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载: 后元二年,二月己巳,光禄大夫霍光为大将军,博陆侯;都尉金日(石单)为车骑将军,(禾宅)侯; 太仆安阳侯上官桀为大将军。按,上官桀为左将军,“大”为“左”之误。《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后元二年二月……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石单),左将军上官桀副焉。”《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石单)传》第三十八:“后元二年春,……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石单)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辽史》卷一一五《高丽传》有两处都因一字之错,致使与同书《道宗纪》所记史实相互矛盾。其一,《高丽传》错载,高丽国王王勋览,辽廷于“大安元年。册勋子运为国王”。但是《辽史》卷二四《道宗纪》四则记,大安元年十一月。丙辰,辽廷二遣使册三韩国王助弟运为高丽国王”。是子或是弟,孰是?查《高丽史)卷八得知,高丽文宗死,其子王勋继位,称为顺宗。登基一个月后,顺宗又死去,所以记“八月顺宗掩,弟国原公运即位”。史称宣宗r.据此,王运是王勋之弟为是。其二,《高丽传》错载,寿隆元年十一月,高丽国王“王显病”。辽廷“命其子顺权知…  相似文献   

3.
蒋金玲 《史学集刊》2014,(1):103-104
<正>寿昌三年(1097)《贾师训墓志》载:贾师训"年十四,举进士,由乡解抵京师。丞相杜中令、驸马侍中刘公召□之。文成,更相称爱。将议闻上,以事龃龉遂寝"。此次科考发生于重熙十五年(1046),主持人之一"丞相杜中令",墓志辑录者考为杜防,已无疑义。而另一位知贡举者"驸马侍中刘公",辑录者云:"按,《刘六符传》:刘慎行子三嘏、四端‘俱尚主,为驸马都尉。’刘公疑指此二人中之一。"①笔者认为,此"驸马侍中刘公"实为"侍中刘公"之误,即刘六符,而非三嘏或四端。现列举理由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和李陵是汉武帝时期并不显达的文官和武将,两人因先辈的影响而得到任用。司马迁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谈死后,因“主上幸以先人之故”,(《报任安书》)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李陵是汉名将李广早死了的长子当户的遗腹子,年轻时任过侍中,李广死后,“武帝以为有广之风”,《汉书·李广苏建传》)拜为骑都尉。司马迁和李陵,因为任职关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之际将相分职已经成为官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文官与武官的称呼却到汉代才出现。《史记·叔孙通传》载: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723页)与文官相对应的武官一词较早见于《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乐志一》:“而满洲旧舞,是曰《莽式》,率以兰錡世裔充选,所陈皆辽沈故事,作麾旄弢矢踷(足霍)马涖阵之容,屈伸进反轻骄俯之节,歌词异汉,不颁太常,所谓缵业垂统,前王不忘者欤”,这段记载确切说明了满族传统舞蹈《莽式舞》从表现内容、表演形式,直到具体舞蹈动作,都体现了“战斗之容”,是“发扬蹈励,以奋其武”的民族精神的艺术折射。 流传下来的《东海莽式》反映了满族人民渔猎及战斗生活。《东海莽式总歌诀》中写道:“单双奔马是武步,弓马刀枪临阵前”。“十八势”中的第五折“单奔马”、第六折“双奔马”则全为“战斗之容。“单奔马”:“狩猎跃马窝集中,单手驱马快如  相似文献   

7.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护军、中护军及护军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存至今的汉魏南北朝护军印有10余种,其中多属魏晋十六国时期。护军官名是从秦及西汉的"护军都尉"(汉高祖时曾改称"护军中尉")演变而来的,至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护军都尉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才正式更名为"护军"。所以,今存的护军印,有的虽可定为西汉物,但其时代最早不能早于平帝元始元年。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的护军都尉,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始"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居大司马府",是大司马幕僚,职"比司直"。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相似文献   

