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葆勤 《文物》2020,(4):92-96
赫连山、赫连简墓志2014年出土于山西太原,于《文物》2019年第5期刊布发掘简报[1]。据《简报》介绍,两方墓志皆由志盖、志石扣合而成。赫连山墓志盖顶有3行阳刻篆书"唐故赫连君墓志之铭",志石方形,边长57厘米,楷书阴刻,自右向左共22竖行,行22字,计471字(图一)。赫连简墓志盖顶同样有3行阳刻篆书,文作"大唐故赫连君墓志铭",志石方形,边长54厘米,楷书阴刻,自右向左共23竖行,行23字,计482字(图二)。《简报》对两方墓志的释录及断句有可商处,今据拓片予以校补。  相似文献   

2.
1930年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辽道宗永福陵出土的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册盖刻篆书契丹小字原字6行,每行6字,共计原字36个,册石刻楷书及行书契丹小字哀册文37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1330余字。 自从这个哀册出土之后,我国首先进行考释的有王静如、罗福成、厉鼎煃三人,而以罗福成、王静如二人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罗氏考释者见《辽陵石刻集录》卷四,王氏所考释者见《辽道宗及宣懿皇后契  相似文献   

3.
1980年10月,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永庆寺旧址出土宋代《永泰陵采石记》碑一通。碑质为青石,高2.6、宽1.29、厚0.27米,碑文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六字,楷书。碑首书写《永泰陵采石记》。碑文记述了修筑宋哲宗赵煦寝陵采石的经过。赵煦于公元1086年执政,共做了十五年皇帝。碑文首句记载:"大行哲宗皇帝以今年正月十二日己卯奄弃万国",说的正是他在元符三年(1100年)死去。按照朝廷丧葬礼仪,立即开始浩繁的建筑工程,仅采石一项,据碑文记载,规模就很惊人。由于北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黄岗村北一座清代砖室墓中出土一套金链玉佩.(图一)这件金链玉佩上部缀有一双龙盘曲錾金变形图案,双龙额部各錾一"卐"字对称排列.其左右各有一叶形绿色翠玉垂于链端.两链下系一方玉佩,高7.6厘米,宽5.4厘米,呈扁体长方形.白色玉料,玻璃光泽.玉佩正面右侧靠边阴刻楷书:"翳脩袖以延佇体迅飞"4行9字;中部低一格另起一行阴刻:"乾隆十四年己巳春二月既望御临"2行14字;左下部用浅浮雕法钤印3方:上为阴文篆书"德充竹付"4字,中为阴文篆书"会心不远"4字,下为阳文篆书"绛暇怡情"4字,字体工整秀丽.  相似文献   

5.
杨远  董睿 《文博》2006,(4):30-32
河南省文史馆藏有一张由元代画家高克恭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书丹的石刻拓片——《玉清观碑》,高264.5cm、宽85.5cm。碑额二行,行二字,篆书(图1);碑阴额二行,行四字,楷书(图2);碑文十七行、满行四十七字,楷书(图3)。王之纲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四里金上京故址中,曾出土多方金代官印,现仅试考二方,以见金末官制之一斑。一、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1964年出土,现藏于阿城县文物管理所。铜质,方形,边长6.3、厚1.6厘米,重670克。梯形纽,高3.2、宽2.8、厚1.5厘米。印面为九叠篆文,九字:“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图一)。印身上侧阴刻楷书四字:“总押荒字”。印背亦有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文物库房藏有一方青石墓志,边长26、厚6厘米.志文阴刻楷书4行25字,内容包括墓主身份归属、名氏、寿命、埋葬地点和时间,文后署书者官职姓名.全文如下:春宫(杲页)娘年五十葬万年县长乐乡王柴村乾符六年四月廿九日葬……  相似文献   

8.
隋《龙华碑》,前人多称之为《隋龙华寺碑》。原石出土于山东省博兴县冯吴村南龙华寺故址,已断残,现存山东省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杨震方《碑帖叙录》谓此碑在河北赵县,不确。碑为螭首竖式,形制宏丰。碑额完整,以深浮雕技法刻四龙盘绕之形,高97、宽115、厚20厘米,上题篆书"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3行12字,字径10厘米,中有界格。碑身残高145、宽106、厚18.5厘米。碑文正文27行,满行存50字;正文之后,有小字题名11行。皆为楷书。正文字迹大多完好,锋毫清晰可见。题名则大部漫漶不清,可识者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春季,在库伦旗平安乡五星村东北约5里处的南沟北坡第二台地上,暴露出许多大块石头,农民在取石时,挖出了一石筑六角形墓葬,同时发现一方辽代墓志.墓志为黑绿色石质,呈方形,边长61、厚16厘米.底座方形,上宽下窄,上边长60、厚13厘米,下边长54厘米.墓志字迹清楚,字体端正,阴刻楷书竖排7行,全文108字(见图).现将墓志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元显隽墓志,洛阳出土.通高35、长75、宽56.5厘米.深灰色青石雕琢.全形作一完整的龟形(图一),下附方座,龟之四足及腹与座相连,龟体自甲腹间中分为二,上为盖,下为志.(图二)龟背以阴线刻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甲脊中央镌刻楷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一行,(图三)志文19行,足行21字,计357字,亦以楷书镌刻,结体严整,笔致精劲.志文是一篇简短的韵文,有铭有辞,可谓北朝志文的范式,兹录全文于下: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我们在吴县通安乡青峰村,发现石刻一方.青石质,高143.5、宽68厘米,额趺已失,碑体完整,个别字迹已漫漶,碑文阴刻竖行楷书17行,满行55字,碑右首行镌“龙柏亭记”,碑左下侧落款:“王稚登撰长洲杜大绶书郡人陆士仁篆额镌刻于明万历乙巳年(1605)”.该碑虽是一方始建阳山龙柏亭的记事碑刻,但碑文却涉及到王稚登的籍贯、出身等历史问题,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碑是当时声著吴中的王、杜、陆三人合壁而成,又是一方书法艺术珍品.原石现已镶嵌在吴县文管会无梁殿碑廊,供人观览.  相似文献   

