生出来的邑名,共有“十安”、“六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