8.
一《晋书》 (中华书局标点本 ,下同 )卷七八《孔愉传附孔坦传》云 :“咸康元年 ,石聪寇历阳。王导为大司马 ,讨之 ,请坦为司马。会石勒新死 ,(石 )季龙专恣 ,石聪及谯郡太守彭彪等各遣使请降。”按诸史实 ,此叙述讹误。(一 )晋咸康元年 (公元 335年 ) ,“寇历阳”的是石虎 (石季龙 )而非石聪 ,《晋书》卷七《成帝纪》载 :咸康元年四月 ,“石季龙寇历阳 ,加司徒王导大司马、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 ,以御之”。又同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下》载 :咸康元年 ,“季龙自率众南寇历阳 ,临江而旋 ,京师大震。”同书卷六五《王导传》亦载 :“石季龙…  相似文献   

9.
宋理宗是南宋时期一个在位较长的帝王。关于宋理宗的出生年代,按《宋史》卷41《理宗纪》、《宋史全文》卷31记载:为开禧元年(1205)。《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等采纳此说。《续资治通鉴》卷163“注”另持一说,为开禧三年(1207)。然《续资治通鉴》卷177“景定五年十月”称理宗死时“年六十一”。由此上推,开禧三年显然不符。查《宋史全文》有关记载,《续》“注”与之如出一辙。因此,“注”很可能为转抄之误。其实,理宗出生的正确年代,既不是开禧三年,也不是开禧元年。据宋人吴莱的《三朝野史》称:理宗“本命属鼠”。鼠为子年,开禧元年为乙丑,  相似文献   

10.
陈铁民、候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四收有《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认为是岑参所作,并在题注中说: 《岑诗系年》:“闻一多先生曰:‘敦煌唐写残卷影片此六(应为七)首(第五首全缺)不著名氏,在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后,又格调视余篇较高,疑亦岑诗。’案裴冕于两京平后封冀国公,则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或广德二年前后公居长安时。”冀国夫人:冀国公裴冕之妻的封号。唐制,国公之妻例封国夫人。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与《校注》并谓“冀国夫人”是指冀国公裴冕之妻。据两《唐书  相似文献   

11.
满族传统舞蹈动作上的民族特点,除前述外,还有三点比较突出,须着重指出。 其一 双臂摆动幅度大,常一臂于前,一臂于后。清杨宾《柳边纪略》记载的《莽式舞》基本动作:“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满族《秧歌》的基本动作也是如此。《东海莽式》:“手抚前额勿过顶,反手靠背与腰齐”、“双臂回旋展翅走” (《东海莽式歌诀》)。清宫廷《喜起舞》:“左臂舞于额,右臂舞背齐”(排场口诀》),等等。都体现了满族传统舞蹈的这一动作特点。 其二 耸肩。申忠一《建州图录》记叙了努尔哈赤宴请朝鲜使臣时歌舞情景:“奴酋(指努尔哈赤——引者)便下椅子,自弹琵琶,耸动其启”。“耸肩”(缩脖,耸动肩膀,有双耸、左右交替耸等)、颤肩,摇肘是满族传统舞蹈中常见的动作。汉族舞蹈则少有耸肩动作。“抖肩”是蒙古族舞蹈的特征动作,但与满族不同,蒙古族的“抖肩”肩膀耸动频律较平稳,如骑马奔驰于草原之势,而满族舞蹈中“耸肩”、“颤肩”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地理志·东京》,有舛误,现勘正如下:(一)“后苑东门曰宁阳(即宣和门,明道元年改).”应为:“后苑东门曰迎阳(明道元年改)。”北宋东京宫城西北隅有皇家的后苑,它是皇帝的游息和理政的处所,后苑的东门,也是皇帝会见近臣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因此关于此门记载颇多,如《玉海》卷170记:(迎阳门)“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明道元年十月改‘开嚁’,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门内后苑,苑有太清楼。”《玉海》卷27曰“皇祐元年十一月庚寅,观《三朝训鉴图》于迎阳门.”《玉海》卷37曰:“治平元年十二月九日已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14.
魏收(506—572),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今河北省晋县西)。仕北魏、东魏及北齐。北魏孝昌元年(525),以父功除太学博士,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典起居注,修国史。入北齐后,除中书令、魏尹,受诏撰魏史。北齐天宝五年(554),修成《魏书》一百三十卷。又除太子少傅、仪同三司,卒官尚书右仆射,特进。谥号文贞。有集七十卷。魏收所著《魏书》虽列入正史,但其人其著自其当世起便一直受到指斥和质疑。据《北史·魏收传》卷五十六记载,“收颇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时…  相似文献   

