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东纯 《旅游》2012,(4):26-31,3
我暂居日本,虽无骑自行车旅行的经验却常幻想用自行车旅行日本。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个日本人花了几个月骑自行车环了本州岛一圈,就自称"环了日本一圈"。于是我想就环本州岛吧,在日本居住的这些年里有个"骑日本环岛"的经历听起来也不错。  相似文献   

2.
闫勇 《旅游纵览》2014,(7):16-21
<正>为什么说荷兰才是自行车王国一直以为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人多车多。记得小时候满街都是骑车人,每家都有几辆自行车,我个子刚跟自行车一样高就开始学骑车,调档骑着自行车满街跑。我曾经拥有过两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第一辆是个黄色斯普瑞克变速车,工作后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的,然而骑了不到仨月就被偷了,心疼了好久。多年后为了去青海湖骑行就又买了第二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3.
柔和的力量     
一天,老公接到儿子的班主任的电话,老师委婉地告诉他,孩子迷上了网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老公是个火暴性子,儿子放学后,没说两句话就和儿子闹翻了。最后,老公用拳头征服了儿子。儿子哭着下了保证,以后绝对不再进网吧了。三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去菜市场买菜,一个令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的事实出现了:儿子和其他两个同学又进了网吧,并且还没有到放学时间!当时,我的思想很复杂,是揪出儿子?是打电话告诉班主任?是打电话叫老公?心都有点颤抖。想了好久,决定还是冷处理的好。读过毕淑敏的一篇小文章,叫《柔和的力量》,文章梗概是:医学老师上课的…  相似文献   

4.
正早上,我来到书人上课,看见一位家长骑自行车送一位同学来上课。我脑中又想起那件事。以前,我是在离家较远的银城校区上课,每次上课都要八点前到校,妈妈为了让我多睡会儿,总是不顾劳累地骑自行车送我上课。那天,气温很高,妈妈还是坚持骑车送我。我坐上自行车,妈妈就开始奋力蹬起踏板。她弯着腰,弓着背,吃力地踩着踏板。过了一会儿,我就看见妈妈的衣服湿了一大块。我不忍看见妈妈如此地累,心疼地说:"妈  相似文献   

5.
白菜包子     
大概有那么两年的时间,父亲在中午拥有属于他的两个包子,那是他的午饭。记忆中好像那是80年代初期的事,我和哥哥都小,一人拖一把大鼻涕,每天的任务之一是能不能搞到一点属于一日三餐之外的美食。父亲在离家30多里的大山里做石匠,早晨骑一辆破自行车走,晚上骑这辆破自行车回。两个包子是他的午餐,是母亲每天天不亮点着油灯为父亲包的。其实说那是两个包子,完全是降低了包子的标准,那里面没有一丝的肉末,只是两滴猪油外加白菜帮子末而已。父亲身体不好,那是父亲的午饭。父亲的工作是每天把50多斤重的大锤挥动几千下,两个包子,只是维持他继续挥…  相似文献   

6.
<正>在旅行中,我们遇到了3位在斯洛伐克留学的中国学生,和他们聊到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的业余时间都怎样度过时,我问道:"你们平时骑自行车吗?"他们说:"不骑。"我说,"你们知道布拉迪斯拉法有一条最美自行车道吗?"他们答,"不知道。"我告诉他们,在布拉迪斯拉法有一条最具生态美的自行车道,一定要去看一看,能骑车过去最好,如果不能骑车,在那条自行车道上跑跑步,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在暑假里     
正在暑假里,发生了许多事,这些事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有的亮,有的暗,现在就让我拾起最大最亮的那颗星给大家看一看吧,那就是我学骑自行车的事了。一辆新自行车摆在我面前,我激动不已。"学骑自行车最重要的就是握住车把手,保持平衡。"我听着妈妈的讲解,心想:那还不简单。还没听周全,我便不屑一顾起来,一脸厌烦,不就是要保持平衡,谁不会呢?看来骑自行车也没什么难的。开始实战演练了。我自信满满,昂首挺胸地走到自行车前。妈妈说:"你是初学者,还是我来教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个人,想叫儿子成器,又不供儿子读书,也不教儿子手艺,总是叹惜他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个人有一手斗犁架子的手艺,方园百十里都有名气。有一天,儿子跟他说:“阿爹,我找着一个犁弯,硬是好。”他叫儿子领他去砍。父子俩到山上,儿子指着一棵直瞄瞄的树说:“阿爹,你瞧多好多直!”他气得眼  相似文献   

