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龙 《攀登》2006,25(6):138-141
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关系的研究是国外毛泽东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文革”的起因、社会后果以及否定“文化大革命”与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构成了国外“文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文革”结束30周年之际,探讨国外关于“文革”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反思“文革”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吸取历史教训以及坚定改革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纵横》2014,(9):10-15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即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传记全面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70年间的主要经历和活动,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业绩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重要总结柳建辉“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如特定的国际环境,党内极“左”思潮的极端发展,毛泽东晚年关于理想社会主义构想中某些失误等。但其中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圣福 《史学月刊》2004,(2):124-128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号召,“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最高指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人们反思共和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笔者认为,这是把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5.
1963年由毛泽东发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承“大跃进”经济重挫、后续“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成为沟通其中的桥梁。探索毛泽东发动这场社教运动的原因及其在这一运动中思路的转变,对正确判断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意图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关于“大跃进“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是基于摆脱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框框,“走自己的路”的意图。以往革命胜利的经验,使他把“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历史事实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中,毛泽东曾创造过辉煌的胜利,却也酿致了诸如“大跃进”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失败,其中蕴含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复出     
《百年潮》2014,(8):4-16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了《邓小平传(1904—1974)》。《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少年时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工作七十年间的主要经历和活动,反映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业绩和重大贡献,反映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和始终保持的革命精神。现本刊刊发其中一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的53年里,私营经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公私合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禁止存在和改革开放后的重新产生和发展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无不受党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延安举行张喜德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陕西省委党校和延安地委协办的全国党校系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共"七大"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1995年7月18日至20日在延安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和全...  相似文献   

10.
何云峰 《史学月刊》2003,(2):126-128
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革命化”与“现代化”的两种发展趋向的角度 ,探讨“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这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段过去的历史 ,又能使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认识。一 革命化与现代化 :两种发展趋向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中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两种发展趋向 :革命化与现代化。革命化趋向认定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的主题 ,“坚持要求沿着过去长期的革命轨道前进”(《胡乔木文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 6 8页 ) 。现代化趋向则认定和平建设是社会主义的主题 …  相似文献   

11.
多年前,笔者清理中共中央党校的“文革”小报资料,在成堆的油印资料中,翻捡出一份油印传单,题为《给全体共产党员的紧急呼吁》(下称《紧急呼吁》)。这是一篇鲜明地反对“文革”的檄文。传单署名是一个共产党员。在“文革”的“恶攻”罪行中,应属于“反革命匿名信”一类。传单的落款时间为1967年2月。这个日期,正是“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斗争阶段,各种群众组织纷纷夺取各级各单位的党政大权,全国范围的“天下大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一位意大利记者在采访邓小平的时候,曾经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你们今后将如何避免再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邓小平回答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文革”对社会进步的毁灭和对我们个人灵魂的虐杀,早已被一浪高过…  相似文献   

13.
试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翁有为,王树荫如果说,"反修防修"、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论,那么,"以乱求治"理论、"造反"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发动并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如...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党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李东朗1995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党史教研部邀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何蜀 《文史精华》2001,(6):28-40
当“文化大革命”如狂飚骤起般席卷中国大陆之后,不仅大陆上的广大干部、群众满怀革命激情和对毛泽东的无限信仰投身其中,就连当时正在中国大陆帮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外国朋友们,也被席卷进去,与中国人民一起参加了这场起初显得像是革命的正剧,后来才逐渐暴露其真面目的悲剧和闹剧的史无前例的演出。一、外国专家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以毛泽东下令向全国公开宣传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所写的大字报为开端。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一文中,对聂元梓等人这张大字报作了高度评价,誉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指导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创立了人民政协,并将人民政协作为民主政治的象征,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文化大革命”前特别是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人民政协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挫折,人民政协这种发扬民主的形式遭到破坏,但毛泽东坚持将人民政协保留了下来,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 )政  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命题———纪念邓小平诞辰 1 0 0周年 (赵甲明 )红旗文稿  2 0 0 4 1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基点 (齐涛 )理论前沿  2 0 0 4 1 5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发展新路 (刘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 0 0 4 8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龙去脉 (江波 )党史博览  2 0 0 4 8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许维勤 )江淮论坛  2 0 0 4 4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王继、金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探析陈东林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直到这场运动过去20年后的今天,总结其教训时,仍然令人有扼腕长叹的痛感。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具体地、科...  相似文献   

19.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25~27日,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在北京联合举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史研究”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