15.
自来史学名著,观其取材的上界下限。皆有明文可考。例如孔子的《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讫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次如班固的《汉书》,在《叙传》里自言“起元高祖(按刘邦建汉,在前206年),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公元25年);又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起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诸侯(前403年),下讫五代周亡(960年)。此皆人所共知,向无间言。但被誉为“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的伟大巨著《史记》,却由起讫分明的典型例内,变成了众说纷纭的典型例外,揆诸实事求是,岂非咄咄怪事?关于《史记》起止,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战於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这里所载“甲子”,当为“壬子”之误.《汉书·王莽传·下》云: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平林、新市、下江兵将王常、朱鲔等共立圣公为帝,改年为更始元年,拜置百官.”《后汉书·刘玄传》亦云:地皇四年“二月辛巳,设坛场於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据此可知,王莽地皇四年,亦即刘玄更始元年.另据《汉书·王莽传·上》载.王莽上台后,改国号,并改元,同时又改历法,把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朔癸酉”,改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也就是说.王莽时所用历法比原来西汉时所用历法提前了一个月.更始即位后,以汉统自居,复用原西汉历法.这样,《汉书》、《后汉书》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往往有一个月之差.因此,《汉书·王莽传·下》所载: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亦即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既知更始元年二月朔日为“辛巳”,那么其正月之朔日即可推定.当时正月为二十九天,查干支表,上推二十九天,则为“壬子”,而非“甲子”.另查陈垣《廿史朔闰表》,更始元年正月朔日亦为“壬子”,恰好相合.以此可证,《后汉书》当属误记.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版《梁书》卷六《敬帝纪》载:太平元年(公元556年)五月,“庚寅,齐军水步入丹阳县。丙申,至秣陵故冶。”笔者按:引文中“秣陵故冶”之“冶”字应为“治”字之误。《陈书》卷一《高祖纪上》对梁末北齐军攻建康一战亦作了相同记载,其称:“五月甲申,齐兵发自芜湖,丙申,至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几方汉印的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载《文博》杂志1984年创刊号。文中对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方铜印作了介绍,结合印文对汉代一部分官职及其设置沿革作了考证。在考证中有一些还有补充和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对其中的部分考证提出几点浅陋之见。既为汉印,故只论及汉代官职。一、“都尉之印章”《考释》认为此印属西汉时,这一点是正确的。此印印文为五字,且印章二字并用,更有时代特点。按《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颜师古注:“张晏曰:汉据土德,上数五,故用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之印文不足五  相似文献   

19.
一、《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 宪王有燉,定嫡一子,正统元年袭封。四年薨。无子。(2546页) 按:“正统元年袭封”误,应为“宣德元年袭封”。1.《弇山堂别集》卷32:“子宪有有以宣德元年嗣。少有孝行,善为诗词,工书法。在位十四年以正统四年薨,寿五十一,无子”。(中华标点本567页) 2.《明宣宗实录》卷16:“(宣德元年五月庚子)周王有燉奏妃位久虚无以相祀事,宫人巩氏由  相似文献   

20.
属国的名义 属国与属国都尉之设施在汉武帝之世。 史、汉两《霍去病传》只言汉因匈奴故俗为属国。对属国涵义未作进一步解释。张守节《正义》言:“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言‘属国’也。”颜师古于《去病传》及《武帝纪》各有注语,前者说:“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