9.
荷兰这个国家地势非常平坦,城市都很小,像首都阿姆斯特丹这个最大的城市,人口也不足80万,最方便最环保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荷兰上自女王,下至几岁的顽童,人人都会骑自行车,人人都爱骑自行车,而且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很多人还有两辆。荷兰有1600万人口,但自行车就有1800万辆。在高速公路上可见到汽车的支架上架着自行车,那是度假用的,都比较好,一般在城里边用的就比较差一点。在公路上常常会碰到青年们骑着车子聊天。自行车都刷着鲜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银白,给城市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力气,谁都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相似文献   

11.
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每天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来探监,他们给服刑人员带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服刑人员"李大山"的母亲带来的——27瓶黄泥咸鸭蛋。20年前的初夏,我正在值班,迎面来了一位老人。她步履蹒跚,肩上还挑着两个黑漆漆腌菜用的坛子。老人对我说,她是来看儿子的,坛子里全是黄泥腌的咸鸭蛋,"是大山平时最爱吃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孩子们陆续起床后,突然好几个女孩子说:"我们的小花发夹、小熊、小兔子的皮筋不见了!"我提醒她们:"到放夹子的小篓子里找找吧。"她们还是没有找到,而且小床、地上都没有。真奇怪!她们的发夹到哪里去了?于是我开口询问:"是谁  相似文献   

13.
妻子从家长会现场带回一条好消息:兼语文老师的班主任表扬了我们的儿子,班主任当着全体家长的面夸我们儿子的一篇作文写得好,妻子还没讲完,我赶紧抢着说“:好歹俺也是个作协会员,老子英雄儿好汉!……”“打住,我话还没说完呢,儿子的作文题目是《爸爸不会走路》!”妻子一脸的得意。“啊!儿子不会丑化当爹的吧?”我一下子如坠九霄云雾。还好,儿子出去玩了,书包就放在书桌旁,我得看看儿子在作文里说些啥,我快四十的人了,不至于不会走路吧。妻子说“:好好看看吧,教育孩子贵在以身作则,你慢慢看,好好琢磨,儿子的水平不亚于你。”我一下翻出儿子的…  相似文献   

14.
1937年9月,我从抗大学生队结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当通信员。有一天早晨,我们通信队40多位战士在八路军总部前的操坪里列队训练,刚站好队,只见总部副官处主任走过来,对左权将军的警卫员景伯承说:“左权参谋长没有勤务员,你就在这支队伍里挑一个吧!”景伯承仔细搜寻了一遍,突然走到我跟前,把我拉出了队伍,问我愿不愿意干,我当然只能服从组织安排,这样,我就  相似文献   

15.
正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中二年级。去年12月的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马上就是新年了,我要送您一件新年礼物。"我很惊喜:"快说说是什么礼物,叫妈妈先高兴高兴。""不,暂时保密。"儿子给我卖起了关子。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都在猜测儿子会送我啥礼物。一张贺年卡,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还是……可是直到元旦,儿子再也没有提起此事,我也没有收到儿子的任何礼物,心中甚是纳闷。元旦假期,我在家收拾房间,儿子刚刚写下的一篇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那年端午节,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一家人就早早上了路,回农村老家过节去。两部自行车,妻一部,驮着大包小包节日的食品;我一部,前杠坐着小女,后架坐着大儿,我们在田间的土道上慢行,满眼绿色,心旷神怡。儿子问:“爸爸,端午也可写成端五,对不对呀?”儿子小学三年级,会咬文嚼字了。我说:“对,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节,端阳节。”女儿问:“爸爸,我们幼儿园老师说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儿子抢着回答:“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  相似文献   

17.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老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4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  相似文献   

18.
她是大家喜欢的公众人物,她有独到的教子理念和方法, 她用自己身上闪光的一面引导儿子的成长……她的儿子在考取大学后曾深情地对她说:“妈妈,没有你这样‘放纵’我,就没有我的今天,你是最称职的妈妈!”  相似文献   

19.
一万个春天     
我本已激动不堪。不料写作前两小时,又意外买到"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胡德夫的专辑《匆匆》。回家一放,连键盘都叫唤了起来。因为"云门舞集"的林怀民说,胡德夫的声音是台湾最动人的呼唤。诗人余光中如此形容,"宛如在厚壮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深沉大风箱。"导演蔡明亮则说,一听胡德夫弹起钢琴唱  相似文献   

20.
陈利财 《文史博览》2005,(12):31-32
1937年9月,我从抗大学生队结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当通信员。有一天早晨,我们通信队40多位战士在八路军总部前的操坪里列队训练,刚站好队,只见总部副官处主任走过来,对左权将军的警卫员景伯承说:“左权参谋长没有勤务员,你就在这支队伍里挑一个吧!”景伯承仔细搜寻了一遍,突然走到我跟前,把我拉出了队伍,问我愿不愿意干,我当然只能服从组织安排,这样,我就成了左权将军贴身勤务员。那时我刚满18岁,个头高挑,又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军政素质过硬,我想能挑中自己肯定因为这些原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