12.
呼兰县文物管理所藏有一方1934(伪满康德元年)日本侵略者为"纪念"因侵略中国而战死的日本军人和效忠日本的伪军建立的石碑--"英灵塔"碑.碑高76、宽121、厚23厘米.石碑为灰褐色花岗岩质.碑体三面刨光,保存完整.形制呈卧式,上端两角为凸圆形.石碑正面有"英灵塔"三个字,由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亲笔题写.背面为碑文,颜体楷书,30行,行19字,字径3厘米,共538字(见附录),由伪满呼兰县县长梁维新撰文、书丹.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呼兰留下的一个罪证.  相似文献   

13.
河南登封少林寺,现存历代碑刻数百方,其中有两方金代碑刻,人多疏记,兹略记之。少林寺西北1公里初祖庵,现存大殿为宋代建筑,殿后面壁庵内壁,镶嵌金代兴定六年(公元1222年)刻石两件,一为《重修面壁庵记》,高48、宽107厘米,48行,满行22字,李纯甫撰文,性英楷书(图一)。一为《新修雪庭西舍记》,高45、宽78厘米,32行,满行19字,李纯甫撰文,德月楷书。(图二)。二石保存完好,内容虽为两石两事,但所议论乃相关联,可谓“姊妹篇”。  相似文献   

14.
宋常祜墓志铭浅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收藏有宋代墓志一方,全称为“宋故敕赐定州助教常君墓志铭”。汉白玉石质,长53厘米,宽59厘米,厚约9厘米。楷书志25行,满行22字,共计469字:该墓志字迹清晰,一字未损,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5.
茂陵古佛座     
一、佛座的位置和现况佛座发现在陕西省兴平县茂陵(汉武帝陵)东二里的霍去病墓北,南距霍墓约二米,为杂树所掩,下部并埋在土内,有字及雕刻部分,大体露在外面。佛座石质青灰色,质坚硬,除有个别部分被撞  相似文献   

16.
蓝田县出土唐故忠武将军右卫率邓温墓志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7月,陕西省蓝田县孟村乡田禾村,出土《大唐故忠武将军右卫率邓府君墓志之铭并序》一盒(封二:下),田禾村位于白鹿塬,唐代为著名寺院清凉寺所在地。墓葬情况不详,墓志出土於墓室前门内。志呈方形,边74、高73、厚17厘米,志盖为盝顶式,四杀各阴刻斜列式如意云头四朵,四灵及蔓草花纹等。盖上部楷书“大唐故邓府君墓志之铭并序”。志文楷书,每字以方格相间,方格高2.5、宽2.5厘米,共29行,行满28字,文末两格刻四字,全文共800字,无撰写与书丹人,书法秀丽,师承魏体。志文录下  相似文献   

17.
1983年5月,仪征化纤工地发现一方宋代许世京墓志。 墓志为青石质,正方形,边长91厘米,志铭厚8.5厘米,志盖厚5—6厘米不等, 志盖篆“宋故奉议许君墓志铭”9字。(图一)志铭镌刻阴文楷书33行,每行16至33字不等(图二)共计951字,现将全文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0月,新郑县文物保管所从流散文物中拣选到一批古代铜镜,其中有11件宋代题款铜镜,颇有研究价值,现报导如下: 湖州石家造镜4面。一为葵花式素面镜,径11.4、厚0.4厘米,小桥形钮,长1.3,宽0.7,高0.5米,背面左部铸有楷书题款两行14字:“湖州仪风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镜”(图一)。一为菱花式素面镜,径12.5、厚0.2厘米,小圆形钮,背面右部铸有楷书题款两行14字:“湖州仪凤桥真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洛阳出土了两方唐代比丘尼墓志,一是《大唐故韩氏刘夫人墓志》,青石质,60厘米见方,楷书30行,满行29字,由进士庄若讷撰,墓主法名会如,号金刚。一是《大唐皇再从祖姑故宁刹寺比丘尼志弘墓志》,青石质,72厘米见方,楷书28行,满行27字,由其夫君光禄卿王谅撰,墓主出身皇族,赐封号“陇西郡夫人”,名声地位显。两位志主为仕宦家庭主妇,生活相对优裕,然而皆于晚年出家为尼,  相似文献   

20.
苏轼《偃松图》卷与《古柏图》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偃松图》卷(图一)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卷三二著录。纸本,短卷。墨笔画古松一树,左向横斜出盘石间。右边识:“眉山苏轼”行楷书四字,钤朱文“赵郡苏氏”大印一方。后纸明·张谦跋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