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王先谦《荀子集解》和梁启雄《荀子简释》之后,觉得有的旧注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列举数例,以就教于先生与学者。 《不荀》 约而详 (君子)穷则约而详……(小人)穷则弃而儑。 杨倞注曰:隐约而详明其道也。 案:约训隐约似未安。《广雅·释诂三》约,束也。《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皇疏:约,束也。“约而详”之“约”即“约之以礼”之“约”,当训束。约与弃对文,弃之者,亦礼义也。《强国》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又: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姦之心。又《修身》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端慤诚信,拘守而详。拘守正与约束义近。《儒效》 (人主)不用……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於持社稷大义。此句正释“约而详”,即约之以礼而详明其道也。  相似文献   

2.
祝秀权 《古籍研究》2000,(1):71-71,37
《郦风.君子偕老》一诗,古今各家解《诗》大多以为是讽刺卫君夫人宣姜之作。究之,其根据有二:一是毛《序》:“《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二是本诗首章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解谓此二句指斥宣姜德行不善。  相似文献   

3.
呼喜平 《神州》2011,(6S):71-71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知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下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相似文献   

4.
《诗·草虫》旧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序》:“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金启华《诗经全译》:“女子思念情人在发愁,相见时是那么欢乐。”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十册点校本《史记·货殖列传》(第十册)将下面一段文字如此点断: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誇矜执能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若照此点断”则“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二句百思不得其解,实在难以释通。渐,沾染,影响也。言“俗之渐民久矣”,既符合古汉语语法之常理,又释之通顺,若言“使俗之渐民久矣,则句式古怪而难以释读。还是高振铎、张家瑶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经过认真思索后重新加以点断,将“使”字上读为: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前句意为:人们的心被矜誇自负、有势力、有能耐的荣耀所驱使(意即人们都追求这些东西)。后句意为:世俗之风影响人民已很久了……“心……使”的句式,即“心为……所使”之意。因此笔者也觉得“使”字上读较为妥帖、确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相似文献   

7.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见于《易经·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云:“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在这里,“文明”含有文采光明、文德辉耀的意义。从社会发展水准而言,“天下文明”已臻文化上升、社会进步的境界。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  相似文献   

8.
祁奚荐贤原文: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抓,其仇也。将立之而丰,又问焉,对日:“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日:“孰可以代之?”对日:“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馅;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窃书》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管。建一管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译文:邓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问什么人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祁奚举荐解狐,而解狐是他…  相似文献   

9.
汲取圣贤文化精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老子》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成。”《易·乾·文言》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中说:“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司马迁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10.
老子归隐考     
老子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自幼好学,从师常枞,学习礼乐。读《尚书》而悟养生之道。青年时代曾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问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特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至于龙,吾不知…  相似文献   

11.
《冠子》中的《夜行》篇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某些思想。所谓“夜行”即《管子》的《形势》篇中所言的“心行” ,具体而言 ,就是于内心行道 ,不待见于具体行事 ,已能达到招远亲近而有天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雅娟 《神州》2012,(15):355-355
《苟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有学问的人,不是先天就聪明,而是善于借助外界事物和客观条件等才能拥有更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面对目前教育新形势要求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  相似文献   

13.
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庆伟 《南方文物》2007,3(1):50-6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是华夏文明的基本特征,《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云:“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相似文献   

14.
太史公作《史记》,自言“拾遗补阙,成一家之言”,然终成不朽之作。《史记》“藏之名山”以“俟后世圣人君子”。敝刊不敢以名山自况,而俟圣人君子之心则同。故辟此“百家争鸣”栏,专收“一家之言”。亟待读者诸君赐稿,或有一得,或有新解;论不必多,能言之成理;文不必长,能自圆其说。在作者为一家之言,在敝刊,乃至钱币学界,则百家争鸣之局成矣。  相似文献   

15.
(作者之后数字表示期、页)一、先秦鱼颠匕补释———兼说昆夷…………何琳仪1.29“天子驾六”问题考辨……周新芳1.41《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辛德勇1.59殷墟黄组卜辞断代研究………………徐明波彭裕商2.3新出土《五年生尊》与生器铭试析……………………徐义华2.17三年鼎中“讯庶又”考辨…………………………王晶3.1对生诸器人物关系的认识王泽文4.3…………………………………………上博藏竹书《柬大王泊旱》圣人诸梁考…………………刘信芳4.15释《中庸》“吾弗能已矣”李锐4.1…  相似文献   

16.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了秦欲伐郑而骞叔哭师的史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骞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对“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解释,今人众说纷纭,持解不一.笔者略作整理约得四说.(一)王力《古代汉语》释为“你知道什么?你如果在中寿的年龄死去,你墓上的树也该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骂骞叔早就该死了.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骞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木,树;拱,两手合抱”.(二)洪诚先生认为“中寿”不该训作“中等年寿”,而应训作“满寿”.“尔墓之木拱矣”句上面,承前文省略了“及师之入”一句.整句应译为”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见洪诚《训诂学》页142,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徐复先生以之为是(见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17.
《尚书·金縢》有一段话;“乃卜三龟,一习吉.启龠见书,乃并是吉.”伪孔安国《传》是“三兆既同吉,开龠见占兆书,乃亦并是吉.”陆德明《经典释文》:“龠……马(融)云:‘藏卜兆书管.”’孔颖达《疏》对《尚书·金縢》正文“启龠见书,乃并是吉”的解释是“占书在于藏内,启藏以龠,见其占书,亦与兆体,乃并是吉.”孔颖达《疏》对伪孔安国《传》“三兆……是吉”的解释是“郑玄云:‘龠,开藏之管也.’开兆书藏之室以管,乃复见三龟占书,亦合于是吉.王肃亦云:‘龠,开藏占兆书管也.’然则占兆别在于藏……略观三兆既已同吉,开藏以龠,见被占兆之书,乃亦并是吉……”  相似文献   

18.
“燕亳”和“燕亳邦”小议林沄《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晋争田导致晋人率阴戎伐周邑。周王使詹桓责备晋国说。"及武王克商……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其中的"燕毫",古注是分开解释的。孔颖达《正义》:"燕国,蓟县也。毫是小国,阙,不知所在。盖与燕...  相似文献   

19.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20.
近读陈子展先生《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陈先生解《楚辞》,主要用译释的办法,只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略加简注。鉴于“今之《楚辞》译文亦数见不鲜矣,往往未能扣紧字句,致失原意。”(见《凡例》,下同)所以,陈先生的“今译,亦名直解,深戒解非本义,率而为之。必也古词今语,寻文比句,为媸为妍,临镜自见。”可见陈先生的“今译”是力求直译,尽量忠于原作的。用我们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